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1.总则

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南弘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检验。 3.职责

3.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材料计划,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 4.自检 4.1 概述

4.1.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用料申请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至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和供应。

4.1.2 设备物资部在进料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取材料的有关材质证明资料,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进料后,工程技术部派人对材料的表观质量、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并由试验员在监理见证下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归档、保存。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应对进场材料重新取样送检,如还不合格,则严禁使用。 4.2原材料检验指标、检验标准及取样要求

4.2.1 水泥

1 4.2.1.1 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确认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1.2 一般情况下,每批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袋装水泥: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从中称不少于12kg作为试样),对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项目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一批进场水泥,袋装不足200t时,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

4.2.1.3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编号的水泥,应分别储存,储存库要求干燥通风,防潮湿。水泥使用应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

4.2.2 细骨料

4.2.2.1 首次进厂的细骨料,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细骨料,应取样送至检测单位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2 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总量不少于25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3 粗骨料

2 4.2.3.1 对于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3.2 首次进厂粗骨料时,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粗骨料,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3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试验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总量不少于120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4 外加剂

4.2.4.1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为一检验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进行验收。在三个以上不同点采取等量的外加剂。取样总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的减水剂量。

4.2.5 非预应力钢筋

4.2.5.1 钢筋进场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按不大于60t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钢筋为一验收批。

4.2.5.2 必须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

3 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4.2.5.3 检查结果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材料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5.4 钢筋焊接接头取样方法及数量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以同一焊工、同一级别、同一规格,每200个接头为一批。每一批随机切取一组6个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曲试件)。

4.2.5.5 检测结果:不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且试件均应断于焊缝之外,呈塑性断裂。弯曲试件弯至900均不得发生断裂。 接头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及时安排返工。

4.2.6 锚具、夹片

4.2.6.1 以1000套的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的锚具为一验收批。初次选定厂家时,应对外观、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项目进行检验。每批进场锚具外观检查抽取总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套,外观检查表面无裂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2.6.2检测结果及处理:对于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7 防水层

4 4.2.7.1 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孔洞。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其他颜色。

4.2.7.2 防水卷材,同一品种、牌号、规格的卷材,抽样数量为大于1000卷抽取5卷;500~1000卷抽取4卷;100~499卷抽取3卷;小于100卷抽取2卷,进行规格和外观质量检验。

对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将取样卷材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顺纵向切取长度为800mm的全幅卷材试样2块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对于CPS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和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在距端部300mm处裁取约3m长的卷材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

对于同一规格、品种、牌号的防水涂料,每10吨为一批,不足10吨者按一批进行抽检。取2kg样品,密封编号后送检;双组份聚氨酯中甲组份5吨为一批,不足5吨也按一批计;乙组份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增加批量。甲、乙组份样品总量为2kg,封样编号后送检。

4.2.7.3 检测结果及处理:及时将材料检测结果通知设备物资部,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10 不合格原材料控制程序 4.2.10.1 目的 对进场材料进行有

效控制,采取妥善措施,使不合格得到有效地纠正,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

4.2.10.2 定义

5 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送检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各个工程部位的不合格材料或不合格品的控制。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4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流程:原材料进场→待检标识→取样送检→出现不合格→通知现场→隔离处置→通知厂家人员→清场处理→监督记录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的确认。

4.2.10.5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图如下:

6

4.2.10.5 试验员应及时将不合格材料上报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安全环保部和项目领导,由工程技术部部长针对出现不合格的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和分析原因,研究出更好地更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措施,以免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并就此考虑制订相关措施进行预防。

材料进场自检记录表如下:

7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抽样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

建筑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制度

设备管理和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水泥、钢材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及见证取样

施工现场三检制度3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