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镇干部“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情日记

2012年5月28日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三次联系贫困户,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我联系的是中团村二组郭海山一家,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中,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他们家一共7口人,两口子和两个孩子,父母亲和奶奶。男主人今年31岁,身体健康。上过大学,在大学期间学习医学,现担任本乡孟铺村卫生保健及防疫工作。妻子王燕萍,28岁无任何技术,但年轻好学勤快。俩孩子刚上幼儿园。全家以农业种植及家畜养殖为生,经济条件尚可。当我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夫妇只是笑一笑,说也没什么打算,就这么凑合着过。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郭海山虽然也有一技之长,但是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庄稼地,但庄稼地收入微薄。

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县暖棚养殖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为增加收入目前就他们一家发展养殖业比较合适,另外郭海山抽空再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通过入户交谈,我深刻的感受到联村联户只是形式,为民富民才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

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晴

近期,乡党委召开乡村干部会议学习了我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精神,根据我乡实际认真部署了在这次行动中具体工作,本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为目的。

我的联系户是黄泥岗村四组王学儒,家有6口人,大儿子两口子外出务工,小儿子大学快毕业还没有签到工作,家庭年收入1万元多一点,重点用于供小儿子上大学,经济收入比较有限,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今年计划种植地膜洋芋4亩,其余种植小麦、豌豆,春耕当中,化肥、籽种已经购买,农业生产当中暂时没有困难。

交谈中,我了解到王学儒打算今年修建一座暖棚养殖,搞舍饲养殖,希望我们提供小尾寒羊养殖技术,联系购买品质较好的能繁母羊,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xxxx乡人民政府 xxx 为认真贯彻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进一步加强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本人于3月26日前往曹家台村农户石秀兰家,石秀兰现年56岁,家中2口人,其丈夫杨生福,现年58岁,均以务农为生。老两口生有一子,现已成家立业,在外地谋生。石秀兰夫妇二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石秀兰家现有房屋6间,均为9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

石秀兰夫妇二人有水浇地4亩,有日光温室一座,主要种植高原夏菜为主的娃娃菜、蒜苗等高效经济作物,年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联户过程中,石秀兰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二是日光温室棚膜及草帘老化,需要更新。针对缺乏劳动力的问题,通过分析,本人认为她家继续种植高原夏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较好,因为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在于少而精,且石秀兰有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经验,相对发展高原夏菜较有优势;针对日光温室设施老化问题,本人已汇报乡政府,经乡政府出面联系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xxx乡人民政府 xxx 按照县委安排的‚联村联户‛行动要求,3月23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乡赵家庄村一组村民陈立栋家中,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

陈立栋,1980年6月4日生,现年32 岁,妻子徐金花,全家6口人,儿子和女儿在赵家庄完全小学读书,父亲陈朝选肢体残疾,母亲常年有病,经济来源靠种地外出打工、养殖业,家庭年收入近18000 元。今年,在乡村的带领下,

他家种植了4亩的地膜洋芋,当我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夫妇只是笑一笑,说我们这个地方孩子上学不方便,尤其在下雨天行路比较难,庄稼连年干旱,地理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打算搬迁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住,在也没什么打算。

所以,在摸清楚他们家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积极帮助他们下山入川,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县乡政策,提高他们对下山入川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下山入川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再次,关心、关注孩子学习。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xxx乡干部xxx联户日记摘编

4月10日 星期二 晴

十八里堡乡东庙沟村是我乡联系的贫困村,也是我所包的村组,村里有我联系的贫困户。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把我和村里人家结成了‚亲戚‛,我打算既要帮好联系户,更要把人家当作我的亲人,倾尽全力帮助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我走访了我的联系户冯东泰家,详细了解了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经济来源等情况。他家有六口人:父亲、母亲、

两个孩子和他们夫妻。他家主要靠他和妻子在城里打工赚钱度日,无其它经济来源,家境比较贫寒。但他对生活的信心让我深受感触,他说:农村的条件很艰苦,我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我想买个拖拉机把全村耕地的活全包下来,挣些钱供两个娃上大学,无奈家里一直凑不够买拖拉机的钱。冯东泰的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想办法让冯东泰能够买上一台拖拉机,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也成了我的心头大事。

回到单位后,我就第一时间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和县农机管理站进行协调联系,详细了解拖拉机的购置办法,价格、品牌、质量性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并打电话告诉了冯东泰。

2012年7月9日 天气晴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已到我所联系的联系户王正祥家去了5次,今天乡‚四禁‛领导小组要去黄泥岗村查看‚四禁‛工作落实情况,我随同他们一起再一次到我所联系的农户王正祥家。

王正祥依然外出务工,家中他的妻子,母亲、孩子都在,如同前几次一样,王正祥的妻子张冬菲亲切的和我聊了起来,根据前几次的了解,张冬菲告诉我,目前她已准备好搭

建养殖暖棚的材料,同时与黄花的亲戚已经沟通好了养殖的小尾寒羊10只,价格每只750元左右,大概需要7500元。另外根据王正祥的打工情况,她家还需要贷款5000元,希望乡政府能够在小额妇女贷款上给予支持。

我告诉张冬菲,我到乡政府给你把名报上,王正祥打工回来马上准备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帮助你们解决贷款问题。希望你们按照现在规划的发展目标,坚定信心,大胆发展,相信很快会脱贫致富的。

听了她们家的发展计划和准备,我心情特别激动,有了好的政策,农村中的困难群众很快就会富裕起来的。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晴

为贯彻落实好‚双联‛活动,我所在的十八里堡乡党委、政府在继县委、县政府‚双联‛活动动员会后随即就对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乡上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周密部署,狠抓督促落实。乡上干部纷纷行动,走家串户,调查民情,倾听民意,出谋划策,和村民共谋致富之路,‚双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5月12日,我再次前往自己的联系户东黄泥岗沟村二组崔银家中,详细全面了解了其家庭状况。崔银,今年43岁,

全家4口人,两个孩子上小学,妻子在家务农,庄稼连年干旱,收入微薄,希望搬迁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居住生活。

在摸清楚他们家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积极帮助他们下山入川,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对下山入川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下山入川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在全面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我想,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晴

近期,我乡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了我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4月28日,我再次前往自己的联系户东庙儿沟村三组42号祁兆风家中,详细全面了解了其家庭状况。

祁兆风,现年61岁,和次子苏玉红居住,儿子常年在新疆打工,祁兆风本人身体多病,丧失劳力,家庭经济来源靠儿子务工。

在全面了解了联系户家庭基本情况后,使我深受感触。虽然我无法彻底改变她们家的状况,通过与她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刻感受到农民的生活艰辛与不易以及农村留居孤寡老人的孤独与无助。

我眼中的“联村联户”行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多多少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知道上级的行动部署和工作动态,也知道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和意愿,同时可以看到村里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2月20日,乡村两级组织大家收看了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的实况,一开始,村民们对于政府的这项行动似乎并不怎么理解,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规模、零距离的接触。省上领导的讲话铿锵有力,阐述了行动的意义、提出了行动任务,明确了行动的纪律,更重要的是讲话亲切、自然,村民们都听明白了。会后,大家都在讨论,在夸奖这项行动,在期待着新景象。

紧接着,市、县、乡的动员大会接连召开,各级领导更是坚决、有力,拓宽行动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

电视、报纸、网站都登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相关内容,具体的领导小组、实施方案、联系名单相继下发。各级领导都入村开展了调研,在乡村农户中亲切询问大家对这项活动的意见、建议和感想,询问基层组织建设、春耕备耕准备工作、社会治安、文化生活以及生活情况等好多问题,还拉着村民的手说:‚以后咱们就结上亲戚。‛各部门、各单位、还有很多企业以及各级干部陆续到所联系的村、组、农户,坐在炕头上拉家常、谈发展,留下小小的连心卡,上面写着的不止是联系方式,更是一份决心和浓浓的情谊。

原本宁静的村庄开始变得热闹非凡,不仅是村民家中人来人往,更多的是人们的思维也开始‚蠢蠢欲动‛,村组在开会研究发展方向,两口子在家谈论属于自己的发展计划......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村民们在议论这个话题。作为村官我也真真正正地看到了变化。联系我所在村的副市长何伟,在行动开展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她所联系的农户韩玉富和李生文家,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实际困难,并且亲自过问为两家人联系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韩玉富家买了车开始发展运输业,李生文家建起了养殖棚。两家人高兴的逢人就说:‚联村联户好啊,真的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还有联系我们村的县工信局,他们把一张张带着温暖的连心卡交到农民手中时,就交出了一份责任,都决心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当得知二组村民家的蔬菜日光温室坍塌的

时候,他们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为村民出谋划策,积极联系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补救,使损失减小到了最小。

省委王三运书记指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作为在基层服务的年轻人,我慢慢体会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了身边的人和事在发生变化,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多了联村联户的内容,多了对一些事情的认识和了解,多了跟机关干部的交流内容,多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想法;机关干部们开始注重农村的点点滴滴,打听着农村所有的生产生活细节,想着帮助农民的实际措施,带来了很多以前我们没有看到、听到、想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主意。我也认识到,农村是个大舞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Xxxx乡人民政府 周文武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来,努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紧密结合实际,组织人员深入包联村、包联农户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包联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尽快帮助包联对象脱贫致富,真正

实现‚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的工作目标。

(一)深入联系户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接工作 3月4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徐宝山、陈富年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徐宝山,现年42岁,妻子董玉莲,全家七口人,大女儿卫校实习,二女儿外出务工,儿子上初中,两位老人由其两口子赡养,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年均收入10000余元。主要困难:

1、两位老人常年多病,徐宝山在家务农,经济收入微薄。

陈富年,现年68岁,全家六口人,妻子俞秀兰,儿子、儿媳在家务农,大孙子上初中,小孙子上小学,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年收入10000余元。主要困难:缺少劳动力,经济收入困难。

在全面了解了两个贫困户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如何让该家庭脱贫奔小康,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我将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二)以身作则 积极帮扶

4月8日,我再次来到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徐宝山、陈富年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帮扶。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帮扶:

1、宣传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点宣传扶持、鼓励、引导农民群众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参与我乡重点项目,增加收入。

2、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机具购置补贴、高龄补贴等政策。

3、赠送有关农村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为其孩子提供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鼓励孩子认真发愤学习。

4、定期不定期交流,竭尽所能地为其提供一切帮助。

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xxx乡干部 xxx

2012年4月28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下,我怀着一种激动与兴奋之情来到了东庙沟村,和村干部简短交流后,便在村主任与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我联系帮扶的南组的袁的江家。破旧的土坯房映入眼帘,进去之后,局促的小屋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户主袁的江,小学文化程度,全家7口人,夫妻已年过60,儿子常年在新疆打工,儿媳在家务农,两个孙女因经济困难已辍学,只有10岁的孙子在东庙沟村小学读四年级。住房8间(破

旧不堪的土坯房),有耕地25亩(水浇地10亩,山旱地15亩)。家中主要靠儿子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所产粮食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家中唯一比较现代化的是一台彩色电视机。平时除生活必须品外,几乎不添置家具用具。一家七口居住的土坯房年久失修,房屋结构稳定性差,墙皮脱落严重。看到这样的景,我内心突然有点凉。听了袁的江的讲述,我告诉他,我们就是来了解情况,和你们一起谋划脱贫办法,共同寻找致富路的,让你们逐步过上好生活。

袁的江还告诉我们他觉得改革开放使他生活有了保障,党的惠农政策给他们带来了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当谈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甘肃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时,袁的江显得非常高兴,也很有信心。同时激动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太好了,搬迁盖房给补贴、购买农机和电器给补贴,看病能报销,老了还有养老金,这些是都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你们又来看望我,让我心里感觉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我一定会想办法,努力盖新房、过好日子‛。同时我也告诉他,我也会回去争取一些惠农政策,帮助他们盖新房。我们离开他家快接近中午了,他留我们在家中吃饭,我们还是婉言谢绝了。

通过入户,我目睹了群众方方面面的疾苦和困难。的确,生活在贫困下线的广大群众太需要帮助了,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真实一场造福群众的‚及时雨‛。但是,我

认为在贯彻落实省委精神的时候不要把‚雨‛下错了,这次帮扶并不是简单的给与资金和物质上的帮,贫困有时候‚贫‛的不是金钱而是思想,‚困"的不是条件而是理念。因此,扶贫不是简单的‚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增强‚造血‛功能,结合贫困户的实际,帮助他们找到一条真正的致富路!

开展“双联”行动所见、所闻、所想

2012年 4月5日

从今年开始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双联‛活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犹如春雷,响彻陇原大地。省委领导带头,省市县40万大军开赴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和贫困户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议、同解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好‚双联‛活动,我所在的十八里堡乡党委、政府在继县委、县政府‚双联‛活动动员会后随即就对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乡上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周密部署,狠抓督促落实。乡上干部纷纷行动,走家串户,调查民情,倾听民意,出谋划策,和村民共谋致富之路,‚双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的我,也为领导和同事们的认真精神和工作热情所感染,在向大家虚心学习开展活动的经验时,

也经常到本人所联系的群众家中了解情况。由于本人负责十八里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所以对该村村民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对群众当前面临的生活困难体会较深。但为了能准确掌握情况,扎实开展好工作,真正达到‚双联‛活动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情况。

本人联系的农户户主李树仁,男,52岁,十八里堡乡十八里堡村二组村民。家中现有人口9人,其中在校学生1人,由于实施退耕还林,现有耕地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李树仁及两个成年儿子外出务工,当前主要存在生活用水困难、房屋多年失修需改建,希望能在解决上述困难的同时能在自家门前搞暖棚养殖。

通过细致掌握联系户的情况,本人为他们一家当前面临的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人一定会和他们共商解决当前困难的大计,及时帮助他们转换思想观念,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指引、扶持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难关,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走向生产致富的美好生活。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

重在富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3月12日

按照县委安排的‚联村联户‛行动要求,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乡孟家窝铺村吴生彪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吴生彪,1967年8月8日生,现年45 岁,妻子王玉桂,全家5口人,大女儿在兰州种花,儿子在新疆油田打工,小女儿在上初中,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种田,家庭年收入近20000 元,家庭基本情况较好,主要困难:目前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知识,没有参加科技培训,导致生产力不高。在全面了解了其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我将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2012年4月9日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二次的联系,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我联系的是孟家窝铺村吴生彪,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中,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他们家一共5口人,两口子和三个孩子,男主人今年45岁,全家务作35.3亩的山地,收入微薄。在乡村的带领下,家里还种植了5亩的地膜洋芋,我认为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吴生彪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我们边吃饭边聊着,当我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夫妇说也没什么打算,就这么凑合着过。这

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大量的人力都耗费在亩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山地小麦种植上,无暇外出务工。

积极响应号召‚下山入川‛是致富的最好出路。今年,我乡计划将孟铺村现有在山上留居的90户380人整体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大力发展暖棚养殖业、经济林果业、玉米、食葵、紫花苜蓿等高效作物,努力实现户均1座养殖棚、2亩经济林、2亩高效田,同时,借城乡融合发展东风,使农业生产、就医、上学、饮水、交通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3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所以,在摸清楚他们家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积极帮助他们下山入川,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县乡政策,提高他们对下山入川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下山入川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再次,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民情日记

5月14日,按照‚联村联户‛行动要求,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村二组的陈玉龙家中,他的妻子王桂花热情

的接待了我。陈玉龙今年41岁,家中共有4口人,爱人40岁,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县中学读高三,成绩优良,二儿子在乡初级中学读初二,成绩一般。家中经济收入全部依靠陈玉龙一年外出跑运输,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普通农家的状况。温饱解决了,但子女上学费用支出较大。在促膝谈心中,逐渐对农民增收问题有了一些想法。目前出路有二条:一是发展养殖业,这是相对比较适合他们家的一条出路,即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顾孩子,二是外出务工或在本村打些零工,增加收入。

离开陈玉龙家,我内心深处感触很多,通过今天的交谈,使我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了一个农民的真实情况,也了解了农民的盼与想,要真正使他们脱贫致富,我知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联村联户联的是民心,谋的是发展。虽然,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在倾心倾力;虽然,前面的困难千千万,但是一往无前。我们带着感情去想办法,躬下身子求发展,远谋近施找路子。我们坚信,一根火柴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将以百倍的精神,以千倍的劲头,让‚联村联户‛行动成为最美的花朵,在各乡各镇,在每一个贫困户中,在初春的希望中绽放。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4月28日

按照县委安排的‚联村联户‛行动要求,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吴百福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李月英,女,汉族,现年 77 岁,丧偶,现有小儿子吴百福赡养。常年有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现一人在家。

吴百福,男,汉族,现年50岁,左手残疾,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高,生活无保障。

在全面了解了其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后,发现他们家存在的实际困难是,吴百福年岁已大,已不能常年在外打工,本人的意愿是想回家搞养殖业,顺便照顾年岁已高的老母亲。根据他本人意愿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我将及时沟通,尽最大努力做好帮扶工作。 2012年5月6日

今天我和曹家台村计生自管小组长徐百艳到吴百福家了解情况,在他家我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拉了拉家常,谈了谈心。

吴百福家中条件虽然不怎么好,但李月英老人把屋子收拾的特别整齐,院内卫生打扫的比较干净。老人说她的儿子岁数也大了,手也有点残疾,不能老在外打工,想早点回家搞养殖。我们对老人讲了讲现在的惠农政策,致富好政策,劝老人早让儿子回来做养殖打算,有困难我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根据吴百福家的情况我只能慢慢,耐心,细致地和他们 19

一起摸索致富,另外督促,争取给他们落实低保和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让他们有更高更好的生活信心。

在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深刻体味百姓甘苦,知晓民间冷暖,了解了他们的心声,使我更加感到我作为一个乡干部的重要性

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双联”民情日记

乡镇干部“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乡镇干部“双联”行动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