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初探

http://www.daodoc.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9-19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文/张静涵 李渝 窦茉莉

[导读]对发布检验报告的血液制品进行包装及不合格血液的报废处理。 张静涵 李渝 窦茉莉(河南焦作市中心血站 454150)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4-0136-02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分输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已深入临床,某些地区成分输血率高达99%以上。近年来,血液成分分离技术逐渐完善和规范,但是其工作流程模式陈旧,如果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做到职责明确、工作高效,很少有人提及。为了适应成分制备目前发展需要,满足临床对血液成分的需求,我站通过多年实践,不断分析研究,总结了一套流水线作业的操作流程,经实际工作验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1、待检库的归属:血站待检库到底应该归属哪个部门,各个专家颇有争论。有的血站将待检库纳入到供血科管理,而有的血站却将待检库纳入成分科管理,笔者认为后者相对合理。因为待检库主要负责血液采集后的接收与待检血液的保存、包装,而这些血液与处在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均属待检血管理,同样状态的血液应该处于同一科室管理,供血科只储存合格的成品血液制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血液的误发。我站待检库纳入到成分科管理,处在同一科室,这样为实现血液成分制备的流水线作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血液成分制备的主要工作:我站成分科对采集来的全血主要做以下处理:白细胞滤除;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血浆病毒灭活;待检血液的速冻、保存;检验合格血液的贴签、包装,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等。

3、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流水线作业模式及人员的分配:

3.1接收全血(2人),主要职责:一人对体采科采集的全血进行接收,入库,一人进行复核,初步核对接收血液数量、血液采集袋上的血液条形码,关闭白细胞过滤器旁路卡夹。操作过程中,应检查血袋外观,是否有渗漏及凝块,有异常者随即剔除,按血液报废程序执行报废处理。接收完毕后,打印入库单据,双方签字,完成与体采科工作人员交接,将此批血发放于下一环节。此过程必须在冷链设备中过程。

3.2滤除白细胞(2人),主要职责:再次核对所接收血液数量、血液采集袋上的血液条形码,对接收的全血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完成后,从白细胞滤除柜内取出血液,交下一环节。在滤除过程中发现有溶血、凝块、滤器破损等异常情况,将问题血液返回上一环节进行报废处理。

3.3热合装离心杯(3人),主要职责:对滤除过白细胞的血液进行处理,两人负责热合去掉废弃血袋及滤器,并按标准热合交叉配血所需保留的血液小辫(保证血液小辫的质量);一人负责装离心杯。此过程必须在冷链中进行。

3.4配平离心(2人),主要职责:一人负责对装有血液的离心杯进行配平,一个负责装入离心机,并设定离心条件,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离心结束后,从离心机取出离心杯,交下一环节。处理离心过程中异常情况,如发现有破袋等情况,在此环节按血液报废程序执行报废处理。

3.5分离新鲜液体血浆及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6人):四人负责分离新鲜液体血浆,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二人负责对制备完成的产品进行热合,在母袋与子袋离断前,再次检查血液采集袋上的血液条形码,热合完成后,交下一环节。

3.6本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A:去白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标识(1人):负责对所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成分标识,保证其正确性。标识完成后,清点数量,放入对ρ罕4姹淠诒4妗: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5人):一人负责逐个打印并分配献血码,保证分配的正确性,分配完成后,投入净化室。两人负责净化室内的操作(一人进行穿刺,一人辅助热合及提供物品),操作完成后将待灭活血浆投出净化室。剩余两人负责此批待灭活血浆摆放及病毒灭活箱的操作、观察,灭活结束后进行过滤。过滤结束后,交A组人员进行血液产品的标识,且逐袋称量,剔除不合格产品,及时放入对应的速冻机内进行速冻。

3.7检验后血液的包装与处理(5人):对发布检验报告的血液制品进行包装及不合格血液的报废处理。一个负责对合格血液逐个打印标签并粘贴,对不合格血液打印标签并粘贴后进行报废处理,三人负责包装,一人负责包装后复核,并根据复检报告单填写批放行报告单,报质控科核实批准后,与包装后合格血液一起送供血科,当面进行交接。

4、设备配置:大容量离心机4台;热合机7台;血液低温操作冷台6台;血液过滤柜2台;百级负压净化室1个;小型电子称3台;自动配平仪1台;血液分离夹34个;血液病毒灭活箱3台;血浆速冻机3~4台;血液低温保存箱4台。以上设备仅为满足流水线作业配置,不包括消毒及其他特殊血液制品所需设备。

5、讨论: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血液制品的质量,决定着及时有效供血。血液制备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是成分制备发展的趋势。流水线作业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为实现血液制品制备质量追溯到人提供了依据。在以上我们所总结的七个环节中,关键控制点是:献血码的分配;血液标识的分配;热合过程中血液小辫的留取;净化室内血液穿刺时献血码的核对;标签打印粘贴时的核对;血液制备总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整个环节中冷链系统的控制等。关键控制点应该产生操作记录,操作人员工作结束时应该及时填写并签置姓名,确保关键点差错率为0。七个环节中的人员配置可以灵活变动,当前一环节彻底结束后,可以放在后边的其他环节,例如:第一个环节的两名工作人员,在完成本环节工作任务后,可以放在第五个环节,进行血液的分离或热合。我站实际工作中,实现此流水线作业共配置11人。该流水线模式所适宜的成分血制备量为100~350袋400ml全血/日。前六个环节于采血当日下午完成,第七个环节在第二天上午完成。

为实现流水线作业,成分科科室布局设计应参照操作流程要求,明确操作区域,做到整体布局合理,避免操作中在空间上浪费时间。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到未来实现机械化作业时流水线作业的需求。目前有些血站已经使用了全自动血液标签打印及粘贴,这样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减少血液标签粘贴的错误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这为流水线作业的完善和规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物质基础。以上经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参 考 文 献

[1]王培华等,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二版; [2]高国静等,输血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二版; [3]血站基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448号; [4]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67号;

[5]血站管量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4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469-2001。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

血液成分分离人员岗位职责

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

成分输血过程的护理

作业过程

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要求

分装流水线结构设计和作业研究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

DIPS系统:丰田白领如何流水线作业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初探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