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 文言文两则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文言文两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之”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文言警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

(请同学们自渎这些警句,再把你的理解讲一讲。)

2、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有些字的音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古文,题目叫《学弈》,什么叫“学弈”?这篇古文全文“之”字出现六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留意。

现在,老师带你们到一棵古树下去看学下围棋。(出示画面)

二、看图感知。

1、整体感知插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图的内容说出来吗?

2、部份观察插图

师:从人物的外貌、神态来说„„

三、初读课文。

师: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各自读读课文。

1、学生各自读(请大胆地读,大声地读)

2、老师范读,学生比较:读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

一、速度比较慢,

二、句中停顿比较多。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如痴如醉、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老师试读一遍给你们看(听),待会你们也试一试。

2、继续练读,摇头晃脑地读、试读。

(谁想试读的请站起来,读的像古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

五、自学课文。

1、导学:

师:学古文重在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你们是怎样学古诗的,怎样理解的?

2、标记注释,理解内容。

师:学古文,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说,句子通顺不通顺——(学生注释)

3、同桌对说,合作学习。

(1)把刚才解释过来的连起来说,同桌交流。

(2)接着一起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

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③一人虽听之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汇报交流:说说“之”的意思。

5、还有哪些字不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吗?(其、以„„)

6、解决问题,理解文意。(出示问题)

师:现在老师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检验你们的自学效果:

①弈秋这两个学生怎样学下围棋?

②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④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这样的经历)

六、学讲故事。

1、看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用自己的话来讲。

2、学生试讲,大家赏识评价。

3、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一人

专心致志

一人

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停顿合理,会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懂得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课中“之”的理解确实有难度,有些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的,语文作业本的题目中出错也较多。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生字词,对照解释理解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

3、会综合运用自然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解释课文提到的疑难。

4、明确有问题就要问,要想办法找到答案,学习孔子谦虚的品德。学习小孩乐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六、作业。

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

两小儿辩日

一儿:近大远小

善于观察 大胆质疑 勇于争辩 一儿:近热远凉

孔子:不能决也 谦虚谨慎 实事求是

教学反思:

两小儿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依据,这点学生比较容易就弄懂了。本课文言文的理解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字典等工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但对于为什么“近大远小”、“近热远凉”科学知识的了解有困难,但本课对于这些科学知识只是让学生做了解的要求,所以,教学时我也只让学生大致了解。

1 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1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课题:文言文两则

1 文言文两则
《1 文言文两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