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摄影人要多读书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摄影人要多读书,是摄影创新的基础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晚间特举办专题节目,畅谈多读书的好处。主持人李潘邀请了现代著名作家莫言、迟子建、易中天、和麦客座谈,请他们谈读书体会。先介绍他们四人的简略情况:

莫言(男)(1956.2—)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乡务农近十年。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早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习俗,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节制、夸诞等还是他不变的风格。

迟子建,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一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曾获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麦客 ,性别:男,先后任青年报、东方早报等新闻媒体资深编辑。 文字以言情、黑色幽默著称。 曾多次发表驳斥韩寒、郭敬明的文论,如《麦客拒绝韩寒道歉,誓将反击到底》,《拳打韩寒,脚踢酵母,诗赠夏达》等。

主持人请他们四位谈读书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莫言说:在读《儒林外史》时,被“王勉学画”一节所感动,王勉能在困难条件下,学有所成,我为什么不能有所成呢?迟子建说: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一节“火烧云”,被作家的描写所打动,从此热爱上写作。易中天说:当场在台上念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苏轼的词所感动。“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所以有后来的在中央电视台热评“三国”之举。麦客用幽默的语言,阐明读书对自己带来的好处。在台上更使人感动的是女盲人李秀华,现年48岁,母亲由于误服药物中毒,生下她时,从小致盲。长大后,看到别的孩子读书快乐,她决心学习盲文,

成为一名医院的按摩师,成为她家庭中最有学问的人。也找到自己理想的爱人,家庭生活美满。

从上所述的事例中看出:读书对摄影人是多么重要。摄影艺术是多重科学的结合体,相机是涉及机械学、化学、光学、电子学等学问;摄影涉及构图学、色彩学、文学、音乐、美学、舞蹈、建筑等,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为摄影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是有人说:摄影人最不爱读书的,是没有文化的人,只知道拿相机东拍西拍,到处乱投稿,争名夺利。此话应当辨证来看:有些摄影人确是不爱读书,只知把玩相机,不去专研有关相机的学问。或是对摄影艺术一知半解,或投稿发表,以为自己了不起,好象天下唯他独尊,开口闭口,以漫骂为主开导。以23届国展为例,《中摄协网》专门开辟讨论区,供影友们对获奖作品展开评论,但不幸的是讨论区变成骂场,骂声一片。说什么样,“23届国展作品都是废品”,一无是处!“评委都是无用之辈”,评不出什么好东西?而评论者没有具体的分析,只是抽象式的乱骂一通。而另一面,赞扬者的评论,也只说,“很好”、“棒得很”、“拜读了”、“真是大师的作品”!是抽象式的赞颂。这两者的评论,都是抽象式的,毫无具体的分析和说理。证明有些摄影的评论者缺乏知识的表现,是少读书的反映。

但也有些摄影人很爱读书,解海龙同志是第一届中函院的函授生,他很专心读书,对摄影事业也很热心。1980年初,他开始自学摄影。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摄影技入明显提高,也曾在国内外各类摄影比赛、影展中人选、获奖。但题材杂乱,更没有个人风格。1990年,他再次去农村进行艺术创作,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孩子因生活困难,不能入学受教育,他们渴望读书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心用照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告诉富裕地区的人们,只要你能伸出双手帮帮他们,这些孩子就不会可成为文盲。当时我到处翻阅资料。了解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携知中国目前仍有两亿文盲,世界上每4个文盲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这对我冲击很大。

1991年初,他买了地图,东拼西凑,找了一些经费,开始对边远地区进行采访,那一年,他乘硬座火车、搭拖拉机、驴车等交通工具,专门往大山里走,整整一年的时间跑了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了70个胶卷。天热就往南跑。天冷就往北跑,去体会孩子们的辛苦。费用紧张,就住在老乡家里,吃饭总是两个饼子一碗菜汤,有时一天还要走四五十里山路。最终在安徽的农村里拍了一张女孩照片《我要读书》,发表了,感动了众多的国人,纷纷捐钱、捐物,“希望工程”从此诞生了,贫困的孩子有书读了,

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全能的,对某些知识是专长,但对某些知识仍很缺乏。所以在世界读书日号召全民阅读,提高知识水平,多掌握各方面知识,对自已、对事业都有有好处。就拿中国摄影教育中心编写的摄影专业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为例,这套教材共有5本,提供给参加“中函院”摄影函授学习的学员使用,共印了4万2千册。书中错误多多。编写者大多是大学的教授、学者、摄影编辑、知名的摄影师等,现举两例:教材《摄影造型法则》,徐国兴主编,由张益福、李振盛、邓伟、韦彰分章合写。第一例:此书的第168页上数下5行,原文:“对波长超出400或700毫微米范围的光,人眼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失去表现的实际意义。”应改为:“对波长不到400毫微米或超出700毫微米范围的光,人眼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失去表现的实际意义。”错误的原因:不到400毫微米的光是红外线,超出700毫微米的光是紫外线,均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换句话说:在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之间的光,是人眼所能见的光。第二例:此书的第168页上数下10行,原文:“眼球能自动调节焦点,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在肉眼看来都有是同样清晰的。”应改为“眼球能自动调节焦点,在人眼力所能及的距离内,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在肉眼看来,任何景物都有同样清晰的。”错误原因:肉眼虽能自动控制调节焦点,但人的视力所能及的距离内,极远处是看不到物体的,也谈不上所谓“清晰”。由于空气介质的密度的不同及人的视力好差,看物体的清晰度也不同。由于远近的透视关系,人眼所见物体就产生形变,近大远小,近清远

糊。所以原文的说法是错误的。犯了物理学中的光学错误。这一章是由韦彰、邓伟编写的,主编也马虎审阅,犯了最基本的知识性错误。这一套教材犯的错误确是很多,经揭露后,也寿终正寝,但它的流毒还未肃清。除知识性错误外,还有很多文句上语法错误,论述上逻辑错误,写作上的篇章错误,编排上的混乱,较对上文字的错误,根本不适合函授教材的要求,是一套匆忙编辑、胡乱扣合的教材。现在在用的新的函授教材,我没有看到,也没有看到有人评论,好坏无定论,暂且勿论。

所以摄影人要多读书,读正确有用的书。多读书的目的是修身养性,积累知识,对摄影人来说,在摄影工作上精益求精,在摄影事业上有了创新的本领,在摄影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

4、24

我们是快乐的摄影人

摄影人要做保护野生动物的急先锋

多读书

多读书

多读书

穷人的孩子,还是要多读书

闲时多读书

读书,多读书

多读书倡议书

多读书有感

摄影人要多读书
《摄影人要多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