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科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固原农科所科研工作总结

(2014年)

2014年,在农科院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林业局,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固原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各有关业务部门及科研基点乡(镇)村广泛联系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抓机遇、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所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实施了以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基础条件改善和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各类科研、示范与技术服务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示范和技术服务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一、科研项目概况

今年我所共承担各类科研、示范和推广等项目48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国家农业部项目5项、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院内先导项目和孵化项目12项。自治区农牧厅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富民强县计划项目1项、固原市科技支撑项目9项、科技合作项目3项。

各类科研项目共设置专题试验216项,试验用地面积1207亩,涉及马铃薯、旱作农业、油料作物、小杂粮、生态经济林、草畜、冷凉蔬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建立示范基地45个,示范优良新品种、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抗旱节水等配套技术,示范面积4.4万亩,以核心示范区带动辐射区的方式,辐射面积70余万亩。培训农民5600多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村干部296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研究进展

(一)马铃薯产业

1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固原马铃薯综合试验站 在头营科研基地,开展各类专题试验13项,试验面积50亩。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1)筛选出适宜宁夏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优质新品种13个。筛选出抗旱、高产、优质新品系11个。(2)马铃薯旱地机械化起垄覆膜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膜侧种植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11.07 kg/hm2/mm。(3)起垄培土厚度15cm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侵染薯块的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59.1%,平均产量2517kg/亩,增产26.17%。(4)健达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防效82.62%~96.88%,适宜用量为30 mL/亩。(5)喷施Fe、Zn、K、Mn,可以明显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增产12.51%-56.86%。(6)不同贮藏方式马铃薯生理特性变化试验显示马铃薯木箱贮藏效果最好。(7)在各示范县区,建立新品系核心展示20亩。建立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核心示范1623亩,示范贮藏马铃薯297.13吨。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2人、农民401人。(8)进一步完善技术总结5项,撰写调研报告4份。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区马铃薯节水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该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马铃薯优质生产与产业升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课题三。2014年共开展专项试验5项,试验地点是原州区头营镇徐河村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试验面积4.5亩。示范面积863亩,辐射推广面积5.4万亩,增加经济效益971.8万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开展了使用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抗旱保水剂ASA叶面喷施促进了马铃薯早现蕾、开花,缩短了生育期,提高了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产11.8%。开展了马铃薯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蕾期、花期各追肥1次促进了马铃薯提前现蕾、开花,缩短了生育期,提高了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产 2 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16.7%。开展了水肥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蕾期、花期各补水1次缩短了生育期,提高了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高22.95%。开展了不同膜色地膜和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最好。培训农民528人次。

3.自治区农牧厅项目-马铃薯核心种苗生产供应中心 从青海、甘肃等地引进种质资源65份,繁育鉴定种质资源品种56份,茎尖剥离12份马铃薯品系(种),ELISA检测全部合格。为宁夏农垦种业有限公司、西吉佳立薯业有限公司、天启马铃薯薯业有限公司、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隆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泾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个马铃薯生产单位扩繁青薯9号、宁薯14号、宁薯15号、冀张薯8号、克新1号、陇薯3号、6号、庄薯3号、费乌瑞它基础苗共计4.2万株。

4.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高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率的关键因子研究 该项目是2014年度宁夏科技厅下达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围绕提高试管薯结薯率的关键因子,探索激素配比、糖浓度、糖与激素互作、光照对提高试管薯结薯率影响,共设专题试验5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筛选出试管薯结薯率较好的激素配比3个,分别为 6-BA 3.0mg/L+NAA 1.0mg/L。6-BA 1.0mg/L+IAA 1.0mg/L 。6-BA 2.0mg/L+NAA 1.0mg/L,结薯个数依次为65个、49个、49个,与CK(MS不附加激素)相比结薯时间提前30-40d左右。开展高低温胁迫、光周期调控的预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弱光(黑暗)、缩短光照时间有助于试管薯形成,预试验效果显著,为高低温和光周期对试管薯诱导研究奠定了基础。

3 5.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宁薯14号、15号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源于宁夏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成果孵化项目。本年度开展专项技术试验11项,初步建立了外植体选择-初检-快速扩繁-终检-脱毒试管苗节本增效繁殖技术-脱毒苗移植(试管薯)-雍培蛭石-原原种节本增效繁育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总结出马铃薯种薯繁育起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1套。发挥企业平台优势,繁育宁薯14号、15号脱毒基础苗12.8万株,生产原原种70.4万粒。建立宁薯14号、15号原种繁育100亩(199.8吨),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00亩(469.8吨)。开展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基层农业技术骨干、企业骨干63人次,培训种植大户145人次,培训种植户950人次。

6.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马铃薯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引进马铃薯优质种质资源66份。种植杂交亲本材料42份,根据育种目标制定65个杂交组合,收获入库杂交果136个。对2012年杂交组合杂交后代F2代进行分子标记,通过基因测定判断出变异程度较高的杂交组合3个。种植选种圃1240份,收获入库优良株系628份。品系观察试验参试材料98份,选出表现特别好的优良材料7份,表现较好的材料18份。品系鉴定试验参试材料16份,选出优良品系5份。品种比较试验参试材料8份,选出优良品系4份。审定了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5号,并进行了科技成果登记。

7.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增施生物炭对马铃薯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

在头营科研基地初步开展了增施生物炭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马铃薯土壤物理性状及分运移有明显影响,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毛管孔隙度,进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在宁南山区,马铃 4 薯生产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为20吨/hm2,田间持水量14.91%,提高1.23-3.07个百分点。容重1.24g/cm3,增加0.01-0.18g/cm3。毛管孔隙度18.38%,增加了0.65-1.36个百分点。提高了马铃薯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块茎重、单薯重、商品薯率,平均产量2480kg/亩,水分利用效率85.92kg/hm2/mm,较CK分别增加了49.04%、48.14%。

8.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不同覆膜集雨节水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014年开展了专项试验1项,试验面积600 m2,参试品种为庄薯3号。根据集雨垄面宽度和垄沟宽度设置了4种不同的覆膜集雨节水方式。覆膜集雨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增加了马铃薯株高,增大了主茎数,减少了单株块茎数量,增加了单株块茎重量,提高了单薯重量,增加了商品薯率,但是病薯率有所提高。其中集雨垄面宽50cm,垄沟宽20cm的影响最为明显,最好效果,相比对照株高增加了12.3%,主茎数增加了64.2%,单株块茎数减少了13.3%,单株块茎重增加了8.2%,单薯重量提高了22.6%,商品薯率增加了20.2%。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模式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产量均极显著好于对照,增产幅度在14.4-26.7%。

(二)油料作物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胡麻虫害防控岗位 围绕体系年度任务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开展专题试验11项: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对9种化学杀虫剂进行毒力测定,溴氰菊酯LC502.89mg·L-1对蓟马的毒力最强。(2)蚜虫防治指标,亩产量100kg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8.19% ,防治指标为百株蚜虫量533头。(3)新型化学杀虫剂筛选: 4.5%联苯菊酯防效最好,药后3天对蓟马防效96.32%,苜蓿盲蝽防效96.99%。(4)在4种新型生物杀虫剂中1.3%苦参碱对蓟马药后3-14天的防效达68.11-76.33%。(5)对瓢虫捕食蚜虫的功能 5 模拟分析,当蚜虫密度为40-120头/皿时,多异瓢虫捕食率为57.50-87.71%,当蚜虫密度增加到160头/皿时则捕食率则下降为68.44%。(6)苜蓿盲蝽防治指标,预期亩产70kg每平方米虫量10头,亩产125kg每平方米虫量7头。(7)联合各综合试验站,对各示范县胡麻主产区虫害进行定点调查,大面积示范胡麻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1.5万亩。培训各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农技人员和农民730多人次。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胡麻综合试验站 试验地点设在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和原州区彭堡乡石碑村,共开展专题试验15项,试验面积50多亩,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7个。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胡麻优良品种晋亚11号和轮选3号。高亚麻酸品种ty-

58、FX-16。采用喷施硒元素微肥的方法可使胡麻籽硒含量比对照提高56倍。初步得出旱地胡麻施缓释肥可解决因旱地胡麻追肥困难,造成生育后期脱肥而影响胡麻的产量的问题。可比对照增产11.53%。初步研究出防除胡麻田阔叶杂草兼防禾本科杂草除草剂2甲·辛酰溴乳油70ml/亩+5%精喹禾灵乳油70ml/亩。防除胡麻田恶性杂草刺儿菜的除草剂24%刺碗灵水剂40 ml/亩,在胡麻株高7cm时除草效果最好。(2)示范胡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000多亩。示范胡麻白粉病防治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和主要虫害防治技术14000多亩。(3)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村干部65人(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

3.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胡麻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本项目是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南山区小杂粮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的专题。设置专题试验9项,参试材料3119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常规育种。评选出表现较好的高代品系26个,中间材料146份。种植株行材料2473份,F1材料68份,F2材料54份,从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株行材料141份,优良单株材料3391 6 份。(2)区域试验。国家区域试验评选出13QS5等5个表现较好的品系,较对照增产1.11-25.11%。宁夏区域试验评选出固亚8号等2个表现较好的品系,较对照增产23.23-72.73%。(3)种质资源鉴定。引进种植抗旱种质资源材料34份,通过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26份优异性状材料。配置杂交组合68份。筛选出表现较好的高亚麻酸资源3份,较对照增产9.01-45.52%。

4.中国农科院科技合作项目-胡麻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本项目是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旱地胡麻垄膜集雨沟播种植不同垄沟比例试验,研究旱地胡麻垄膜集雨沟播种植不同垄沟比例对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垄沟比例。试验结果:以垄沟种植90cm (种植6行)的处理的种子产量较高为93.28kg/亩,比对照增产11.92%。(2)旱地胡麻垄膜集雨沟播种植不同行距试验,研究旱地胡麻垄膜集雨沟播种植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和最佳行距。试验结果:以垄沟种植60cm (种植6行)的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4.69kg/亩,比对照增产14.29%。试验处理的出苗率明显优于对照。(3)示范胡麻垄膜集雨栽培技术面积200亩,示范地胡麻产量比露地平种增产12.08%。

5.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向日葵优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本项目是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南山区小杂粮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的专题。试验地选在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试验面积10亩,设置试验7项,参试材料82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① 食葵杂交种观察试验表现好的有10 份。②油葵杂交种(组合)观察试验表现好的有3个。③食葵引种试验表现好的为C36

39、GE908,亩产分别为247.34kg、232.67kg,分别增产25.55%、18.11%。④油葵引种试验表现好的有GY9

10、YK14-1,亩产分别为235.34kg、234.00kg,分别增产13.69%、13.04%。⑤食葵品比试验表现好的为 7 1017

9、NTC90,亩产分别为236.77kg、232.78kg。⑥食葵新品种展示表现较好的为SH10

27、AR9-9293,亩产分别为220.70kg、200.64kg。⑦油葵新品种展示:表现好的有GE86

7、S

37、T8221,亩产分别为262.42kg、260.50kg、257.32kg。⑧发表论文2 篇。

6.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色板和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胡麻害虫新技术研究 试验地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设置专题试验3个。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1)调查杀虫灯诱杀昆虫的种类及数量,结果显示:太阳能杀虫灯诱虫谱有7目29科63种,总诱虫量为10189头,日均诱虫量134头。(2)杀虫灯不同月份诱捕效果研究,杀虫灯诱虫量消长情况和田间胡麻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情况一致,6-7月为诱虫高峰期,其中7月为最高峰,可认为一年中的开灯时间段以5月中旬至8月为宜。(3)不同灯距的控害效果研究,分析表明,在120m半径范围内,距离杀虫灯越近的田地,虫量越少,距离杀虫灯越远的田地,虫量越多。在60m半径范围内,各距离的田块控制效果基本一致,单灯控制范围以1.13hm2为宜。

7.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胡麻抗倒伏性状分析和化控技术研究 该项目是自治区科技厅在2013年下达的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对当前胡麻生产中面临的倒伏这一突出问题展开试验研究,设置专题试验3项,试验面积2亩,参试材料16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对15个品种(系)进行了倒伏程度的测定,按照实际倒伏面积占种植面积的百分数来评价胡麻的抗倒性,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系)倒伏面积小于5%,抗倒性强。三个品种(系)倒伏面积大于90%,不抗倒伏。(2)不同剂量的缩节胺降低胡麻植株高度的药效试验表明,在孕蕾期喷施浓度为70mg/kg缩节胺可降低胡麻植株高度8.68cm,同时可缩短胡麻的一级分枝长度2.46-3.72cm。(3)不同化学抑制剂的筛选试验表明,在胡麻快速生长期喷施浓度为200mg/kg的烯效唑 8 和多效唑,能有效抑制胡麻营养器官生长,降低胡麻株高9.86-12.43cm,一级分枝长度缩短4.74-6.21cm。

8.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天敌昆虫对胡麻蚜虫拮抗作用的机理研究 试验地点设在固原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设置试验2项。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1)对胡麻地一些主要天敌及害虫种类进行调查、鉴定。调查结果显示,胡麻田间害虫有:蚜虫,蓟马,潜叶蝇,苜蓿盲椿,等23个。天敌:瓢虫类,凹带食蚜蝇,黑带食蚜蝇,中华草蛉,食虫虻,黑点食蚜盲蝽,星斑虎甲,小姬猎蝽,蜘蛛类,小蜂,姬蜂,广肩金星步甲,中华婪步甲。田间优势种有蓟马,潜叶蝇,苜蓿盲蝽,夜蛾科幼虫,瓢虫类和蜘蛛类。(2)制作胡麻田间昆虫标本33种,其他昆虫标本49种,涉及昆虫约7目 29科。(3)对两种主要天敌多异瓢虫、中华草蛉捕食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拍摄照片。

9.甘肃农科院科技合作项目——宁夏胡麻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土壤养分数据库建设 调查本地区胡麻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和土壤养分。宁夏胡麻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年平均温度为6.2-8.3℃,年降雨量319.5-442.8 mm,年均日照时数为2370.2-2617.9h,无霜期为130-140d,年蒸发量1196.9-1313.5mm。宁夏胡麻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阴湿半阴湿区、半干旱区和中部干旱带三个生态类型区,海拔1300-2000m。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宁夏胡麻主产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普通黑垆土、浅黑垆土、缃黄土。土壤容重为1.15-1.28g/cm3,土壤ph为7.98-8.59,土壤有机质9.76-15.8g/kg。并对各县区土壤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也做了调查分析,建立了宁夏胡麻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土壤养分数据库。为宁夏胡麻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小杂粮产业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谷子糜子土壤与肥料岗位 试验在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设置谷子试验13项,糜子试验14项,试验面积57亩,示范5900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谷子糜子长期定位试验:谷子植株鲜重和干重的综合值在灌浆期达到最大,糜子植株的鲜重和干重综合值在成熟期达到最大。(2) 谷子糜子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配方与施肥量研究,重基施N肥有利于谷子糜子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提高。基施60%,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追施20%N肥,对提高谷子糜子产量反应敏感。基施60%、拔节期追施40%有利于根、茎、叶的生长。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谷子糜子适宜的施肥比例为N:P:K= 3:2:1.5。适宜的施肥量为尿素13㎏/亩,重过磷酸钙9.3㎏/亩,硫酸钾6㎏/亩。肥力中下地块,尿素19.4㎏/亩,重过磷酸钙16.3㎏/亩,硫酸钾6㎏/亩。(3)谷子糜子适宜的N肥种类研究,尿素对谷子糜子增产效果显著,硫酸铵对提高谷子糜子产量也有显著的作用。(4)谷子糜子密肥效应,在亩施氮肥25kg,磷肥为10kg和亩密度在5万株时的产量最高,为432.36kg/亩。糜子亩密度4万时各指标表现较好。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固原燕麦荞麦综合试验站 创建核心试验示范基地86亩,设置专题试验16项。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与示范基地7个,示范面积1600亩,培训人员186人次。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1)燕麦育成品种展示试验。200215-3-2-2(裸)和定燕2号(皮)产量较好,折合单产分别为206.7 kg/亩和346.7kg/亩。(2)燕麦生物有机肥试验。施用尿素量最高的处理燕麦籽实产量最高为191.6kg/亩,只喷施有机生物肥,没有施用尿素的处理产量最低位177.8kg/亩。(3)燕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燕麦最佳施肥方案为:N1.73 kg/亩、P(P2O5) 10 1.91 kg/亩、K(K2O)4.13 kg/亩。(4)施用富硒肥对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施富硒肥处理产量为142.5kg/亩,对照处理(不施富硒肥)产量为109.1 kg/亩,增产率为30.6%,(5)微量元素肥料对甜荞结实率的影响,使用铁肥受精结实率比对照出为增产26.87%、钾肥增产16%。(6)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600亩,培训人员186人。(7)完成了产业调研、数据库建设和应急性工作。

3.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荞麦燕麦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该课题是自治区“十二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南山区小杂粮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专题,2014年开展了荞麦和燕麦常规育种、种质资源研究、国家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工作,试验地布设在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设置专题试验16项,参试材料330份,试验用地24.6亩。通过项目实施和专题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对我所引进选育出信农1号(甜荞)、燕科1号(裸燕麦)两个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在扩繁良种的同时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推广。二是从试验中评选出表现较好的36份甜荞参试材料、17份苦荞资源材料和29份燕麦参试材料,拟提升参加下一年更高层次的专题试验。国家甜荞品种区域试验中TQ10-09产量最高为110.7kg/亩。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中KQ10-07产量最高为328.0kg/亩,比对照KQ10-04增产43.9% 。国家燕麦品种(裸)区域试验中LY05-02产量最高为228.7 kg/亩,比对照增产17.3%。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为KQ10-02产量最高为154.3 kg/亩。

4.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糜谷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试验地点在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试验面积13亩,设置试验专题7项,参试材料530份。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1)种植母本材料8份,父本材料10份,通过有性杂交,配制杂交组合30个。(2)种植糜子杂交后代材料400份左右,入选下年品鉴8份,收获高代品系380份。(3)糜子品种比较试验(糯性组)材料8个。05-29

9、11-391产 11 量超过对照8.7%和7%,综合表现较好。糜子品种比较试验(粳性组)材料10个,产量无超过对照的品种。(4)糜子国家区域试验(糯性组)参试材料10个。超过对照产量15%以上的材料5个。糜子国家区域试验(粳性组)参试材料10个。仅有JM10-04产量超过对照6.7%,亩产达到361.5㎏。(5)对74个品种进行黑穗病接种鉴定,发病10%以下品种有4个,内糜1号发病率为0。发病10--20%有10个品种。

5.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豆类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本课题是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试验地点位于隆德县观庄乡姚套村和奠安乡雷王村,设置专题试验5个,试验面积33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蚕豆种质资源田间种植鉴定。种植蚕豆种质资源13份, G-1和GC-1生育期分别97和99d,为早熟品种,其余在101d以上130d以内,为中熟品种。籽粒颜色有白色,橘红色和淡绿色3类,G-1为橘红色,Z-2为淡绿色,其余为白色。按籽粒大小分为3类。(2)蚕豆FD品种多点试验。姚套点产量为392㎏/亩,比对照地方品种增产14.96%,比对照青海9号增产10.74%。雷王点产量为386㎏/亩,比对照当地种植品种(324㎏/亩)增产19.14%。(3)蚕豆FD配套栽培技术试验。试验处理施农家肥、农家肥+化肥种子产量分别为427.95㎏/亩和467.7㎏/亩,分别比对照(不施肥)增产7.5%和17.2%。

6.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宁南干旱区高产、优质谷子品种研究及开发利用 试验设置在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头营试验基地,面积为6亩。试验研究以引进鉴定筛选为手段,引进高产优质谷子品种资源材料105份,监测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倒伏能力、抗病性、株高、主茎高、主穗长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南干旱半干旱区物候条件下顺利成熟的品种有94个、不能成熟的有11个,生育期为135-150天左右。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有84个,大多数 12 属于矮杆品种。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有44个,谷子主要病害为谷子红叶病和谷瘟病。产量大于250kg/亩以上的品种有42个,大于300kg/亩以上的品种有26个,结合不同谷子品种的穗形和粒色特征等综合因素初步筛选出适宜宁南干旱半干旱区物候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品种15个。

7.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不同耕播措施对燕麦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本项目2014年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设置专题试验1个,试验用地为1亩,试验设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参试品种为宁莜1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不同的耕作方式(秋耕、免秋耕)和播种深度(3-5㎝、5-7㎝、7-9㎝)对燕麦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探索出不同耕播方式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2)不同耕播方式下燕麦苗期抗旱节水生理机理。(3)不同的耕播方式下燕麦抗旱成苗及燕麦的生长发育状况。(4)不同耕播方式下燕麦产量,筛选出适合宁夏南部山区燕麦种植的抗旱保苗的耕播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在宁夏南部山区燕麦种植中抗旱保苗的耕播措施为免秋耕、播深为5-9㎝。

8.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南山区豌豆晚播试验研究 试验设在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雷王村,试验用地4亩。试验分两期播种,不设重复,参试品种(系)为中豌4号和8711-2,每个品种每期播种0.5亩,播量17.5㎏/亩。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豌豆分枝、荚长、荚粒数影响不明显,不同熟性豌豆品种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 但生育期缩短, 产量相应下降,豌豆早熟品种生育期短, 成熟快, 适宜播种的范围宽,晚播可获得较高产量。豌豆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宜播种的范围较窄,过晚播种将不能成熟。

9.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播期、密度对宁南山区荞麦受精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试验点设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试 13 验用地为2亩。本年度主要开展不同播期对宁荞1号、信农1号两个荞麦品种受精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品种,副区为播期,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播期中,宁荞1号和信农1号产量最高的是第3播期(6月15日),亩产量分别为193.34㎏和164.45㎏,通过对成株率、结实率、籽粒灌浆速率和生育期的综合评价,认为两个荞麦品种的适宜播期是6月3日至6月21日,最佳播期为6月15日。

(四)旱地粮食作物与旱作节水农业

1.旱区优势作物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本项目是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特色作物高效节水新品种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子课题。实施地点为宁南旱区彭阳旱农试验基地。本年度开展三个方面工作:(1)田间试验,按照课题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定位测定了不同处理区作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高效节水种植配套体系的技术参数,不同覆盖保水方式、作物品种和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多因素综合增产配套模式等内容。(2)技术成果生产示范,结合春秋覆膜技术,建设沟垄集雨抗旱节水种植技术大面积生产示范区,在崾岘村和长城村组建集雨+补灌(长城原)和旱地、梯田沟垄集雨种植500亩以上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示范(扩繁)、新技术推广5000余亩。在半干旱生态区彭阳县白杨镇崾岘村旱农试验基点等4个行政村投入沟垄集雨抗旱节水种植专用配套机具3台。(3)历时3年圆满的完成了《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专题调研工作,完成全部稿件撰写工作,目前已完成各种地图和插图制作,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版。

2.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宁南山区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3号繁育推广 该项目是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转化品种为冬小麦优良品种宁冬13号,在原州区官厅镇繁殖示范100亩,彭阳县红河、14 王洼繁殖示范550亩。采取的配套栽培技术为播前耕地亩基施农肥2000~3000kg,基施复合有机肥100㎏,二铵10~15kg,尿素15kg。春季进行镇压,保墒、提墒。小麦生长后期,将尿素配制成浓度为2%的水溶液,50-75㎏/亩叶面喷洒,及时补充植株氮素。通过现场技术指导、编写发放科普材料等方式,对宁南山区专业人员和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训农民800多人次。

3.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宁南山区冬小麦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 该项目是2014年度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开展专题试验5项,参试材料397份,试验面积15亩。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旱地高代稳定选种材料表现较好的有Z0229-7-5等6份材料。引种及观测材料表现较好的有NB96022--2等25份材料。品种鉴定材料,平均亩产77.66kg—160.801kg。较对照中引6号(135.09kg/亩)增产的品种有4个,综合性状较优品种有3个。旱地品种比较试验表现较好的有Z0231-3和06AWS006两品种,平均亩产173.38㎏和146.03㎏,较对照增产33.2%~12.2%。冬麦新品系Z 0 2 1 9 - 1,已结束区域试验及山区多点区域性测试及多点生产试验,表现良好,较山区统一对照品种中引6号增产10%以上,抗旱、抗青干能力强,耐瘠薄性能较好,高抗条锈、杆锈、赤霉、白粉等病害,已完成审定材料的撰写工作,今年提交品种审定。

4.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山区耐旱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本项目今年共开展专题试验10项,其中头营科研基地8项,彭阳王洼镇2项,参试品种767个,试验占地面积51亩。示范品种5个,示范面积1305亩。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从708份组合中田间初选表现较好的组合107份。KT1号田间观测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下年参加山区普通玉米区域试验。青贮玉米品种屯玉168在山区表现优良,建议大面积示范推广,逐步代替桂青贮1号。 15 富农340、昊玉9号、华金5号已完成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今年示范种植1300多亩,为品种审定后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5.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抗旱节水一膜多用的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设置试验3项,试验、示范面积315亩,实施地点在海原县甘城乡甘城村。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结果:(1)旱地“集流坑”不同大小集流效果试验研究。集流坑集水效果显著。各处理西瓜亩产量3665.09~4472.89kg,其中坑口径50cm、深25cm处理产量居第一位,亩产4472.89 Kg,较常规造处理穴口径20cm、深10cm(亩产3665.09kg)增产22.04%。(2)旱地集流坑“一膜多用”高效轮作模式试验研究,各处理西瓜亩产量3624.36~3833.53kg,各处理产量差异变化不明显,降水利用效率228.61~252.92(kg/(mm.hm2))。(3)示范集流坑节水技术,西瓜示范面积309亩,平均亩产西瓜3949.29kg。初步提出了旱地降水高效利用的模式,集流坑关键技术参数为口径50cm、深25cm。

(五)生态经济林产业

1.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六盘山海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示范

本项目是自治区财政厅和科技厅于2013年12月联合下达的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主持单位是宁夏大学,固原市农科所承担该项专题。示范地点为泾源县六盘山镇大庄行政村海子流域,示范面积1500亩。(1)通过封育,增设防火、防病虫害措施,补植,人工促进更新等技术,对现有天然林、人工造林进行保护及定向恢复。完成围栏封育措施,森林防火面积600亩。补植面积675亩,营造水源涵养林面积200亩,建立补灌种苗示范区25亩。共栽植各种乔灌木29199株。(2)完成项目区土壤、水质化验工作以及项目区道路两侧绿化、宣传门牌的定做安装工作。(3)协助主持单位,完成项目苗木采购、栽植、及田间管理工作。(4)撰写了申报科技 16 部项目“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示范”中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内容。

2.自治区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六盘山特色苗木引种驯化与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 该项目是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富民强县计划项目。(1)从六盘山和北方地区共引进驯化种植36个特色苗木品种,进行品种观察试验研究。(2)示范区带动泾源县5个乡(镇)育苗面积10000亩,使亩均苗木生产成本降低500元、增值1000元、实现产值10000元以上,带动的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3)总结集成林木育苗新技术,初步形成六盘山特色苗木抗旱繁育技术规范。开展了六盘山特色苗木田间杂草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对3种苗木田间除草剂(针管用、秋刺、惠尔)进行了苗木田间小区喷施试验。(4)编写《六盘山地区主要树种育苗关键技术》和《甘肃鼢鼠综合防控技术》培训资料2份,培训村干部、苗木种植示范户、致富能手共326人(次)。

3.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六盘山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利用 本课题是自治区科技厅2012年9月下达的自然基金项目,试验地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试验用地2.1亩。项目主要开展的工作及结果:(1)引进6个六盘山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品种进行试验,建立了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驯化圃,进行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调查。(2)通过3年的引种驯化,初步筛选出香荚蒾、球花荚迷2个表现好的六盘山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并在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建立了优良品种展示区,栽植香荚蒾1800株、球花荚迷2000株,展示面积1.35亩。(3)配合项目实施,完成了固原市政府安排的《固原市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固原市种苗及经济林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固原市特色林木种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写任务,目前已上报到自治区有关部门。编写《六盘山地区主要树种育苗关键技术》培训手册。

17 4.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红叶樱花引种试验研究 试验地点设在头营科研基地和彭阳县红河乡,共引种美国红叶樱花一年生苗200株,分别在两个试验点各栽植100株。共设置2个专题试验,即引种试验和区域性差异比较试验。引种试验研究表明:(1)头营科研基地的成活率为29%,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的成活率是79%。美国红叶樱花在头营科研基地的平均新梢生长量、地径和树高分别为16.42cm、0.397cm、17.27cm,在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为37.78cm、0.426cm、40.68cm。(2)通过对美国红叶樱花幼苗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得出,同等条件下只喷施多效唑要比喷施ABA或PP333+ABA苗木生长的更好。

5.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六盘山优良木本观赏植物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试验设在头营科研基地、彭阳县古城镇刘高庄村和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共设专题试验2个,面积30亩。参试材料为天目琼花、卫矛、栓翅卫矛、鞑靼忍冬、金花忍冬、香荚蒾、水栒子、红瑞木、球花荚蒾、重瓣榆叶梅、暴马丁香、紫丁香、欧洲花楸、珍珠梅、尖叶茶藨子、稠枝红叶李、红太阳李、紫叶矮樱、金叶榆、美国红叶樱花、华山松和樟子松。主要研究参试树种引种后的适应性及其在六盘山外围地区的物候期、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等。通过引种及区域性栽培试验,掌握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确定栽培区域和适生品种、主栽品种,探索栽培技术。2014年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引种栽培、适应性和物候期观察,初步开展了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采集了8个树种的种子。

6.固原市政府项目—六盘山生态经济林产业项目 试验点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彭阳县古城镇、红河乡育苗基地。试验示范面积共计40亩,其中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14亩,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6亩,彭阳县古城镇育苗基地20亩。试验以暴马丁香、香荚 18 蒾(探春)、金花忍冬、卫矛、栓翅卫矛、金叶榆等花灌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调查其生长特性,开展引种驯化调查,观测其引入后的生长量、抗逆性、适应性,开展引种驯化、繁育试验研究。经观测调查,适应性较好的树种有:水栒子、紫叶矮樱、红太阳李、重瓣榆叶梅、暴马丁香、金银木、金花忍冬、卫矛、栓翅卫矛、球花荚蒾、鞑靼忍冬、欧洲花楸、紫丁香、黄刺玫、珍珠梅等。待越冬之后,继续调查各类花灌木的越冬情况,选出适应我区栽培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7.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枸杞新品种宁杞7号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试验设在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面积2亩,参试材料2个:宁杞1号、宁杞7号,设置专题试验2个,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宁杞7号单一种植,2011年春季种植嫩枝扦插苗,株行距1×3m,面积0.5亩,110株。纯种宁杞7号,2014年折合亩产168.5公斤。(2)宁杞7号隔行种植,2010年春季种植硬枝扦插苗,与宁杞1号隔行种植,株行距1×3m,宁杞1号与宁杞7号各0.7亩150株。合计1.4亩,300株。其中四年生宁杞7号折合亩产268.6公斤,宁杞1号折合亩产215.7公斤。(3)建立“宁杞7号”示范基地50亩。

8.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宁南山区杏树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试验点设在头营科研基地,试验面积8亩。从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种苗示范推广基地、河北省卢龙县北方种苗繁育场引进优良杏树新品种10个:罗马大杏、红梅杏、新世纪、凯特、曹杏、兰州大接杏、围选1号、丰红、丰红

29、风味玫瑰,定植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建立品种展示园3亩。目前已展开物候期观测、生长量调查、抗寒性观测等各项试验研究,11月,采用人工点播繁殖山杏苗5亩,并对试验点的树苗进行了越冬保护。

19 9.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化学除草剂在针叶苗圃中的应用研究 试验点设在彭阳县古城镇刘高庄村、彭阳县红河乡什字村、泾源县大湾乡李堡村。今年共开展专题试验2个,面积20亩,对4类针叶苗圃,即樟子松、华山松、油松和云杉,施用了7种化学除草剂,即惠尔(乙氧氟草醚)、精喹禾灵、2甲·草甘膦(2甲4氯钠5%+草甘膦铵盐75%)、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异丙胺盐41%+草甘膦30%)、秋刺刺儿菜、阔立清(辛酰溴苯腈)、斩草除根(20%百草枯)和银粉。结果表明(1)2甲·草甘膦和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根除冰草效果非常好,但是它们对苗木伤害也大,要采取措施,不伤害苗木。(2)秋刺对刺儿菜效果明显,30天后,刺儿菜茎叶全部死亡,根部腐烂。(3)惠尔、精喹禾灵、阔立清和斩草除根主要对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好。

(六)草畜产业

1.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六盘山区名贵药材鹿茸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试验地点设在西吉县吉茸农牧产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工增光产茸量影响研究,筛选出最佳人工增光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增光2小时内鹿茸的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增光2小时后,鹿茸的产量不再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开展“梅花鹿的科学饲养管理及人工增光时间”的科技培训,培训人数80人(次)。

2.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南部山区舍饲肉羊高效育肥日粮配方关键技术研究 试验地点设在西吉县震湖乡。本年度主要研究产羔母羊的日粮饲料配方,通过对母羊繁殖能力(成活率、产羔率)、胴体重、屠宰率等指标评定等指标评定,筛选出产羔母羊最佳日粮饲料配方。目前结果表明,实验组肉羊体重均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其中用1号配方、2号配方、3号配方饲喂的母羊产出的羔羊 20 成活率为100%,对照组羔羊成活率66.7%。在试验基地所在村庄震湖乡开展“肉羊的科学饲养管理”的科技培训,培训人数50人(次)。

(七)冷凉蔬菜

1.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红葱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是“十二五”自治区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特色作物高效节水新品种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项目实施地点在同心县宁夏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大沟沿、预旺镇南关。项目主要的开展工作及取得结果:(1)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宁夏等不同生态区域搜集红葱地方品种11份。(2)开展红葱重茬病圃鉴定、氮磷钾肥最佳用量、栽培方式试验,初步评选出表现好的地方品种2份。(3)筛选出红葱氮肥最佳用量5.0kg/亩,亩产红葱1554.8kg,磷肥最佳用量6.9kg/亩,亩产红葱1453.6kg,钾肥最佳用量9.75kg/亩,亩产红葱1618kg。栽培方式沟背斜栽表现抗病、增产,亩产红葱1658.2kg,较直立栽培方式增产8.29%。(4)合作申报绿色食品A级红葱旱作生产技术规程1项。编写红葱旱地高效栽培技术手册,培训5场次,183人(次)。

2.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固原市西芹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试验点设在西吉县将台乡牟荣村,面积8亩,开展专题试验5项,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1)筛选出的芹菜品种“绿翡翠”粗纤维含量较对照降低0.34g/100g、总糖含量较对照增加1.21g/100g,适宜在西吉作为低纤化品种推广种植。(2)有机肥+化肥(微肥)用养结合控肥试验表明有机肥3000kg/亩+N(15kg/亩)+P2O5(8kg/亩)+K2O(20kg/亩),叶丛生长旺盛期至心叶肥大期每隔15天叶面喷施0.25%硼砂溶液经济效益最好。(3)不同灌水次数处理对西芹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河川水浇地,西芹匀苗后的灌水次数控制在7次,经济效益最好。(4)初步总结集成出河川水浇地芹菜复种娃娃菜/早熟 21 马铃薯复种蒜苗/冬小麦复种豌豆“一年两熟”、“ 一养两用”三年轮作模式和无农药残留可生食的“水果芹菜芽”生产模式。

3.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固原市辣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试验地点在彭阳县新集乡,共设试验专题3项,试验面积10亩,示范面积10亩,参试材料40个。研究内容和结果:(1)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早熟辣椒品种3个,抗病性和抗虫性好的品种5个,综合评价旗胜60

9、航椒265较对照亨椒1号表现出生长优势,金惠13-E较对照增产32.54%。(2)不同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研究,小麦秸秆1500kg/亩下产量较对照增产18.2%。玉米秸秆2000kg/亩下产量较对照增产11.61%,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下果长、长势好,有助于增产。(3)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线椒类品种辣雄8814和辣雄8818开花时间早,较其他品种提前采收。亨椒龙盛、长虹369等8个品种较其他品种提前开花、坐果和采收。亨椒龙霸的单株结果数最多,线椒类中辣雄8818的单株结果数最多,超级2313产量较其他品种高,线椒类辣雄8814产量较其他线椒品种高。

(八)其它

固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固原市农业优势产业国家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研究 本年度开展了两方面工作,(1)固原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初步明确了固原市马铃薯、蔬菜、中药材和肉牛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现状,撰写调研报告4份。(2)固原市优势产业国家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研究,在明晰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实地考察借鉴区内国家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按照“1446”的总体设想,即实现农业提质扩量、增效增收、现代化“一个总目标”,推进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肉牛“四大产业”,建设创新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四个重点”,完善基础配套、创新研发、技术集成、企业孵化、信息服务、农民培训“六项基础”,初步制定出《宁夏固 22 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

三、阶段性成果

1.合作完成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体系繁育研究与推广”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胡麻新品种及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和“旱作补灌高效节水集成配套技术”科研成果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5号和扁豆新品种固扁2号,获准自治区重要科技成果登记。

2.我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5号,通过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育成的糜子新品系05-29,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品种鉴定,定名为蒙糯糜1号。冬小麦新品系Z 0 2 1 9 - 1,胡麻新品系960

4、与种子企业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系富农340、昊玉9号、华金5号,已完成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良好,准备提交品种审定。推荐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区试的优良品系12个,培育出有苗头作物新品系128个。

3.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创新,在旱作节水农业,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和品质改善,综合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形成技术规程和集成配套模式21项:主要有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生产新技术、马铃薯机械化覆膜种植技术、富硒胡麻生产技术、胡麻化学除草技术、旱地胡麻垄膜集雨沟播节水种植技术、谷子糜子膜侧种植技术、燕麦膜侧种植技术、旱地西瓜降水高效利用的模式。这些技术成果的形成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我国同类地区处于先进水平。

4.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利用缩节胺控制胡麻植株高度”的发明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提高胡麻籽硒含量的施肥方法及胡麻籽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已进入最后实质审查阶段。在国内科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

23

四、科研工作创新

1.创新科研工作思路。在实施重点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坚持针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农户发展生产稳定增加收入对新型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原则。采取研发创新﹢新技术示范﹢科技培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解决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效益,促进农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今年在组织实施各类项目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产业发展需要农民期盼的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问题。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把新品种、新技术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快速转化应用。使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培训向龙头企业、生态移民新村、种(养)大户延伸,充分发挥了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规模效益。

2.创新科技合作交流机制。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胡麻虫害防控和谷子糜子土壤与肥料科学家岗位,马铃薯、胡麻、荞麦和燕麦综合试验站、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固原分中心、宁夏旱作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生态农业专家服务基地为平台,集聚了区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锻炼培养科研骨干人才。

3.创新新品种选育途径。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平台,在全国各地引进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和新品种新品系,进行繁殖鉴定和评价利用,挖掘优势资源,聚合优质、高产、抗旱、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创制多样性育种新材料,扩大了遗传选育范围。

五、科研管理措施

农科院领导和专家以及各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我所承担实施的各类科研、示范项目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多次实地检查 24 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所党委和所务会十分重视科研管理工作,把科技人员、科研项目、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各类科研、示范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常抓不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项目检查和指导。

各类科研、示范和推广项目实行课题计划管理,年初对各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经费支出、仪器设备和相关物资采购计划,经过各业务科室技术审查,学术委员会专家论证,科研管理科审核,分管领导核准的组织管理程序,下达到各项目(课题)组进行实施。对各类项目涉及的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材料、农用物资,根据《项目年度计划设计书》的计划指标,按照政府采购的程序和要求,实行政府采购管理。年终采取组织项目(课题)组对承担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汇报考核,学术委员会专家点评,科技人员相互学习的方式,进行年度科研项目工作总结。通过对各项目(课题)组的组织协调和强化管理,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经验和良好效果。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1.农科所整体科研基础条件虽有了很大改善,但试验研究数据采集新的测试仪器和手段应用较少,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差,试验数据测试分析手段相对落后,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头营科研基地试验地不够平整、肥力较差,灌溉水质差,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新技术和新成果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国家项目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逐年增加,项目涉及面多,范围广,科研管理服务工作需不断加强。

4.科研工作面临试验用劳动力资源短缺且价格不断上涨,给项目实施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25

七、2015年科研重点工作

1.科研创新的重点工作。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科研项目实施,重点在马铃薯、油料作物、旱地粮食作物、小杂粮、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经济林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突破。

2.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将技术成熟度高,实用性强的旱作节水高效种植,马铃薯、玉米、胡麻、小杂粮新品种,胡麻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枸杞等经济林技术成果,在适宜的生态区域建立示范转化基地并进行大面积示范转化。

3.多渠道、宽领域争项目。围绕马铃薯和草畜两大支柱产业,突出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向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及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发改委、财政厅,积极申报和争取各类项目。

4.科研项目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要求和《项目合同任务书》内容和目标加强管理。对各类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跟踪管理。加强科研计划任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制度管理,重点对项目的落实和实施进展情况督促检查,确保各类项目计划任务圆满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

5.科技人员的业绩目标考核管理。在科技人员评先选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竞聘的过程中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不断创新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26

市农科所工作总结

农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科所终工作总结

农科所科研工作总结

农科所科研工作总结

农科所科研工作总结

农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农科所工作总结(推荐)

农科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科所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

农科所工作总结
《农科所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