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回到古典 我们重新开始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8: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回到古典 我们重新开始

(八)

田园 自由人生的精神家园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世人看来,并没有多少充分的理由,陶渊明就辞官归隐了。陶渊明把自己的举动归结为性格。他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虽然有人说,陶渊明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但在我看来,陶渊明依然是东篱边那一株淡雅的菊花。一个人有时候会发几句牢骚说几句狠话,但这并不说明什么。陶渊明写过几首挺硬气的诗,但这改变不了他恬淡自然的性格。性格就是命运,看看陶渊明走过的路,我们就可以确信陶渊明确实是那种天性恬淡平和的人。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过得其实并不轻松,但恰恰是这种不轻松,说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最真实最单纯的那一种。后世诗人的田园生活与陶渊明比起来,其真实成分令人猜疑。因为科举失意的负气,因为官场角逐失利的无奈,因为高官厚禄而优裕闲散的无聊,也因为走终南捷径以求取令名的作秀,各种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原本干净单纯的田园多了一份庸俗之气。而陶渊明的田园无疑是最自然最本真的那种。看看陶渊明归来之后的喜悦,就一切就都清楚了。

这种喜悦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由衷的,是一点也不加粉饰不加夸张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深巷”“桑树”,司空见惯的农村景象,而诗人对这些景象的亲切感喜悦感,即使一千五六百年以后,我们依然可以清晰明确地感受到。陶渊明属于“真人”,他并没有在这里扭捏作态,假模假样,他与这种田园之间没有丝毫的间隔,所以他如数家珍一样地罗列着眼前见到的景物,如同自话自说。这样的状态,其实装也装不出来。 孟浩然也是有名的田园诗人,但显然达不到陶渊明的状态与境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喜悦也是真的,但这种喜悦明显与陶渊明不一样。孟更多的是一个观赏者,一个游人,一个客人。这田园与他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他来了,田园是他眼前的景物;他走了,田园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记忆。他还愿意时常到田园来走一走,证明他喜欢田园;他来了又走了,证明田园不是他的生活。

而对于陶渊明来说,田园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一切。没有了田园,陶渊明的意义将不复存在,有了田园,陶渊明才在那么多的所谓田园诗人里独树高蹈,无可企及。

陶渊明把自己的举动看作回归,但在世俗的意义上,陶的行为应该称作出走。回归是对过去的否定,出走是对未来的否定。回归是走向常态,出走是背离常态。回归的道路充满温暖,出走的路途则充满荒凉。但是陶渊明显然觉得自己的行为更具人性的温暖。他觉得在田园生活里,人性才是自由舒展的,才是安全而富有诗意的。但是陶不知道,他的行为背离了一种被视为常规的生活方式,因而他实际上背离的是世俗人心,是生活常规,是社会秩序。

我们知道有隐居田园的,也有隐居山林的。陶渊明选择的是田园,而不是山林。这道理很简单。我们只要看看陶渊明诗中对于田园生活中人事的喜爱就可以明白,陶选择了田园,是因为他看中了田园生活的简单明了,田园人生的真诚质朴,看中了田园生活浓郁的人情味。田园生活在本质上更接近人性,而山林生活,则更多带有反人性的色彩,或者至少是对人性的一种不信任。 田园不等同于自然山水,它有自然山水的风光,却不像自然山水那样清冷孤寂;它又有社会生活的温暖,却没有把社会生活高度规则化秩序化。田园站在自然与社会之间,是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过渡,一个妥协,一个中间地带,一块缓冲区域。田园是人生化的了自然,田园又是自然化了的人生。把人生完全交给自然,这样的人生固然清静,但清静里又有点冷落有点寂寞有点荒凉,毕竟人类是经过了千万年的挣扎才从自然里走出来的,走出来已经艰难无比,再走回去,岂不是对人类自身努力的一种否定?严重一点说,岂不是反人类?我们虽然一直在喊着回归自然,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永远只能是精神层面上的回归。如果真的把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入自然,其结果就只能是一场悲剧。所以隐居山林的方式,里面有太多虚伪的成分,不能令人信任。 没有多少人会反对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虽然他可能在心理的表层上,一时之间被现实诱惑得忘乎所以。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向往,对自然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原野、山林、村庄、河流,炊烟、牛羊、牧童、酒家,这些元素构成的画面差不多就是诗意的象征。有些人看到了这种诗意,所以常常流连忘返,去了又来,但他同时也看到了这诗意背后的艰辛,所以来了又去;还有些人也看到了这种诗意,他当然也知道这诗意背后的艰辛,但他还是没能抵挡住这诱惑,他来了,然后留了下来。他把这田园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交给了田园,并在他所喜爱的田园里享受他所希望的自由与宁静,当然他也承担了为获得这种自由与宁静所要付出的代价。这是真正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代表了一种心灵走向,代表了人类性格中崇尚自由宁静的那一部分,代表了古典时期人们面对现实的一种精神选择。陶渊明说自己的举动就是因为了性格,是天性如此。可惜,这样的天性虽并非为陶渊明所独有,但到底没有几个人肯像陶渊明那样,把自己的天性坚持下来。

于是,历史就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陶渊明,这让田园的历史有点孤单。

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过去?

为了父母,我们选择回到故乡散文

回到过去

回到白垩纪

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

人生半途: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如果能回到从前

回到古典 我们重新开始
《回到古典 我们重新开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