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狗包弟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9: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狗包弟教案

巴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2、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的批判。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

我先给大家说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了解写作背景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是其中一个。

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他是用文章的形式说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四、知识积累

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tiǎn shì) / 舐犊(shì dú)情深 作揖(yī) / 缉(jī)毒 / 编辑(jí) / 修葺(qì) 租赁(lìn) 叱(chì)骂 解剖(pōu) 堕(duî)入 绿草如茵(yīn)

五、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六、合作探究

1、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结构上,讲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出下文小狗包弟的故事。或说引出话题,起铺垫作用。(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称为楔子,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现象,让人看出狗的忠诚,人的冷漠与残忍。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表达效果方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更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煎熬与忏悔。 特别提醒: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角度如下: 内容上,要考虑语段表达了什么意思,语段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在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结构上,要考虑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开头。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或为下文提出观点作铺垫,或为引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作铺垫。 ②在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在结尾。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表达效果上,考虑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其作用。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⑴ 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⑵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⑶ 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⑴ 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① 日本种的小狗。

②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⑵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思考: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7、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的现实?

第一,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 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

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8、包弟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何异同?

(同样死于那个荒唐、残酷的年代;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小狗为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生死不渝,包弟是被出于自我保全的人类放弃而死。)

9、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对“*”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10、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七、引导探究

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

⑴ 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⑵ 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总之,“*”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八、布置作业

平时的小事注意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总结自我。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小狗包弟免费 小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