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孙子兵法》期中论文

姓名:沈铁

学号:200805050149

班级:08级应用数学A班

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

(沈铁)

(08级应用数学本科 云南,蒙自 661100)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的思想的应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从《孙子兵法》为兵学切入点,探究《三国演义》中军事谋略和战争描写是窥视《三国演义》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有人称颂:《三国演义》是《孙子兵法》的形象诠释和形象解读。从军事思想、军事智慧、军事谋略等方面解读《三国演义》,体会《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应用,可以为《三国演义》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应用

随着《新三国》的全国热播,《三国演义》再次浓墨重彩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诸侯会盟讨伐董卓”、“貂蝉献身除国贼”、“群雄逐鹿夺徐州”、“官渡大战争北方”、“火烧赤壁定三分”、“三国鼎足各蓄力” 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又一次被生动地演绎,同样也成为了大家茶前饭后的谈资。虽然争议颇多,但全国范围内的三国热潮已是事实。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日本人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熟读孙子兵法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时期纵横驰骋;古代武将必须熟读的一本书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千多年前,孙子便道出了国家兴亡最重要的东西。怀着对孙子和他的智慧的崇敬,我品读了《孙子兵法》,并有所收获。于是在观看《三国演义》的同时,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体会——这也与我从小就是三国谜有关吧——可惜阅历所限,虽收获不小,但犹不及管中窥得豹之一斑。暂且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见解与简单的分析。 大将者五德皆备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篇》)此谓五德,缺一不可!

之所以“智”被放在五德之首,是因为将领的主要职责是统帅自己的军队与敌人斗智。在三国之中,诸葛孔明可谓“智”之化身,他能作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等等,近乎神明。 然他的“信”,也让人感动。为兴汉室,诸葛亮虽只领十几万兵马亦四出祁山。而迎战的魏军却拥有精兵三十余万,还有久经沙场的大将张郃、郭淮等人。双方旌旗猎猎,鼓角相闻,战斗已在毫发之间。就在这紧张而危急的时刻,蜀军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还乡。蜀军将领们都为此担忧,因为这将使蜀军战斗力大打折扣。于是,诸将领提议将服役期延长一个月。诸葛亮断然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他们家中父母妻儿也望眼欲穿。怎能因一时之急而失信于军民呢?”说毕,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返乡。命令一下,老兵们各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的激情使蜀军上下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诸葛亮四出祁山虽未能取得预期的功绩,但他设计诱杀了魏军大将张郃,又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平安地率领蜀军撤退回国,这四万老兵功不可末。

二、兵贵神速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

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约束,战争拖得太长,必然引起过大的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从而使战争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战术实施上讲,神速出击往往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三国中神速破敌的例子很多,下面的这一战斗使曹操北部的势力得以巩固。袁绍兵败官渡,呕血而死。其二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单于,以待东山再起。曹操为巩固势力消灭二袁即蹋顿,于公元207年率大军亲征乌桓。由于人马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大减。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接受了他的意见,亲率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在崎岖的山路里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出现在距蹋顿老巢仅一百里的白狼山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遭遇。曹操见蹋顿的人马不整,决定出击。大将张辽与许禇、于禁、许晃兵分四路,奋力急攻,死伤大半。张辽斩蹋顿于马下,其余人都投降了。二袁得到蹋顿阵亡的消息,立刻带兵逃出乌桓,投奔辽东公孙康,然而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下来。

三、攻心为上

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

在战斗中“将”的“心”,是部署的根本,是胜负的关键。动摇了为将者的决心,胜负之数可想而知。对此,诸葛亮的格言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七擒孟获堪称攻心之典范。

孟获乃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刘备亡后,其率部趁机造反。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分兵三路讨伐孟获,一举将其寝住。孔明问他是否心服,他说是中计被擒,不服。孔明便去其缚,又赐以酒食,给予鞍马,放他回去。众将以为擒住孟获南方便定,见丞相放之,有些不解。孔明说:“孟获易擒,但需降伏其心,南方自然就平定了,以后也不回再有叛乱。”接着孔明用种种办法对孟获又五擒五纵。孟获屡战屡败,军无斗志。孟获仍不死心,向马戈国主请去三万藤甲兵,准备做困兽斗。藤甲兵刀枪不入,弓弩不穿,但其致命的弱点是怕火。为利用这个缺点,孔明将藤甲兵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断其后路,用起火攻。藤甲兵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第七次被擒。这次诸葛亮并没见孟获,而是直接叫人将他放回,让他再整军马,决一胜负。孟获垂泪说到:“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虽不是什么读书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能如此不知羞耻?”说完,肉袒跪于帐下,向诸葛亮请罪说到:“丞相天危,南人不复反矣!”于是,诸葛亮传令摆酒,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从此,孟获对蜀汉忠心耿耿,南中地区成为蜀汉征伐北魏的可靠后方。

四、处变不惊

孙子曰:“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篇》)

将帅统领三军,他的一道命令,一个行动,不仅关系到将士们的生死,更关系着国家安危,百姓存亡。因此,孙子极力主张将帅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有大将风度,要冷静沉稳,处变不惊,从容对敌。 三国战场上,有一个最典型的处变大惊、因怒兴兵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义弟云长之仇,不顾孔明、赵云及众臣苦苦劝阻,亲率大军伐吴。结果刘备大军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幸有诸葛亮布下八阵图才得以生还。刘备又羞又恼,不久便病死白帝城。蜀汉从此一蹶不振。反之,如能从容对敌则将化险为夷。

诸葛亮无出祁山时联合东吴一同伐魏。孙权派荆州牧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率水军向襄阳进攻,自己亲率大军十万进至合肥南部巢湖口。魏帝曹睿一面派兵迎击蜀军,一面率大军突袭巢湖。一举射杀吴大将孙泰,击溃吴军,孙权被迫撤兵。诸葛瑾得知孙权退兵,火速令使者给陆逊报信。陆逊不以为意,照旧下棋。诸葛瑾不放心,亲自做船去见陆逊,建议他撤军。诸葛瑾问陆逊:“既然要撤军,为何按兵不动?”陆逊答到:“敌强我弱,我军一退,敌人势必会掩杀过来,那种混乱的局面,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于是陆逊屏推左右,悄声说出一条妙计,诸葛瑾赞叹不已。诸葛瑾辞别后,陆逊从容命令军队离船上岸,向襄阳进发,并大肆宣扬:不攻下襄阳,誓不回师。魏军得知后立刻调集人马,准备迎战。魏国一些将领对陆逊是否真的进攻提出怀疑,但密探早以报告,说陆逊部队在两岸种菜种豆,毫无撤退之意。于是魏军统一认识,全力备战。陆逊率领大队人马向襄阳挺进,行进途中,突然下令停止前进,以后队为前队,急速向诸葛瑾水军驻处撤退。诸葛瑾离开陆逊便着手准备撤退船只,现早已妥当。陆逊的兵将一登船,一艘艘战船便扬帆驶往东吴。魏军久等陆逊,不见踪影,待发觉上当,挥师急追时,陆逊人马早以安全撤回。魏军追到江边,唯有望“江”兴叹了。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孙子曰:“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火攻篇》) 孙子身处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火药尚未发明,火器还没出现,各种物资条件也都非常有限。因此,孙子只能从自然中去寻找作战的辅助力量,运用“火攻”和“水攻”的手段,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孙子说火攻的目标主要有敌人的营寨、积聚、辎重、仓库、粮道等。火攻的必备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要看天时,选择有风且风力较适合的日子,还要在上风处用兵力配合等诸多条件。 “火烧赤壁”堪称千古之经典。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据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进一步统一中国。

此时,屡尝败绩的玄德退守在长江南岸的樊口,委托孔明前去会见孙权。孔明手摇羽扇,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刘联盟,同抗曹操。双方军队在赤壁遭遇,拉开可鏖战的序幕。 曹操的军士大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孙刘占了上风。于是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将领之时,庞统献计,令大小船只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连在一起。这样便不怕江上的大风大浪了。曹操自以为得计。

周瑜早已决定火攻,但时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风,如用火攻不但烧不到曹军,反倒要捎到了自家的战船。周瑜为此坐卧不宁。孔明知晓天文地理,早已测知冬至前后会有一场大东南风出现,于是便煞有介事的要“借”一场东南大风,助周瑜一臂之力。周瑜大喜过望,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以“苦肉计”骗得曹操信任,在东南风乍起之时,驾着十余支载满易燃物品的小船,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接近曹操战船……大火不仅烧着了江上的船只,还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乘势水陆并进,曹操虽侥幸从华容道逃得性命,但几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此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除了以上诸例之外,三国中的经典例子不胜枚举。暂且先写到这里,待自己对孙子兵法有更深入学习之后再作谈论。

参考文献

【1】 孙武,孙子兵法[M].北京出版社,2006.【2】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8 【3】 陈颖,《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 董哗,从三次战役看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从《孙子兵法》看成功

孙子兵法读后感[优秀]

从园林景观看当代赏石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优秀)
《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