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管理心理学(题型)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6: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管理心理学

一.单选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

科学。

2.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它在20世纪50年代

产生于美国。

3.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

的,由德国心理学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

4.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 5.梅奥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理论,而在美国心理学

界则公认梅奥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6、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家勒温。他的理论被称为

“场”理论。

7、早期管理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亚当、斯

密,他的代表作有《国家论》。

8、个性理论是有关对于人的个性的结构、功能、改变以及一外

界行若无事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结果。

9物质理论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人的个性。代表人物有阿

尔波特,艾森克和本特尔艾。

10、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生。

11、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血液占优势的属多备质,液占

优势的属粘液质,莫胆汁占优势的各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抑郁质。

12、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

13、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

测其原因的过程。

14、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的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的。

15、参与改变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

16、参与改革理论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位广泛的应用,为民主管

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7、态度的认识失调理论是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7年提出来

的。

18、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册尔曼在1961年提出来

的。

19、费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激励程度二期望值义效价。 20、目标理论同世于20世纪60年代未,它对最早提出者是美

国马里兰大学心理教授洛克。

21、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或否定的后果及其对注行为是否重

复的影响程度。

22、美国心理不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心平理论。

23、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

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24、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群体内的成员应具有人同

的信念和群体意识。

25、大型群体,因为其成员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26、群体对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组织任务,群体对个人的主

要功能是满足其心理需要。

27、从众与顺从的区别在于是否出于内心自愿。

28、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以有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29、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

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30、相对标准考核。即不是按理统一的考核标准,而是根据同

一部门或小组内部人员相互的比较作出评价。

31、运用因素评定法来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测评

等表的适合度。

32、社会性,本来就是指人的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的

属性一定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33、绝对标准的考核。就是依照相同尺度去衡量相同职务的人

员的工作绩效。

34、在沟通的过程,把停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伟

达的停息是编码。

35、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等人际关系是社会性人际关系。

36、近年来的目标管理的中心是和期规划或战略规划。

37、组织管理精神,组织价值观,乃至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38、组织发展的目的是提高的效能。

39、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标准作用。

40、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认知要素。

41、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的“磁力”核心是真、善、美。

42、在管理方格中,(9.1)型管理方式又称为任务型管理(1.9)

型称为乡村俱乐部管理。(1.1)型管理又称贫乏型管理,(5.5)型又称中间道路型管理。(9.9)型又称团队式的管理。

43、绩效考核诸步骤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是实施方案。

44、一个人接受多数人的意见,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

采取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措施的做法是集体主义自决。

45、在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最形象观、最具冲击力的部分是

VI.CI(组织形系识别)MI(组织理念识别系统)VI(组织视觉识别)BI(组织形为识别)

二、多选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

重和自我实况的需要。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几个原则: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

展性原则。

4、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办法:观察法、实验法、谳查法、测验法

和人案法。

5、管理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

理。

6、个性包含了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个性倾向怀、二是个

性的心理特征。

7、个性的心理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倾向性。

8、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文化传统

因素、阶段和阶层因素。

9、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

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10、常见的归因偏差有三种: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团偏差,涉

及个人利益的归团偏差、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团偏差。

11、自我意识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部分构成。

12、自我管理,是人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

制或约束。

13、学习理论包括三个观点:以典条件反射的观点、操作条件

反射的观点、社会学习的观点。

14、激励理论的分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

态型激励理论。

15、强化的类型: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

16、挫折内部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个体生理原因、个体心理

原因。

17、挫折的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退化性行为、妥协性行为、

积极性行为。

18、应付挫折的方法:正确对待挫折、改变情境、适当的精神

发泄。

19、群体的要素:活动、相到作用、感情。

20、正式群体:明文规定、因定的编制、权利和义务、职责分

工。

21、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22、群体规范的作用:维持和巩固群全,树立评价标准、群体

动力、行为导向。

23.不从众的三种情况:反从众、独立、集体主义自决。

24.冲突过程中的5个过程: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认知和个性

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

25.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性、情感性、复杂性。

26.人际关系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成的关系。

27.人际关系的基本观律:吸引接近、趋同离异、互需互酬、交

往异化、交互中和无律。

28.人际交往四个层次:礼仪交往、感情交往、思想交往。 29.领导决策的三种类型方式:集权式领导决策、参与式领导决

策、放权式领导决策。

30.职务设计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即专业化与自主化。 31.三层次说认为组织文化是由组:文化的外显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32.两元说认为组织文化是由组织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

方面因素总和而成。

33.绩效考核的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定性考核、定量考核。 34.能力差异分为:类型差异、水平差异、发展的早晚差异。 35.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伦,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

伦,麦克利或成熟悉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费鲁姆斯望理伦。洛克的目标理论。

状态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挫折理论。

36、社会知觉效应的种类:第一印象效应、晕 效应,优先效应

和近应效应,定型效应

37、解决群体决定的方法:(1)交涉与谈判(2)第三仲裁(3)

吸收合并(4)运用权威或武力

38、考察工作绩效的层次有:效率、效果、效益、效能

39、从动机表现的程度差异看,它可以表现为兴趣、意图、愿

望、信念和理想等各种形式。

三、简答:

1、古利克的管理七职能论?

答: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2、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

1、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

2、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

3、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

3、格雷夫斯的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 答:(1)反应型(2)宗法型(3)自我中心型(4)坚持已见型

(5)玩弄权术型(6)社交中心型(7)存在主义型。

4、价值观的作用? 答:(1)动力作用(2)标准作用(3)调节作用(4)定向作用

5、态度构成四要素? 答:(1)认知要素(2)评价要素(3)情感要素(4)意向要素

6、态度的特征? 答:(1)对象性(2)社会性(3)个体性(4)内隐性(5)稳

定性(6)系统性

7、群体的特征? 答:(1)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

存在(2)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到影响(3)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 我们同属于一群”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之感受(4)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

8、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 答:(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3)协调

人群关系(4)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答:(1)满足其成员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求(2)对其成员起着

控制作用(3)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4)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9、从众、顺从的含义? 答:(1)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

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必变原来的同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2)顺从。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待业,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从众与顺从的区在于是否出于内心自愿。

10、群体因素以及群体特征? 答:(1)群体的性质(2)群体的成员(3)群体的气氛(4)群

体的凝聚力(5)群体的一致性个性特征:(1)智力水平的高低(2)情绪的稳定性(3)“自我

映像”(4)个性特征(5)态度与价值观(6)生活阅历。

1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答:(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2)信息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

的基础(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

12、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答:(1)语义上的障碍(2)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3)知觉的

选择性障碍(4)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5)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6)信息过量的影响。

13、改善沟通的方法? 答:(1)重视双向沟通(2)重视面对面的沟通(3)重视利用

附加信息的沟通 (4)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1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1)相似性和一致性(2)距离的远近(3)交往的频率(4)

性格和气质(5)主观印象(6)思想品德(7)需求互补

15、影响领导决策的客观因素? 答:(1)客观对象的特点和规律(2)情报资料的收集(3)社

会发展的需要(4)国家政策和法律规范

16、组织设计的内容? 答:(1)个体工作设计(2)群体设计(3)结构设计(4)结构

设计包括:①组织结构与环境②组织结构与技术③组织结构与人的社会心理④组织结构与文化差异

17、美国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答:(1)建立共同的价值观(2)个人能力主义(3)软硬结合

(4)和魂洋才(5)家庭主义(6)以人为中心(7)中西文化比较中的三种思潮(8)对西方组织文化的供鉴(9)致富经国(10)义利两全(11)以和为贵(12)勤俭为本(13)公正廉洁(14)任人惟贤(15)自强不息(16)辩证思维。

18、组织文化建设的步步骤? 答:(1)建立领导体制(2)建立独立部门(3)制定计划(4)

对组织现存文化的盘点(5)目标组织文化的设计(6)实施计划

19、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 答:(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

(5)成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20、人性假设理论? 答:(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的假设(3)“自我实现

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

21、领导得的素质要求? 答:(1)品质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 2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答:(1)组织结构与环境;(2)组织结构与技术;(3)组织结构

与人的社会心理;(4)组织结构与文化差异; 23.组织文化的作用?

答: (1)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励作用(4)规范作

用(5)创新作用(6)辐射作用

24、绩效考核原则? 答:(1)客观公正原则(2)民主公开原则(3)严格认真的原

则(4)激励为主的原则

25、预防群体间冲突的方法? 答:(1)设立共同的竞争对象(2)订立超级目标(3)尽量提

供各群体互相往来来的机会(4)尽量避免形成争胜负的局面(5)强调整体效率,强调整个组织的效率以及强调各部门对整个组织作用贡献的重要性。(6)加强思想教育。

26、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答:(1)多血质,也称活泼型(2)粘液质,也称安静型(3)

胆汁质,又称兴奋型(4)抑郁质,又称抑制型

27、组织变革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 答:(1)组织变革的阻力大体可归结为心理原因、经济原因和

社会原因三个方面。方法有:(1)进行力场分析(2)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3)利用群体动力(4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28、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

心理要运用变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滨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29、组织变革和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答:(1)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订有计划、有系统的规划。

(2)这个规划必须组织既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能适应未来环境的要求。(3)这一规划必须预见到知识、技术的改变,以及程序、行为和组织设计的改变。(4) 这一规划还必须建立在提高组织绩效和个人工作绩效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最佳配合。 30、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答:(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特征(4)过去

经验(5)知识结构

31、绩效考核的程序? 答:(1)确定目标(2)制定方案(3)实施方案(4)鉴定决策

32、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 答:(1)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2)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

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3)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4)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33、如何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答:(1)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2)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只能首先承认它,而后研究和利用它(3)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和消极两重功能,研究它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积极功能和限制以至克服其消极功能(4)管理者应该对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才能做到胸中有数,进而因势利导,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

34、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答:(1)社会环境因素(2)团体因素(3)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4)个体人格因素

35、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答:(1)系统观念应用(2)参与管理应用(3)授权管理应用

(4)整体观念(5)自评观念应用

36、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劣? 答:(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快(2)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换言之,在双向沟通过程中,能正确画出图形的人较多(3)在双向沟通中,受到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4)在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务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信息接受者的批评或挑剔(5)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之条理性。

37、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答:(1)将工作任务目标化(2)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3)重性对职工心理与行为的激励

38、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的功能? 答:(1)正式领导者:①制订和执行组织的计划、政策与方针

②提供情报知识与技艺③授权下级分担任务④对职工实行奖惩⑤代表组织对外交涉⑥控制组织内部关系,沟通组织内上下的意见。(2)非正式领导:①协助职工解决私人问题②倾听职工的意见,安慰职工的情绪③协调与仲裁职工间的关系④提高供各种资料情报⑤替职工承担某些责任⑥引导职工的意思、信仰及对价值的判断。

39、组织变革的方式? 答:(1)人员导向型(2)组织导向型(3)技术导向型(4)系

统导向型

40、实验法的优点? 答:(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某种行为现

象发生,而不必消极地等待它的偶然出现(2)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观察条件的变化和作为因变量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揭露该行为产生的原因 (3)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以复观察验证,他人也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验证。

41、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答:(1)较完善的人格。(2)善于转换角色(3)富有使命感和

同情心

42、敏感性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答: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及别人对自己的看

法:增强对别人行为的敏感性。通过讨论活动,更具体地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发现和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理解和认识群体活动和群体之间相到作用的过程,了解影响群体效率和功能的各种因素;提高诊断人际关系及群体间关系中问题的技能,从而在实际情境中提高人们的满意感和工作成效。做法是:通常由5-6个训练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包括10~15位成员,训练时间一般为3-14天。敏感性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不规定正式议题,让参加者自由讨论,相到启发,增进了解。(2)训练者鼓励参加者人员充分发表看法,认识自己的行为,体验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3)充分敞开思想,相到学习,增强新的合作行为。(4)进人工阶段,强调群体活动的作用,重视整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巩固训练效果。

43、人的意志过程有哪些特征? 答:(1)能够自学地确立目的(2)意志具有行为的调节作用(3)

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4)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

44、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

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45、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答:口头沟通的优点在于:比较灵活,速度快,简便易行;缺

点:与人数众多的大团体无法对话,此外,口头沟通后保存下来的信息较少。

书面沟通的优点在于: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并可以查阅,可以

反复研习;缺点:一经成了书面材料,则不易随时修改。

46、良好沟通的准则? 答:(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2)检查沟通的真正目的(3)考

虑沟通时的一切环境情况(4)计划沟通内容时,应尽可以取得他人的意见(5)沟通时应注意内容,同时也应该注意语调(6)尽可能传送有利的信息(7)应有必要的反馈跟踪与催促(8)沟通时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应着眼于未来(9)应该言行一致(10)应该成为一个“好听众”

47、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

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48、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答: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两者在个体的心理发

展过程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只有通过自我知觉才能发现和了解自己。个体自我意识形成以后,仍然以自我知觉为“窗口”,为自我意识提供信息,促使自我意识的成熟。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能根据客观的评价

和自己实践的反馈信息形成对自我的意识,而且表现为能够根据自我意识来选择,调节和控制自我知觉,提高自我知觉能力,使自我在作为被意识的客体的同时成为意识的主体。

③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2、晕轮效应?

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

49、人际关系的类型? 答:(1)自然性人际关系和社会性人际关系(2)合作型人际关

系和竞争型人际关系(3)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不好的人际关系(4)公务关系和私人关系(5)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50、社会知觉效应? 答:(1)第一印象效应(2)晕轮效应(3)优先效应和近因效

应(4)定型效应

四、论述

1、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

答:首先,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其次,自我意识决

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最后,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

2、在管理中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答:(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2)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因素(3)

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3、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答:(1)对团结的影响(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3)对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4)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5)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如何克服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 答:(1)对考核的要素及其等级标准要加以明确的定义,使考

核的标准尽可能准确明了,能定量考核的,尽可能量化(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树立端正的态度和立场,明确考核的目标、意义,了解考核的原则、程序和方法(3)建立考核信息系统,搞好考核的日常工作和基础工作(4)建立和健全考核机构,建立考核中申诉制度,设置合理的申诉程序。

5、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和职权结构的功能? 答:企业组织的管理结构:(1)决策层。由企业领导人即厂长

或经理等组成,主要决定大政方针。(2)协调层。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处于这一层次的人员一方面给决策层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以便他们顺利而有效地决策。另一方面认真贯彻企业决策层的意图,协调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人员与财力物力之间的关系。(3)操作层。由员工组成。处于这一层次的人员主要是把决策层的意图变为生产和销售等的具体行动,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并经过协调层向决策层反馈决策正确与否的信息。企业组织的职权结构:(1)直线职权(2)参谋职权(3)职能职权

6、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 答:(1)企业价值观体系(2)科学的经营管理(3)全方位激

励的管理方法(4)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5)加强礼仪建设(6)塑造组织形象

五、案例分析

1、经济人假设理论? 答:(1)X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

尽可能逃避工作。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有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2)X理论的管理措施:①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面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在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或是只从自己的偏好出发、带着个人偏见去衡量别人的结果。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①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③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题型)
《管理心理学(题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