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2: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 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 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价值较高, 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67

为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促进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 本院对接收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最小25岁, 最大42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6例患者为自然分娩, 46例患者为剖宫产;病程最短5 d, 最长29 d,平均病程12.2 d。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其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因抗凝、溶栓治疗难度较大, 恢复时间长, 且费用较高, 加之需对新生儿喂养模式进行改变, 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的倾听患者倾诉, 并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安慰;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下肢疼痛、肿胀等现象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1.2.2 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并且应适当抬高患肢, 通常应抬高20~30 cm, 膝关节屈曲15°, 且不可在膝下垫枕, 保持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 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血液淤滞, 从而达到缓解肿胀及疼痛的目的。

1.2.3 患肢护理 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制动肢体皮肤是否有破损现象发生, 保持患者皮肤完整。同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皮肤颜色、周径、温度的变化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进行观察, 且应加强对患者患肢保护的重视, 不可碰撞挤压, 以防因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血栓溶解后应及时利用50%硫酸镁对肢体患处进行湿热敷, 以达到消肿及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目的。

1.2.4 抗凝及溶栓时护理 给予患者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应尽可能减少创伤性检查及治疗, 且静脉穿刺时应合理调整止血带, 不可捆扎过紧, 且应尽可能采用静脉留置针, 从而尽可能减少静脉穿刺机会;拔针时应嘱咐患者局部按压5~10 min。另外, 护理人员在抽取患者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时应做到一次成功, 且应确保标本满足检测需求, 避免因反复操作增加患者痛苦。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有便血、尿血、皮下瘀血等现象发生, 且应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以保证溶栓剂顺利滴注。

1.2.5 饮食及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饮食要以清淡、低脂、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为主, 且应摄入充足的水分, 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使血流速度增加, 通常术后6 h可进水。另外,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对患者下肢回流情况造成影响。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但应嘱咐患者不可长时间站立、走动。

2 结果

本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 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 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在深静脉中出现血液凝块, 对血液的正常流动产生阻碍的病症[1]。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大腿、骨盆、小腿等部位, 患者多伴有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等症状[2]。临床研究表明大手术、肿瘤、怀孕、分娩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中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其约占据了全部深静脉血栓的0.6%~1.5%,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 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 4]。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其及早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方式主要为抗凝、溶栓及手术治疗[5]。而治疗期间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患肢护理、抗凝剂溶栓护理等可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处理及操作, 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 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 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 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价值较高, 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超, 陈辰, 陈荣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改变.重庆医学, 2014, 43(23):3083.

[2] 曹树伟, 郭喜田, 王大伟, 等.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2(7):525.

[3] 祝春霞, 周长钰.心血管病患者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6):602.

[4] 邓为民, 侯雨生, 杨景明, 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5例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2):134.

[5] 陈兆雷, 张喜成, 潘广锐.经小隐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9):1511.

[收稿日期:2014-12-19]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法医学鉴定

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28例分析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深静脉导管堵塞护理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