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双学位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导游证、驾驶证......各种证书也顺应潮流层出不穷。“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然而,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在走向社会以后,这些证书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又有几个呢?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与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导向,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逐渐被社会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高校校园里出现了“考证热”。时至今日,大学生考证愈演愈烈,考证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期间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份调查表明,在一些大学里已出现了“逃课族”,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4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则大都在50%以上。大学生逃课干什么去了?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忙于考证,“考证热”一浪高过一浪,考证大军不断壮大。由前几年的英语

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到如今的公务员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外语口译证、报关员资格证、导游证、托福、雅思„„各种各样的证书成为大学生争相追逐的目标。这种现象表明社会已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日益受到现代教育标准的挑战,并且学校、家长与学生为应对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已开始重视除学业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遗憾的是,现今的“考证热”存在太多的“虚火”,高等教育似乎要变成“考证教育”了。考证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题,亦成为一大隐患。

一、现状分析

不管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成为了考证族,以至于不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排定了考证计划,大一考四级,大二考六级加计算机中级,大三考高级口译。但这也仅仅是最基本的,更多的大学生们显然已不满足于英语、计算机等“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基本证书,而是一心想要几个“独门武器”,诸如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员、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都在大学生眼里炙手可热。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没有证书或者说只凭那张大学毕业文凭恐怕很难找到工作,而拥有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类的证书的人又太多了。因此,很多大四学生都认为,文凭越高,证书越多,找工作也就相对更容易。

复旦大学团委最近一项题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调研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内容涉及第二外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受访的同学普遍对学习有着“多元化”的理解,认为,除了大学文凭外,谁掌握的证书多,谁就能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李林拿到的证书已不下10本,但他说自己还算不上真正的考证族,有的同学涉猎更广。

在对学校数百毕业生的调查中,有87%的同学选择考证或是准备考公务员,其中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物流、资产评估师等证的人占据多数。事实上,目前该校有超过七成的大四学生忙着准备各种考试。

据了解,现在该校的自习教室常常座无虚席,有73%的大四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其中忙于考各类证书的占36%,公务员占33%,考研复习占4%。

其中,69%的学生每天会花5-10小时准备相应的考试。而且,很多已经找到实习工作的人也在准备考证。学生们都表示,先考出工作所需的证书才是当务之急。

二、误区警惕

(1) 多多益善

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2) 越热越好

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不要盲目跟风。

(3) 入场券

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学生忽视专业课学习投身“考证大军”,是否就能为自己拿到择业时的“敲门砖”呢?某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孙老师对记者说,大学生考证书给自己增加应聘筹码并非坏事,但目前一些学生对于考证非常盲目,很容易走入以为证书高于一切、证书越多越好的认知误区。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选择性的报考,而且应该以增加个人知识储备、提高能力为前提进行准备。忽视专业课学习投身“考证大军”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招聘单位选人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应聘者的职业能力,毕业成绩是很重要的参考,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不耽误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考试,否则就会丢了“西瓜”捡“芝麻”。

三、考证趋势

随着我国金融、证券行业的繁荣发展,金融、证券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化执业水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大约对金融人才有300万人左右的需求,但符合要求的不到10万人。面对金融行业的火爆,许多高校学生开始选择通过考试拿下各种证书进入这一热门行业。

对于大学生对证券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热衷,SII中国区首席代表朱益华认为,伴随中国股市的崛起,国内证券和相关金融服务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也正在加快,行业准入制度日渐成熟,这就使得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更高更专;另一方面,高水准与高收入的价值对等原则也吸引着大批有志人才更快地加入这一“金领”职业队列,这也正是从

两年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及今年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火爆状况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就早早备战金融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有利于大学生更扎实地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使他们更快地获得世界范围认可的职业能力证明,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为他们今后的就业选择拓宽道路。”黄燕秋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他对大学生考证热的个人见解,他认为,总体来说,在读大学生的考证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也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盲目

考证。

四、利弊相较

1.考证的益处

(1)培养专业能力

职业证书培训对大学生的帮助主要在于培养专业能力。现在用人企业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而大学生平时的专业学习一般偏重知识传授。因此,参加职业证书培训是对学业的一种补充,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还能有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增加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热门专业的学生往往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冷门专业的学生连就业机会很少。职业证书就像第二身份证,其专业资格能够增加毕业生工作的机会。

(3)提升自我价值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获得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对持证者提升职业地位和薪酬水平有积极作用。以IT认证为例,通过Oracle认证,薪金一般提高40%—50%;通过微软MCSE认证,薪金一般提高30%—50%;通过Cisco认证,薪金一般提高50%—60%。考证,让大学生的事业起点更高。

考证能培养专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自我价值,因此,每年有几百万高校学生选择了这一途径深造。然而,高校考证族中有些人急于求成,多多益善,还有的盲目崇洋,舍本逐末,这些都使高校考证热中有忧。

2.考证存在的问题

造成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考证热”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是务实经济,对于人才的现实能力与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教育与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使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考证热”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必然会造就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根据眼前利益决定学习内容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大学生成才是极为有害的。

不利于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场所,学风尤为重要,而现今“考证热”热度不减,使得许多学生为了考证加入“逃课族”。这种以牺牲正常学业为代价换取一纸证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事实也表明,这种缺乏引导的“考证热”无助于高校学风的真正好转,如果任其发展,还会将高校的学风建设引入歧途。

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的学生为了考证,为了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忽视甚至荒废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将本专业的知识置之不顾,仅靠短时间内的死记硬背,通过理论考试。知识是技能的基础,证书只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派生物,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保障,靠短时间内死记硬背获得的证书,必然缺乏理论积淀,更无实践经验可言,这样得来的证书可能会换取一时之利,但却无法保持人才长远的发展后劲,同时也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五、思考反省

学生应结合实际,慎重定位首先,应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考取其他证书。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证书只是外在的东西,本职专业才是将来发展的基础,不能把证书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主要标准,毕竟证书只是一张纸,不能证

明一切,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学生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学习情况、日后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证书对自己到底有多大价值,慎重、适当地考取一些证书。再次,学生也应意识到在应聘时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变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等,如果专业技能不过关,即使证书再多也无法在企业里拥有立足与发展的空间。

高校应加强引导,改善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体系,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一两个证书所能代替的。学生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取相应的证书未尝不可,但对“考证热”则需冷静思考,必要时,学校应给“考证热”适当降温。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与考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而考证仅仅处于辅助地位,起辅助作用。

(2)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配合,将各种知识有机地协调起来,使之产生整体效应。通过知识的整体关联性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考证的内容,将考证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引导其抓基础、抓适应、抓外语、抓学习方法的掌握;对高年级学生则应引导其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专业技能的锻炼,同时加强考证、考研的方向指导。

社会应改变观念,区别对待用人单位应转变观念,不应以证书作为选拔、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在招聘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应聘者的专业技能与个人素质,并且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时,企业更应看重的是被招聘人员的教育背景、所学专业、技能与个人的基本素质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潜力,看其是否能够适应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若是招聘中高级人才,则应看重被招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所获得的证书,因为证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他以往工作经验的认可。此外,用人单位应该允许大学生有一个锻炼成熟的过程,而不应将这一过程完全推给学校、推给学生。在现实中,企业对证书的态度也在日益趋于理性,许多企业发现所招聘的拥有不少证书的毕业生,其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并没有达到要求,那些靠突击考试拿来的证书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管用。

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妥善解决当前大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过热的问题,需要社会重视和转变观念,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学生慎重对待,如此才能保证有效的社会资源不会被浪费,才能真正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效,使各类证书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凭证,使学生成为不仅精于本专业、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英英.大学生“考证调查”[J].中国发展观察,2005,(2):43.

[2]尹保山.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N].信息时报,2004-02-11.

[3]胡成功.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及引导[J].广西高教研究,1997,(3):22.

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电子教育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消费现状问卷调查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报告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报告(参考)

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