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上复习1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上物理教学知识点

一、举例记忆类:

第一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误差概念、用测多次取平均值方法减小误差。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比较的情况;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的概念、单位(℃);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汽化,汽化吸热,汽化的方式,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蒸发;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升华,升华吸热;凝华,凝华放热;雾、露、霜的成因。

第四章《光现象》:光源、光线,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条);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u>2f、u=2f、2f>u>f、u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问答类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首先要能够“记忆”和“举例”。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1.单一问答题:

(1)知识点:

①光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

②热学: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要求:只运用上述一个(或互相联系的两个)知识点解释常见现象。

三、计算类的知识点

这些公式首先要“记忆”。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具体要求如下:

1.计算公式:(1)力学公式:

Fsm速度公式:v = ;密度公式:ρ=;重力公式:G = mg;压强公式:p = ;液体压强公式:p =ρtVS

gh;浮力测量公式:F浮=G―F;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F1l1= F2l2(“l”

也可以用“L”表示);功的定义式:W = Fs;功率定义式:P = W,功率与牵引力、速度的关系:P= Fv;t

G滑轮组(竖直、人站在地面上)规律公式:F = ;滑轮组费距离公式:s=nh;机械效率(滑轮)定义式:n

η= W有GG,滑轮组导出公式:η=、η= ;三种功的关系式:W总=W有+W额。 G+G0FnW总

2.计算题类型:

(1)单一计算题:

计算中只用一个上述公式。可以用公式的原型或变型式。

(2)简单综合计算题:

计算中可自由运用上述两个公式进行组合(包括“桥”的问题。串、并联电路计算除了运用欧姆定律

s之外,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的各个关系式;v =公式可以包括追击、相遇等问题。) t

(3)复杂综合计算题:

计算中可自由运用上述两个以上的公式进行组合。 注:

①比例计算可以出现在简单综合、复杂综合计算题中。 ②复杂计算题需要写出解题思路。

四、人文类的知识点(共8人)

五、作图类的知识点

作图知识点,首先要“记忆”作图原理、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原理、方法进行作图。 1.单一作图题: (1)光学:

①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 ②平面镜成像: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轴对称法)。

③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特殊光线的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从虚焦点发出或对准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作图时透镜可以用透镜符号表示。)

④凸透镜成像作图(中考不作要求,但可以教给学生这种方法):用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中的两条进行点、箭头的成像作图(只要求给物画像的作图)。(透镜可以用透镜符号表示。)

六、实验、探究类的知识点 1.零级实验:

“零级实验”就是对初中物理8种基本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直接训练。这是最低级的实验要求,是进行其他实验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随堂实验训练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用表测量时间;

(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4)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5)用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2.一级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实验归纳出一些简单的现象、结论。 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第四章:光的直线传播;

第五章: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二级实验(共15个实验):

“二级实验”是一些探究(或建构)内容,这些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共同的探究教学。

(1)八年级(上):真空不能传声;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折射定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定性关系)。

4.三级实验(共25个实验):

“三级实验”就是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分组实验,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操作、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装置图、步骤、表格、现象以及易错点等问题。

(1)八年级(上)(共8个实验):

测量物体的速度;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通过影响音调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种情况);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型:

考试是平时教学重要的指挥棒。在考试中,实验类题目的考查既是督促平日实验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乃至于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4个级别的实验,我们设计的相应的考查内容和题型如下:

1.零级实验:

在考试中,通过零级实验点考查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题: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C.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D.使用电压表时,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2.一级实验:

在考试中,通过一级实验点让学生设计验证性小实验和说明性小实验。并且以此为模板,会设计初中所有必考知识点的验证性和说明性小实验。

例题:(1)给你两张纸片,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蒸发吸热”。(2)请你运用身边的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说明液化现象的存在。

3.二级实验:

在考试中,要求学生会设计二级实验点的“探究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器材、步骤、表格的设计。并且以此为模板,会设计初中所有必考知识点的实验方案。

例题: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4.三级实验:

1

2C

(1)F与物体A、B、C的表达式为

F=k;其中k=(2)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好;

(3)在F与B一定时, A与C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来表示。

12.归纳式探究——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

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只不同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这说明弹簧有“软”、“硬”之分,容易被拉伸的弹簧比较软,反之比较硬。弹簧的软硬用它的刚性系数来表示。刚性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为了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下(其中:S为制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截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

(1)A=k,其中k与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同。上述实验中钢的k值k钢=(填上数值和单位)。将数据变成公式,运用的是法。

(2)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做成半径相同但匝数不同的弹簧,则弹簧的刚性系数和匝数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表示。

(3)如果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钢丝做成匝数和半径相同的弹簧,都用10N的力拉伸时,用做

-6

2成的弹簧变得更长。(4)用横截面积为9×10m的钢丝制成一个60匝、刚性系数为100N/m的弹簧,则该弹簧的半径为m。

12.归纳式探究——研究鱼缸侧壁所受的压力:

由于液体内部有压强,当鱼缸中盛入液体后,鱼缸侧壁就会受到液体的压力。鱼缸侧壁所受的液体的压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下表是小雨在鱼缸中盛入不同的液体进行研究得到的一些数据(其中:ρ为液体密度,L为侧壁长度,H为液体深度,F为侧壁所受压力):F(1)F=k,其中k=

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2)在一个鱼缸中分别盛入相同深度的海水和淡水,对鱼缸侧壁的压力大。(3)在不同的游泳池中注入相同深度的水,游泳池侧壁所受的压力与侧壁长度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表示。

八上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中考复习(语文·八上)

八上字词复习题目

八上政治复习要点

八上古诗复习学案

八上历史复习二

八上选择题专题复习(优秀)

八上语文期中考试词语复习

八上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上期末复习自测

八上复习1
《八上复习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八上复习卷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