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第3集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 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的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1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右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右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2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于南的青毖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于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右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香气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3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的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不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4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的鲜美的口感。

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5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的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茶师们正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静冈茶的质量,将针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得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庆祝茶季的到来,是静冈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森内家世代以种茶为生,二十年前,森内太太从东京嫁到静冈,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只有夫妻俩还守在自己的茶园。

2002年起,森内家的茶被选送给皇室,每家的头次采茶,邻里都会过来帮忙。森内的茶园在离家不进的山坡上,静冈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地带,这里生产着日本将近一半的绿茶。

“帮忙采茶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在第一天,我会担心他们来不来,但是大家都笑着,进来说早上好,看到他们这样,我也很高兴”

“大家可以顺利地度过一天,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采茶的人高兴的说,我明天再来,我听了也很高兴”

浙江 径山寺

每年春季,森内太太的静冈的茶人都要来中国,带着一年最好的茶,供奉他们心目中的日本茶道祖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

6 宋代,日本僧人大规模前往中国求法,径山寺就是最热门的目的地。今天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

打坐参禅,是禅宗僧人每天的功课,光线昏暗的禅房里,实在太容易磕睡了, 谁也不想因为磕睡被巡视的僧人敲打肩膀。很早以前,僧人们就发现喝茶可以提神,于是,在打坐前饮一碗茶成为功课的一部分。

“请大家品一杯径山禅茶”

森内太太的静冈茶人们前来拜祭的正是当年因为禅和茶结缘的中日僧人,宋代的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茶宴里规定了点茶的环境、器具的流程,这套点茶仪轨被日本僧人宋整地带回国。日本茶道各个流派大多是在径山茶宴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宋代的点茶法在当今中国都很难寻到踪迹,但它并没有完全失传。

四川 白玉

距离径山寺两千七百公里的四川省白玉县,最高海拔五千七百米,距离省会成都仅九百公里,开车却需要三天的时间。白玉县河坡地区的噶陀寺,是康巴藏族宁玛派最具历史的寺庙,这里正在举行独特的火贡仪式,人们相信,火会将这些粮食、茶叶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噶陀寺僧人每天的清晨,都要给自己打一碗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不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 7 具换成了藏族的木简。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不世隔绝的生活,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发。

日本

日本现在的茶道,更多地受到中国宋代的影响,诗词、书画、音乐、都是茶的知音。

日本京都建仁寺附近有一间茶室,他的主人是日本尺八明暗对山流的传人,塚本平八郎。

塚本从六岁开始吹尺八,他是一个禅修者,尺八是他修行的方式。

今天,塚本被建仁寺邀请为一场茶会伴奏,茶会的客人来自中国径山寺,宋代的径山茶宴今天虽然不复存在,而根据径山茶宴演发而来的四头茶会,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

四头是遵照中国禅宗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为主,每名正客又各带八名相伴客,主人先在每人面前依次端上盛有抹茶粉的天目盏与点心盒,接下来,带着茶筅不净瓶依序的在茶碗内注水、点茶。

“禅在意境上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禅茶,还有我吹尺八也叫吹禅,这些都的禅有关”

塚本现在每年来中国两次,开课收徒,他的教学一直是免费的,他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八。

8 十五年前,塚本来中国学习吹奏古乐的呼吸方法,老师临终嘱托他,一定要把尺八传回中国,塚本信守这个约定,他最早的学生已经可以在中国开分道场了,尺八的茶一样,都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日本最早的茶园 日吉茶园

最早将茶的种子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茶的也是僧人。

南宋初年,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带回茶种后,日本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种植茶树,荣西后来被奉为茶祖,而日本茶道从此打上宋的烙印。随着宋朝的结束,中日文化交流日渐减少,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镰仓,是日本武士的故乡,这项叫流镝马的活动从十二世纪开始盛行,一直保留到现在,提醒镰仓人不要忘记当年的尚武精神。

除了武功,武士最重要的修行是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从茶道中找到了途径,十六世纪,日本最强悍的武士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拥有共同的茶道老师,千利休。

千利休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的家族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千玄室被日本人视为当今的千利休,能够喝到千玄室亲自点的茶,是莫大的荣幸。

日本 川崎

“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我才八岁左右,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把我叫到了茶室,我进去之后,在茶室里开始练习茶道。 近五百年前,我的祖先千利休说,茶不仅是为了喝,通过一杯茶来创造和平,营

9 造一个没有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世界,所以千利休作为文方面的师匠,而成为了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的茶道老师。正所谓文武双全,就是光有武是不行的”

当代剑道,重在磨练身体与心智,塑造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武士精神的升华。 剑道练习者依然可以通过茶道来帮助修为,剑曾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从不离身,但进入茶室时,剑,必须放在外面,即便是权倾日本的丰臣秀吆,也不例外。

丰臣秀吆在武力统一日本之后,权力达到顶峰,他急于通过茶道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热海的MOA美术馆陈列着一间丰臣秀吆所拥有茶室的复制品,这间茶室使用了赸过四万张金箔纸,连同黄金打造的茶具,标价三百九十万美元。

“丰臣秀吆创造了一座黄金茶室,想让千利休大吃一惊,他喊千利休去了,自己奉上茶,千利休一点也不吃惊, 反倒说,你在做什么?”

千利休所推崇的茶室,截然不同。今日庵,里千家最珍贵的茶室,已经传呈了十六代,茶室的结极布置要匹配,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庭园里也只有一条规则,遵从自然生长的规待。

如果说,在这个地球上,绿色消失了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当你看到绿色的茶,装在茶碗里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自然融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这种理念,千利休把它传给了我们,教导我们要珍惜这一点,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在千利休之后的四百年里,日本的茶道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当上个世纪武士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传统的茶道一度被冷落,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又重新在茶道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10 宫城美惠子手中的茶不算是静冈最好的,但每一个包装上都有制茶人手工的绘画,这些画的作者都是宫城美惠子的孩子,孩子们喜欢把茶园里采茶的情景画下来,但他们更喜欢画的是妈妈。

四十年前,当红女演员宫城美惠子爱上了作家吉行淳之介,因为没有孩子,她决定退出演艺圈,办一个残障儿童收留机构。

“丈夫说:第

一、不要抱怨,第

二、不要跟我说没钱,第

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做。很难啊”

除了画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为客人或妈妈点一碗茶,社会捐赠是维持孩子们生计的来源,而茶是孩子们回馈捐赠者们的礼物。天气好的时候,附近的茶农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采茶,做出来的茶,孩子们会精心包装,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

“那些经历过地震的灾害的小孩,我想给他们学习的被爱的机会” 美惠子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茶道中有所感悟。

“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只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美惠子的丈夫二十年前已经去世了,年近九十的美惠子独自照顾这些孩子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美惠子相信,即便自己不在了,孩子们依然会在茶与画的世界里开心的活下去。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恪守着千利休时代确立的茶道仪轨,一次次追寻先贤们的生命境界。

11 广且 潮州

而中国从明代开始,更自由的泡茶法,取代了程式复杂的点茶法,中国茶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潮州工夫茶,我们可以说号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右汉钟

即使在人人都善于泡茶的潮州,右汉钟泡茶的技艺也远近闻名,有人说,右汉钟把茶泡活了。

“泡了几十年其实各有习惯,我也不觉得好看,但是我泡茶是用心泡的,我们这边说工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好茶。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的香气。

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艺。

“在潮汕地区,每一百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在喝茶的地方。潮州人过门就是客,你过门了,这家的主人一定要泡茶请你。每天如果一个家庭一个人不喝茶好像没吃饭一样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从懂得喝水的时候已经有父辈给他喝茶了,一旦喝上茶之后,这种习惯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这种习惯是改不了的”

潮州 凤凰山

12 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专茶,这种茶因铲子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有三千七百多棵,右汉钟在大学里教授茶艺知识,带着学生一起登山寻茶,是他教学授课的第一步。

“开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说上面有好东西,好茶,那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资源而且保护下来。走到半路的时候,真的缺氧啊,但是多爬几次之后就习惯了。在爬的过程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你可以在中间很苦很苦,但是你坚持上去之后,天地就开阔。做茶也是用心做的,一个茶好坏,一喝就知道那时候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专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

“做茶其实两个,一个是能够把茶做得顺口,再高级就是做出有没有香气” 山野间的历练是年轻人学茶时必不可少的功课,但右汉钟更大的愿望,是利用茶的品行来影响的帮助更多的年轻人。

今天是韩山师范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右汉钟赶到学校,他希望指导自己的学生为新同学们演绎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

“学泡茶、喝茶,其实是养心,心一旦静下来之后,气质就起来了。做茶是一种好事,快乐的事,茶,可以做一辈子”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位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13 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一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1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2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6专题

茶,一片树叶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关茶_一片树叶的故事有感

一片树叶的故事

一片树叶睡前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第3集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第3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