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什么真人秀《美国公主》生存不能长久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Why American Prince did not exist as long as Face Off, Project Runway and Master Chef? 班级:11新闻2班 姓名:胡 依 学号:11257048

1.节目概况 中文名:美国公主 英文名:American Prince 首播时间:2005年 地区:美国 频道:We TV 节目类型:竞赛类真人秀 节目时长:60分钟

2.节目分析

《美国公主》是一档竞赛类真人秀节目,12个普通的女生通过一系列严苛的考验,最终的赢家将获得“美国公主”的称号,实现她们的公主梦。节目的设定很独特,但是,这档节目只维持了两季,而同样是竞赛类真人秀的《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天桥骄子》、《厨艺大师》却能在众多的节目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能维持高收视率。这说明《美国公主》在节目的某些方面不如后三者,下面逐一来分析。

2.1场地设计

场地即背景空间,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都是节目展开的舞台。 《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和《天桥骄子》的场地都是流程化的。就拿《特效化妆师大对决》来说,首先是出题地点,这个地点是变化的。根据题目的需要,节目组带着选手们去到不同的地点,选手们当场完成基本的设计,身临其境能给选手带来更多的灵感。然后回到工作室,工作室是一个厂房,以白色调为主,灯光明亮,空间宽敞一目了然。场地的一大特色就是琳琅满目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即使是作为背景也非常抢眼。然后是化妆室,色调以黑色为主,灯光偏黄,渲染忙乱而紧张的氛围。最后展示厅,布局是评委席、选手台和展示台的结合,明亮宽敞,灯光以神秘感十足的蓝色为主,符合特效化妆新奇神秘的色彩。另外在开头和结尾穿插了必不可少的宿舍中的画面,非竞赛的生活镜头给节目增加了戏剧性内容。

《美国公主》相比以上三档节目,场地偏向多变的。户外的场地能够使内容更加像电视剧一样行进,例如其中的与原本风格极具冲击力军队体能训练场地,还有环境优美的河岸码头,都能是剧情更有张力。但是大多数的室内场次都很失败,选拔公主,场地要古典雅致,这没错。但是《美国公主》经常在一些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感觉非常压抑,看多了会乏味甚至反感,与公主需要的自信勇敢、积极向上的气质相违背。而每次公布结果的房间非常狭小,毫不大气,选手在其间会越发拘谨,如果是想体现“秀气”的话,只能说它只体现了“小气”。

另外,这些在竞赛型的真人秀节目中,地名有时象征着权威。比如《厨艺大师》和《天桥骄子》中重复出现的“纽约”。而《美国公主》更是主打地名“伦敦”,英国皇室代表美国人心目中主流皇室形象的权威。这种地名的地位打造能让节目显得更加高端,更能给观众的心理体验带来朝圣式的震撼效果,非常出彩。

2.2人物设计

2.2.1主持人、评委设计

作为一个竞赛型的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对节奏的把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厨艺大师》的主持人Gorden和《天桥骄子》的主持人Heidi都兼任评委,两种身份很好地结合再一起,除了能够加强角色塑造力,作为节目的品牌“口舌”,每次出现都对节目的宣传和影响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的主持人Mckenzie虽然不是评委,但却来自代表化妆特效界的金字招牌Westmore家族,她在节目中另外还担当指导顾问一角。《美国公主》的主持人是Catherine Oxenberg是一名演员,但出名的作品不多,名人效应作用不大,而且节目中个人形象不够鲜明。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在宣布竞赛结果,没有“炒点”。

评委从来都是竞赛型真人秀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其特点首先应体现其权威性,特别是名人效应,其次就是他们犀利的评判和鲜明的个性。《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天桥骄子》的评委都是其行业的权威人士,有的形象上很有记忆点,有的评审语气严肃却不失幽默,评委之间的互动也是戏剧化的娱乐制造点。特邀评委的名人效应贡献巨大,增加了节目的新鲜感。再来看《美国公主》,主要评委有Paul Burrell和Jean Broke Smith分别是戴安娜王妃的某位总管和礼仪专家,加上《OK》杂志总编Ivens。前两者足够权威,专业上有足够的地位,但是没有“亮点”。不管是皇室专家还是礼仪专家,他们的评审虽然犀利,一针见血,却几乎都是枯燥乏味的语句,平淡相似的语气。自身定位导致他们必须要保持高端大气,严肃不失风范,这便少了很多可以娱乐化的可能性。唯一可娱乐化的人物Ivens出现的却不多,每次出现只有寥寥几句,没有记忆点。反而某些竞赛环节出现的特邀评委还能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凶狠暴躁的军训教官实际性格的反转。

主持人和评委作为节目的一大支柱,其风格基本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定位,缺乏个性化评审方式的《美国公主》注定在这方面失去了色彩。

2.2.2选手设计

真人秀节目中选手是节目的主题,承载并展现节目主题,所以如何选出合适的选手及如何在节目中凸显选手特质非常重要。若一档节目的选手元素可以很好地承载、表现节目的宗旨、立意,那么该节目的选手设置就可以称为成功。

选手的类型基本是天才、怪才、和奇才、庸才、蠢材,最终被留下来的那个通常都是天才,怪才和奇才是节目的主要支柱。天才最符合主流价值观,奇才和怪才是戏剧冲突的关键点,他们有固定的小众观众群体。蠢材基本就是调节节目气氛,搞怪娱乐,不会存活太久。《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天桥骄子》都是专业秀,在选手的设计上基本忠于这个原则。根据节目的定位,注重自己的年龄比重、性别比重以及种族比重。

由于节目定位,《美国公主》的选手都是年轻女性,但是在种族比重上控制得很好,多人种以白人居多,符合美国种族构成比例,也考虑到性取向的问题,同性恋异性恋都有,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作为一个养成类的竞赛秀,比的是内在涵养和外在行为,因此不能用前面的选手类型去界定该节目,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她们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态是各有特色且极具代表性的,大致为刻苦努力、平凡草根型,善良规矩、小心翼翼型,口无遮拦、性格豪爽型,大胆出位、妩媚性感型,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型。但是,节目的目的就是把她们养成一位公主,公主的形象是固定的,养成的过程就是消磨她们个性的过程。目标是美好的,反过来对节目的效果却是致命的。

性格差异搭配制造冲突、戏剧、意外,节目才会充满具有真实感的戏剧张力。人物同质化必然会使观众失去兴趣。因此,该节目向前推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噬的过程。

2.3内容设计 2.3.1节目题材选取

节目选取了“公主”这一题材,新颖冒险而富有争议。美国是一个总统制移民国家,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君主的出现,自然没有公主。对于观众特别是美国观众来说,一位现实中的公主是非常新奇的。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士尼公司的动画史上曾出现过各种特色鲜明的公主,称为许许多多小女孩儿美好的记忆。该节目打着让你成为公主的噱头,理论上是能达到特别是女性观众的共鸣的。但是,节目的目标是打造成“白雪公主”这种标准化公主,而非迪士尼其他某些个性张扬的叛逆型公主。要知道,“白雪公主”是迪士尼争议最大的公主,原因就是没有个性。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中,节目的观念不可避免地与主流思想相违背。这是十分冒险的。

《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的题材是特效化妆,《厨艺大师》的题材是做食品,《天桥骄子》的题材是时装设计,或前卫或新颖或前卫,抓住当下观众的口味,题材下改动性强,保证了节目的长久播出。

2.3.2竞争环节设置

这类节目都是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环节设置有所不同 。《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天桥骄子》作为专业秀,其过程是有节奏的动态展现,把成果的制作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的特效师设计形象、制模、上色、细节处理、形象展示的所有环节,《厨艺大师》里厨师们选择材料、处理材料、下厨做菜、摆盘、上菜的所有环节,《天桥骄子》设计师们设计灵感、购买布料、打板缝制、试装造型的所有环节,无一不紧凑紧张而富有动感,构成一个悬念化戏剧化的整体,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

为了避免乏味,防止流水线的表达方式,每一期节目都有新的题目。为了保证节目的戏剧性,偶尔还会有附加的环节,选手通过这种环节争夺豁免权,这样便增加了悬念。某些户外互动的环节,在这些公共空间活动可以有效贴近观众,提高关注度。不论是设计特效、设计服装还是设计菜品,其表达方式都是无限的,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

《美国公主》核心就是要展现一个标准化的公主,进行人格养成和行为养成。所有的竞争环节基本上都枯燥无味,过于严肃,缺少了娱乐化。比如第二季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学习几个国家的语言。在一个小房间内,一个小黑板,几排课桌,几位老师,学习的内容非常浅显,整个流程无趣乏味,毫无娱乐价值。另外,许多互动环节中,参与的互动人员不仅范围小、人数少,而且也都是高雅人士,例如王子、艺术家、政治人员,无法接近大众,用俗话说就是不接地气。事实上所谓的皇室活动都是高雅却缺乏生活色彩的,因此所有的竞争环节都禁锢了,无法多样化。

如果说第一季还能给人带来新鲜感神秘感,那么从第二季开始,无非就是重复第一季的标准化养成环节,换汤不换药。即使选手不一样,也无法支撑起一个节目所需要的新鲜感,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动力。一个节目最主要的部分失去了个性,如何能保证它的收视率,留住它的观众群呢?

2.3.3节目表现形式 2.3.3.1声画表现形式

国外的真人秀模式创作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环境,通常为现场同期声画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竞赛类真人秀,由于比赛周期较长,原本的节奏比较慢,因此为了观看的精彩,特别注重后期的剪辑包装。节目创作者在剪辑上对于同样内容素材的处理做了很多变化,小片段、分节多,还有一点就是全片贯穿音乐调节节奏。节目内容固定,所以选手竞赛、选手采访这些东西缺乏变化、缺乏色彩,那么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对相同内容进行多角度剪辑、解读,整个后期制作风格时尚,同时不可或缺的原创音乐是很重要的创新手法。

在这一点上,四档节目基本上处理得都非常成熟。从细节上来说,《美国公主》在背景音上的渲染力稍微落后了一些。也许是受某些高雅严肃的场景的禁锢,背景音对节目画面节奏感的把握和竞赛紧张感的推动作用不大。这些节目里,《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在处理背景音上做得相当出色。节目中有大量的原创音乐,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部分,同时保持高度辨识率,让人即使不看画面也知道是这档节目。比赛推进的过程中,不同的环节节奏不同,听觉上也越来越震撼,特别是对鼓点的运用游刃有余,完美融入画面中,是它的一大特色。

2.3.3.2剧情表现形式

剧情表现的关键在于人物。虽然后期声画的剪辑团队给节目的戏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人物的演绎才是精华般的存在。节目的变化是不可控的,每一位选手都有可能成为看点,主要展现人与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一档好看的真人秀节目就是要让它像电视剧般精彩。所以电视节目就需要对这些重点进行提示、放大。当然这个放大必须有度,过分放大可能落入扮演做做的圈子。

《美国公主》中对女选手的采访作为竞赛行进当中的穿插镜头最能挖掘她们当时的真实心态,也能更好地反映她们之间的关系,节目中不会把对她们的提问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剪辑让这个回答去解释、延伸这部分的现场画面。另一方面,节目对选手的细节捕捉精准、到位也是非常给节目增色的地方。

这方面《美国公主》就做得不够好。其他三档节目对于这种手法的处理随着每一季的成长都更加娴熟。比如《特效化妆师大对决》选手紧张中放松自己的恶搞行为、下班时击掌背人的互动,比如《厨艺大师》选手做菜时紧张颤抖拿刀的手、合作结束互看的眼神或对话,又比如《天桥骄子》选手崩溃消音的粗口,等待结果时失焦的瞳孔,这些细节都精准地传达着人物的心理状态、选手内心的较量等重要信息,精彩的细节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点之一,是节目必须关注并且必须放大的元素。

3.总结

一个高收视率的金牌真人秀节目,从它的题材构想到幕后制作,从选手筛选到评委搭配,从前景拍摄到背景布局,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一照顾到,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特别是这类竞赛类真人秀节目,观众自己并不是节目的主角,因此最终的结果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最终吸引他们关注节目的重点还是剧情发展的戏剧化。

《美国公主》一开始题材就非常冒险。即使《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天桥骄子》都有本身的局限性。但是通过节奏化、剧情化、娱乐化的处理,这三档节目最终都获得了成功,《天桥骄子》的寿命甚至长于十年,如今还在继续,甚至衍生了全明星季,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美国公主》的节目组对较弱的主题诠释能力和粗糙的节目制作手法最终葬送了节目的未来,这是节目投资商不愿见到的结果。

同样地,对于现在一拥而上将“洋节目”本土化的大批国内电视工作者来说,吸取《美国公主》失败的教训,汲取《特效化妆师大对决》、《厨艺大师》、《天桥骄子》等节目的长处,减少只买版权照搬照抄的方式,对避免节目同质化、庸俗化有着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美国真人秀一

中国企业品牌为何不能长久

中国真人秀&美国TVshow

为公主喝彩

如何在外汇市场上长久生存

长久的生存 归纳一下赚钱5法

长久之行 刻不能忘 —《公安廉政文化丛书》读后感

美国留学不能有的五个习惯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美国大学兼职教师生存状况堪忧[1]

为什么真人秀《美国公主》生存不能长久
《为什么真人秀《美国公主》生存不能长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国真人秀 美国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