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下肢骨折骨牵引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下肢骨折骨牵引病人的护理体会

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

罗继珍

343700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对80例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护理情况的回顾和总结。结果:80例骨牵引患者牵引时间最短1周,最长8周,平均时间约4.5周,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缓解了肌肉紧张度,使骨折得到整复,也为择期手术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结论:骨牵引病人在基础护理,加强生活、心理护理,解除生活不便的困难。安排丰富的文化生活,使病人精神愉快纠正病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保证牵引效果,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骨牵引 护理

当人发生骨折时,不但引起皮内、筋骨、脏腑的创伤,而且还会导致精神及心理上的创伤。而骨牵引是下肢骨折病人首选治疗方法。骨牵引时间长,功能恢复较慢。因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疼痛,易发生褥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此类病人易出现紧张,忧愁,孤独,烦躁,甚至无故与争吵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好这种精神、心理上的负担,将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如何做到骨牵引病人的护理舒适及有效的功能锻炼,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是目前护理人员面前的一门新学问。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科自2009年7月-12月份 80例骨牵引病人在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同时,加强心理、生活护理。加快了下肢骨折的愈合,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7-12月份,共收住下肢骨折骨牵引病人80例,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13-88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10例,行胫骨结节 牵引70例,跟骨结节牵引1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0例,牵引时间最短1周,最长8周,平均时间约4.5周。

2骨牵引的目的和适应症

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2.1牵引目的和作用 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1)使骨折复位,尤其是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窟转移位。(2)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3)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4)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5)使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6)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肢体制动减少了局部刺激,减轻了局部炎症扩散。(8)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9)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10)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11)便于病人的护理。

2.2牵引治疗的适应症 (1)骨 折 包括新鲜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 新鲜骨折

轻、中度移位可选用皮牵引或颌枕带牵引,移位明显时宜选用骨牵引。

畸形愈合的骨折

手法复位后可选用骨牵引。(2)关节脱位 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新鲜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若手法牵引复位失败,可持续牵引2~4周后,再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

新鲜关节脱位 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3)关节及其周围的病变 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周围的软 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

1 炎等,用皮肤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4)骨骼病变 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5)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用兜带牵引以达到治疗目的。

3 护理

(一)病人问题

病人因躯干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长期卧床牵引除引起不舒适以外,单调呆板的生活、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易引起病人消极的情绪反应。长期卧床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顺利愈合。

(二)护理目标

保证牵引效果,达到治疗目的。加强生活护理,解除生活不便的困难。安排丰富的文化生活,使病人精神愉快纠正病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

3.1一般护理

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向其及解释牵引的原理和方法,告知牵引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的,不可随意增减,不可随意提捶及取消牵引,注意保持有效性。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病人清洁、舒适,也有利于血液循环。

3.2常见并发症防止和护理

3.2.1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引牵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3.2.2牵引无效:(1) 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2) 要适当垫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

3.2.3牵引不正确 :(1)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带有横板的防外旋鞋。(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3) 牵弓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4)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3.2.4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即可。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

2 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3.2.5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3.2.6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骶尾部、大粗隆、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腓骨头和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3.2.7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3.2.8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患肢长期固定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9防止便秘: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3.3心理护理

下肢骨折往往是突然的意外伤害,因伤痛和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的生活、运动、学习及工作,给病人心理带来痛苦和心理压力。为此,对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并根据病人需要提供疾病的信息,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病人应注意事项,康复时间、程序,对病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与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及家属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发现了解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还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

3.3.1 对紧张的护理

疼痛是病人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在患处肿胀、皮肤绷紧、青紫,不轻易让人触摸。稍有轻微治疗动作,甚至有治疗动作的意向,病人就会表情痛苦,大汗淋漓、呻吟不止等,特别在整复过程中,病人的疼痛心理显得更为突出。此时患者思想处于既恐惧又依赖的矛盾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情志护理应从体谅的角度出发,必须首先安神定志,多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里,故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会逐渐消除。并可作一此能减少疼痛和消除患者心理紧张的情况介绍。同时向病人说明紧张恐惧的情绪会影响复位的顺利进行,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取得良好配合。

3.3.2 对忧愁的护理

3 当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受到意外损伤后,一旦知道自己肢体发生了骨折,会产生忧愁,担心骨折肢体残废,造成行动不便或丧失能力。个别病人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对自己的病情十分敏感,特别喜欢观察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甚至采取偷听或故意找医务人员打探病情;所以我们应该向病人介绍他人与疾病作斗争而使病情好转及至康复的生动事例,时时安慰开导病人,指导病人家属多与病人谈心,给以精神上的鼓励,激发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

3.3.3 对孤独绝望的护理

情绪不稳定和怀疑是骨折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常发生的心理反映,特别是一些严重骨折或复位很难达到解剖对位的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孤独绝望情绪,导致心理上不平衡。有的患者会对医生的治疗产生怀疑态度,影响疗效。在这些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通过与病人交谈而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其情志,耐心指导功能锻炼,逐步改善功能状态,消除孤独绝望心理。

3.4功能恢复的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取得合作,让病人愉快地接受锻炼,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前提。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功能锻炼,,它既可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又可防治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但由于病人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意早期负重及功能训练,结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僵硬或强直,这尤其多见于股骨骨折的病人,而在小腿术后易形成医源性垂足。因此,早期鼓励病人作足背屈伸训练尤为重要,护士应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主动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及跖屈及伸屈足趾运动。做好患肢抬高练习,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让病人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随肌肉收缩而移动,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它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一般2周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宜。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4 讨论

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士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状态。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原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找出不舒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下肢骨折易发生感染及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病人给予合理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让病人积极参与并愉快配合。功能恢复的护理,有利于血液回流,预防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粘连,早日恢复关节功能。采取不同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恢复失衡的心理,促进骨折愈合。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提高生命质量是护理的使命,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0-236 2.何斐英, 陆英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1(2):49.

3.李艳会,许 珂,安春荣.下肢骨折病人的舒适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4(23):583-584.4.郭靓, 贺淑惠.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1471-1472.

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颌骨骨折病人健康教育.

颌骨骨折病人健康教育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下肢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材料)

骨盆骨折18例护理体会

骨牵引知情同意书

骨骨头置换病人的护理查房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下肢骨折骨牵引病人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骨牵引病人的护理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