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最近电视台在疯狂热播新版的《三国演义》,虽然老版的我也看过,但是还是忍不住被里面的剧情所吸引,为了更好的了解史实,我就去图书馆借了本《三国演义》原著。书中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让人着迷,虽然我是个女生,但我很喜欢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有诸葛亮、刘备、周瑜、曹操等,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诸葛亮——鞠躬尽瘁,出师未捷万古哀;刘备——戎马一生,屡败屡战成帝业;曹操——亦雄亦奸,功过是非任评说;关羽——绝伦逸群,千载留名称武圣。书中最著名的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作者把人物形

象写的栩栩如生:刘备的沉着冷静、慧眼识才;关羽的威风凛凛、英勇善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博学多识。

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多次化险为夷,草船借箭,空城计,都很能体现他的智谋,而且他很忠心,即使刘备死了,他也依照承诺,辅佐刘禅,效忠蜀国,他最后也是战死沙场,英年早逝,让人感到痛惜,每次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他很能多活10年,不知道历史会是怎么样了。诸葛亮之所以这么足智多谋,和他的博学多才是分不开的,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应该要努力学习,不能懒惰,有句话说的好,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来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有能力去把握。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了,他忠肝义胆,即使逼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是一知道刘备的所在,他立马万里投奔,后面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也是还了不杀之恩,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人物。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刘禅了,扶不起的刘阿斗,有这么好,这么忠心的军师辅佐,居然还听信宦官的谗言,导致蜀国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良机,真是无能害国害己啊。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一直带着一个疑问,蜀国为什么到最后就这么走向灭亡了,是什么造成了蜀国的没落?我读完这本书,然后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渐渐明白,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造成蜀国灭亡的最主要是3个人。第一个是关羽,他失荆州被杀,这是蜀国灭亡的前奏。关羽当时去攻打樊城,荆州相对空虚,曹操看到机会来临,就联合东吴,自己派兵去救援樊城,然后东吴就去攻打荆州,当时东吴大奖吕蒙,关羽还是颇为忌惮,所以在荆州还是留下了重兵,吕蒙

攻打无果,这时候陆逊出主意,不让吕蒙带兵了,关羽一看吕蒙不在,就对东吴军队起了轻视之心,然后调走了大部分荆州的军队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领吴军攻破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吴军抓获被杀。后来张飞听到关羽死了,就要为他报仇,准备匆忙,而后因为内部矛盾,被下属所杀。刘备为了给他二位兄弟报仇,又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大军攻打东吴,最后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这对蜀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且刘备回去后,为了战争的失利,很是生气郁闷,不久就病死了。这一次战争,极大了削弱了蜀汉前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与赵云等多年的战果与心血,无论是兵力和国力,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且荆州是战略要地,失去了这一重要地方,蜀国的整个战略政策受到了重要影响,所以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所带来的连锁反映可以说是致命的。第二个是诸葛亮,他过分自信,不注重培养后备人才,而且不自量力,“六出祁山”,造成蜀国最后走向灭亡。诸葛亮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大事都已经是日理万机了,但是他事无大小,事必躬行,权利过分的集中在自己手里,这样下属根本无法放开手脚,而且他这样的做法,也无法培养人才,我觉得一个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是运筹帷幄,把握大政方针,然后在把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最终诸葛亮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也没能培养出一批贤能精英来辅佐刘禅。而且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刘备死后,蜀汉元气大伤,事后,诸葛亮派人去东吴拉拢关系,想形成一个均衡的态势,但是他自己却不自量力,六出祁山,攻打强大的魏国,在经济、军事、人才等的差距中,他还坚持要攻打魏国,

而且东吴也没派兵帮他,这样就是势单力孤,后面蜀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蜀国的经济、军事、资源等受到了极大的损耗,蜀国上下也是感到疲惫,厌战的情绪蔓延,我觉得这个时候诸葛亮就顺应民心,好好的休养生息才对。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才能统一全国,当时蜀国的经济并没有达到那种地步,当然东吴魏国也是,所以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诸葛亮就是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打破这种局面,结果蜀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被拖垮了。第三个就是刘备那个无能的儿子刘禅了,蜀国是在他手里丢的,他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刘备虽然最后意气用事,率大军攻打东吴被打的惨败,但是作为让曹操都佩服的英雄,他是有过人之处的,他有恢复汉室的雄心,有慧眼识人才的本领,有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气度,所以刘备在的时候,蜀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但是当他死后,他这无能的儿子却是怎么也扶不起,当他知道魏国攻打自己了,他的第一反映就是害怕,没有主意,立马去找诸葛亮,当诸葛亮安慰了他,分析了形势让他不用担心,他才放下心来,继续他的玩乐,真是一点都没继承刘备的气度。当然刘备也知道他这个儿子,所以留下遗诏给他,要他“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他开始还能做到,但是时间一长,加上周围宦官的谗言,让他不是完全信任诸葛亮了,可怜诸葛亮还那么的为他卖命,在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的时候,刘禅听信谗言,就下旨让诸葛亮回来,诸葛亮只好放下大好机会,无奈回朝。由于他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诸葛亮在外打仗,总是担心朝中变化,这样时间一久,他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最终英年

早逝。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变本加厉,整天只知道“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连诸葛亮尚不太信任的刘禅,又岂能信任“继武侯之事、任大职重”的姜维。姜维九次北伐,但是没有取的半点功劳,最后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只能回乡种田。这样在刘禅的周围就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 “入其朝,不闻直言”。一直到魏国攻打进来,他也没有半点忧虑,不但不召回姜维派兵抗敌,反而听信巫师的话坐以待毙。前方姜维还在与魏军激战,扼守要道,可是这边刘禅却出城投降了。有这么昏庸无能的君主,蜀国不灭亡才奇怪了。就像司马昭说的:“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 当然蜀国灭亡的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但我觉得这三个人物却是关键所在。

合上这本书,我还是沉浸其中,书中塑造的人物众多,而且有很多经典战役,值得我们慢慢研究学习,这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读了原著让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崇拜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忠心辅主,可他也并非圣人,过分自信,自不量力,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这要靠我们自己去慢慢发现改变,不断完善自己。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