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孝敬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就是一个为人诚实、孝敬老人的好同志。

父亲在1987年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家中四个孩子拉扯大,吃了很多的苦。这一切

看在眼里,暗自发誓工作后一定要孝敬母亲,给母亲最好的慰藉。自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是平时工作忙只要有空,就回家帮助母亲做饭,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母亲心情愉悦。

二是随着年龄增大,老人孤独感日渐增加。为了排解母亲的寂寞,闲暇时陪同母亲和家人外出旅游。让老人解除孤寂。

三是让老人精神上达到满足,不让母亲为家庭的琐事烦心。人到中年事情多,工作和家中的烦恼从不带到家里。夫妻间一些琐事也从不在母亲面前争嘴。工作上多做事,争当优秀,让母亲放心。

四是经常陪同母亲检查身体,有病时细心照料,母亲已是70岁的老人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每次母亲生病, 都亲自陪护,端茶倒水,送汤送饭。经常嘱咐妻子、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兄弟姐妹4人一起孝敬老人,在姊妹间形成了争相尽孝的良好家风,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广泛赞誉。篇2:尊敬老人事迹材料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到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我们柏庄人在敬老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愿因有三,一是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柏庄多年来就有敬老的传统美德,这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还是那么鲜、那么艳。二是柏庄人没有田种了,大家都住在小区,过着城市化的生活,也有条件孝敬老人。三是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宽裕了这也给敬老提供物质条件。就拿我们村二组的范广选来说,范广选今年72岁,老母亲95岁,是我们柏庄村最年长的一名老人,老范的母亲十几年前就犯轻微老年痴呆症,但老范夫妻俩从没有 嫌弃老人,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每天早晨开始帮她穿衣,洗漱,倒尿盆,一日三餐都端到她的手上,有时老人不想吃,老范夫妻俩就喂她,晚上还要帮他洗漱,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购药每次总是把药拿好了帮她吃,多年来就餐从不分碗筷,孙子回来时还要把太太请到桌上吃饭。一家四代人一桌吃饭,人丁兴旺,其乐融融。

去年老人两次跌跤老范更是做到及时抢救,第一时间送医院原以为这两次老人性命难保,可在老范的精心护理下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现在老人逢人就说:“我能或到现在多亏了我的儿子和儿媳妇,不是他们的精心照料我早就到马克思那儿报道了。”

现在我们更应当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使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我做起、从每件事做起,让我们的老人安享晚年、幸福快乐,也是我们做儿女的义务、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谈到孝敬老人柏庄村现如今流传一个美谈,董洪明一家孝敬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真是无人能比的。

董洪明的母亲现年82岁,与十年前由于高血压换中风卧床不起,这对于他们弟兄俩五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别人都出门打工挣钱,唯独他们两家不能外出苦钱,得留在家里照料老人,

老人卧病在床已有12个年头了,每天需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都离不开人的照顾。他们们兄弟俩24小时轮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她。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她尽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尽到孝道的应尽义务。

百善孝为先,首先得有孝心才能有爱心、才能知道有感恩的心,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品质,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孝敬老人让他们安度好晚年生活,不带着遗憾离开,是一件即平凡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才行。身教重于言行,用我们的行动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继承尊老爱幼的好传统。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和谐社区增添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富强更美好。

我和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一定要孝敬好双方的父母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尽量满足老人家的需求,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01年我退休后我父亲生病,弟弟妹妹都在上班,我克服一切困难,每天照顾他的一切生活起居,直到去逝陪伴他过完他的一生。

现今母亲已经86岁高龄,患有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病,不能与人交流,出去都要用人带着。我经常带她去公园和社区遛弯与她谈天让她心情愉快,使她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还有重病的婆婆,现今也已84岁了,患有肺癌晚期卧病在床已有9个多月了,每天需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都离不开人的照顾。我们兄弟姐妹24小时轮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她。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她尽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尽到孝道的应尽义务。

百善孝为先,首先得有孝心才能有爱心、才能知道有感恩的心,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品质,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孝敬老人让他们安度好晚年生活,不带着遗憾离开,是一件即平凡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才行。身教重于言行,用我们的行动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继承尊老爱幼的好传统。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和谐社区增添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富强更美好。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今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利用“二十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就是孝敬父母。敬老,当自孝敬父母始。 “新二十四孝”超脱了传统的虚幻故事,更形象、更人性化。“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不但是对子女提出的要求,更是透视老人对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精神的诉求和情感的需要。敬老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祝福。陪父母唠唠家常,叙叙亲情,逛逛公园,为他们梳梳头,敲敲背,捶捶腿。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也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微博,表达孝心。当然,孝敬父母不仅在节日更在平时,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孝顺贵在当下,贵在日常生活中。身为人子,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如今,社会上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能给我们一个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它的出台非常及时。敬老节重温新“二十四孝”,实在很有必要。

新“二十四孝”是年轻人的“行孝指南”。我们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敬老节,我们也要给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使重阳敬老的传统发扬光大。(赵怀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今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 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利用“二十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新“二十四孝”是年轻人的“行孝指南”。我们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敬老节,我们也要给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使重阳敬老的传统发扬光大。篇3:孝敬父母先进事迹--王姣敏

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

—长虹公司机电队王姣敏先进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王姣敏,是长虹公司机电队的一名职工。她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她虽说没有一个富裕的家,但身后有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她觉得足矣。她原本也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父亲在梨园矿赵庄井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个八十岁的奶奶和三个弟弟,虽说不是大显大福大贵,但却也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十二岁那年,她的母亲得了癫痫病(俗称羊羔疯),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父亲常年上班在外不能里外照顾,家里的重担和农活全落在她那幼小的肩上。她妈的病又是三天两头犯,每次犯病的时候,王姣敏就会先把母亲抚平躺下,拿上毛巾轻轻擦拭嘴边的唾液,捋捋母亲的脖子或者是掐掐人中,待到清醒后,她再给母亲喂点温开水减轻疼痛。随后,再做年复一日的家务活,洗洗补补,刷碗做饭,锄地耕田。就这样,在这样的艰苦岁月中慢慢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奶奶也年纪越来越大,爸爸挣钱又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让爸爸回来照顾这个家,经济来源又是一个难题。她母亲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为不拖累这个家,就在98年1月份,母亲找来绳子自寻短见,幸好姣敏送药时发现母亲的举动,经抢救及时没有发生生命危险。为了改善家庭状况,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和奶奶,她选择了退学打工的方式,至今,王姣敏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无怨无悔。退学后,她就近找到一家服装厂上班,从此,她每天很早就起床,做了早饭后帮助奶奶穿衣叠被、洗脸喂饭后,再帮母亲穿衣叠被、洗脸喂饭,长久的病痛折磨使母亲的精神变得狂躁不安,病情加重使生活不能自理。有时给奶奶先喂饭,母亲看了就不乐意,等给母亲喂饭时,母亲会故意把饭碗打翻或洒在床上,地上。但是,王姣敏没发一次火,常常默不吭声的将床褥收拾好,重新给母亲打上饭喂到嘴边。私下里,她会偷偷的流泪,但是她总是不断的告诫自己“坚持、坚持、不要流泪、要坚强”。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忙碌下来腰酸腿疼,但看到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心里也感到一丝安慰。看到同龄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心里是多么的羡慕啊,自己也很想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可她总是把这种心思压在心底,把挣来的钱全部精打细算补贴家用。每天除了上班工作、下班操持家务、照顾二位老人外,抽空还得给弟弟做衣做鞋、辅导功课。尽管肩上的担子沉重,但是每天忙到深夜,她总会拿起学过的课本,看看学过的知识,终于在90年底,通过考试成为梨园矿的一名正式工。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就在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又一个不幸事情发生。那年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她和父亲都在上班期间,家里只剩下奶奶和母亲在家。母亲从床上栽倒在地与世长辞,这无疑对她是个沉重的打击,思想马上要崩溃啦,她时常抱怨自己如果当时在家就好了,没有照顾好母亲,使母亲离世。心灵的创伤使她更下决心照顾好年迈的奶奶,用加倍的细心照顾好奶奶。每天为奶奶穿衣做饭,洗头洗脚擦身子,把奶奶的生活起居照顾的舒舒服服。奶奶有时会摸着她说“有你这样的孙女,俺这辈子没白活”。不久之后,奶奶离世。失去双亲是她心里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通过努力使家里状况加以改变,是弟弟们的生活过的舒坦。一年一年,她也成家了,弟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可各家有各家的事,先是她弟媳在平房上晒粮时不慎掉下来摔伤身体住院。弟弟家的孩子们小,这个做姐姐的忙前忙后,家里、医院两头跑、两头照顾。就在去年、“屋漏偏遇连雨天”患有精神病的弟弟在犯病时将弟媳和邻居砍成重伤入狱。又是她跑前顾后、忙里忙外的照顾两个家庭。住院花费、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她自己是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一心一意的照顾那个残缺的家庭。面对她的家庭情况,领导们都看在眼里,每年公司领导、工会主席、女工部部长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她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帮她度过暂时的困难。

对待家庭,她勤劳节俭、大度细心、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家庭遭遇变故和磨难的时候,她竭尽所能无私奉献。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她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作为家庭的半边天,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王姣敏说:“家是一个避风港,现在日子是有点艰难。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回报。父母的坚强,丈夫的宽容与理解,孩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下去,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孝敬主要事迹

王刚的孝敬事迹

孝敬

孝敬

孝敬长辈

孝敬事迹材料

孝敬事迹材料

孝敬公婆

孝敬演讲稿

关于孝敬

孝敬事迹材料
《孝敬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