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4 06:2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爱国——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过去的一年,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是2100万天山儿女同心致力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一年。

在新疆精神的激励下,新疆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感大为提升。

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豪情,新疆人意气风发踏上了新征程。

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不难发现,贯穿这一进程始终的,正是伟大的爱国情怀。没有这种情怀,就不会有19省市援疆干部抛家离乡、义无反顾参与新疆建设的英雄壮举,就不会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家园建设的巨大热情。

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疆精神的核心。

爱国是一种奉献。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需要,就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爱国是一种信念。没有选择,没有抱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地爱她。贫弱,靠我们去改变;富强,靠我们去创造。祖国的兴衰荣辱永远和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从各族群众积极捐款购买“新疆号”战斗机支援抗日战争,到斯拉木父子“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一面大旗,无数的爱国志士和爱国史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史;也正是这种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使新疆历经侵扰而不散。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新疆的特殊地位和现状昭示我们:以爱国为荣是当代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最现实、最需要的价值认同,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赢得反分裂斗争胜利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成就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中,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才能使新疆变得更美好。

爱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爱自己的家园、爱自己的同胞;只需要我们用执着服务人民、用血汗浇灌绿色梦想,拒绝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珍视、爱惜我们的国土和家园。同胞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遵守和维护共同秩序。

爱国不一定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默默耕耘。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像米吉提〃巴克那样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把爱国热情凝聚成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事业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同心同向、创造“新疆效率”,同调同力、提升“新疆能力”,让世界看到新疆人的团结、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新疆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

“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让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

论感恩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感恩,是新疆精神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年来,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天山南北各领域已发生诸多可喜变化;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历史进程中,全区呈现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下,进一步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怀感恩之心建美好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中央和各援疆省市对我们的深情关爱和支持,转化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动力。

感恩是什么?

感恩展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德,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质朴的心灵。“饮水思源”古训家喻户晓,“投桃报李”古语深入人心;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等经典名言,都是对感恩内涵外延的深刻诠释。

感恩是与报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你才会感知付出、学会感恩、践行感恩。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与历史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感恩文化密切相关。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祖国,指向了我们伟大的党。

这使得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这也是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确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不少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漠与缺失,甚至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在需要感恩的时候,依然出现失语,毫无反应,那不是含蓄、内向,更不是持重,而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

为此,我们一定要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尤其要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我区在经济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发人们知恩感恩的热情,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新的时代;大力倡导各族人民以感恩之心去相互欣赏、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凝聚起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

感恩不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感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有赤诚于心的感恩之情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转化为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奉献于行,为美好新疆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代表着时代主流,推动着社会进步。

弘扬新疆精神,用一颗感恩之心报效伟大祖国,把中央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转化为建设美好新疆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一个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新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巍然屹立在共和国西部!

论勤劳——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勤劳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

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勤劳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的意思。勤劳既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品格和思想精神因素,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变革、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于世。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出来的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及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劳勇敢是形成最早、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劳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和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身体力行。

劳动创造世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抑或将来,勤劳是创造社会财富最本质的力量。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沙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从吐鲁番的“地下长城”坎儿井,到阿克苏的大型人工湖——克孜尔水库;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国第一;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倾其一生培育“金皇后”甜瓜,到民间慈善家阿里木靠卖烤肉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勤劳之歌。

一项针对新疆各民族对自身民族性格认同的调查研究表明,勤劳作为传统的优秀品质,一直是支撑新疆发展的主要品质要素之一,在今天依然得到各民族的一致认同。

在新疆,勤劳已经成为一种奋发向上、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坚韧持久的精神,一种长存心灵深处、永远激励着新疆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这十多年来,新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都是各族干部群众辛勤劳动的成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各族人民更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出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不仅是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新疆区情的呼唤;勤劳不仅是新疆各族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进一步推进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来,新疆的前景无限美好。科学跨越,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耕耘、去创造;后发赶超,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努力、去实现。

勤劳,对于新疆各族群众来说,就是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提倡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反对依赖、依附的习惯,反对“只图享受,不问耕耘”的懒惰思想。对于新疆的各族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要有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干劲;要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勤奋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与各族群众一道,把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美好未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让我们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勤奋开拓、勤苦敬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再创新的辉煌!

论互助——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互助,一个美丽动人的词汇! 互助,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字眼!

中华民族有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易经》中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中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间名谚更直白:“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所有这些,都是对互助文化的诠释与礼赞。

互助,亦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两千多万各族儿女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创造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互助,无数事实证明它原本就是新疆各族儿女一种自然、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在新疆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

统。

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互亲互助。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的维吾尔族“慈善家”阿里木,8年间卖了30多万串烤羊肉串、攒了10多万元,用满是烤羊肉串味道的“辛苦钱”,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阿里木的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全国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感叹其助人为乐可嘉,赞佩其人间真情可贵。

人间需要温暖,在困难时更需要患难与共。正在热播的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内地只身飘泊进疆的画家刘沛,被“甜水巷”一个大杂院各族居民呵护的故事:一份温暖,有情有义;几多互助,有滋有味。影片以小见大,表达出互助和谐、创造幸福比什么都重要。“甜水巷”,实际是新疆人共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理解,多少年来风风雨雨中的互帮互助让我们温暖、收获感动,也让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无助,会让人感到绝望、看不到希望;而互助,会让一时陷于困境中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继而产生力量走过艰难困苦,创造人间奇迹。

曾经在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伊犁巴彦岱公社”居住多年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他新出版的书籍《你好,新疆》中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

怎样的土壤就会孕育怎样的禾苗。现今在乌鲁木齐有一个“乌鲁木齐公益群”,主要是一群70、80后的年轻人,无论寒暑雨雪坚持开展公益活动,为灾区捐助衣物,为残疾人义演、义卖,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福海县从事个体装潢工作的

郭丞,13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最多只能活两年多,正是得益于这个“公益群”的帮助,郭丞坚持到现在,且出版了三本书《躺过长夜》《风中的胡杨》和诗歌集《心灵的呼唤》。

互助不唯助人利己,且能提高修养。在新疆各地处处有像“乌鲁木齐公益群”这样的志愿者身影,他们不仅为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送去精神的抚慰,而且还在影响、改变着许许多多人,使这些人变得热情、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成为建设新疆美好家园的有力分子。

现代文化需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从新疆来看,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发展、实行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是互助;十九省市对口援疆,也是互助。“以我所长补人之短,亦以人所长互补其短”。在援疆大潮中,我们应该向援疆省市躬身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在互助合作中,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互动互补,更会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互助精神,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持续给力,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论开放——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新疆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意味着尊重、包容和理解,意味着吐故纳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

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马绢互市”“茶马贸易”,特别是横穿整个古代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就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动诠

释。新疆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洽关系,也生动反映了历史上新疆的开放包容。

开放的精神,不但在历史的天空光辉耀眼,现在的新疆也处处闪现着开放的智慧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程度高,发展空间就大,发展空间大,发展活力就足,发展速度就快。

当下,新疆正迎来千载难遇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步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唯有开放,才能尊重差异,相互欣赏,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和谐的根基。“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开放、联结、贯通、吸收,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与活力。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迥异,各族群众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同心守望,关键在于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

唯有开放,才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流,为跨越式发展带来丰富的养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包容,不仅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更是善于直面问题并调动一切因素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承认,新疆和内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行业各领域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让一切积极力量为我所用,实现新疆的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

唯有开放,才能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跨越式发展不同于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模式,必须打破旧框框,突破旧思维,摒弃旧模式,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才能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桎梏,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已先后三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自治区决定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锻炼……一个又一个举措,为开放作了一次次生动的注解。

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新疆。新时期新阶段,从城市到乡村、从北疆到南疆,新疆的青春与活力在开放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焕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开放的时代,身处开放的世界,肩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画地为牢,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展,以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的大跨越!

论进取——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

启超,更是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

进取精神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现实需要。

放眼四望,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势头不改;中部地区奋力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兴未艾;即便是在我们所处的西部,各省区市也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态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强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意识,是新疆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未来责任。

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有所作为,说到底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

待的紧迫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新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全民境界。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各级领导,要承担起统率和决策的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激情干事谋事;作为普通劳动者,要承担起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激发蕴藏在各族群众之中的内在求新能量,让一切有利于发展,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进取氛围。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创新思维。

进取精神体现在不断创新上。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条件差、基础弱,只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不敢进取,也会一事无成。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

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生命力,是一个地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活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敢闯敢干,以进取精神科学发展、加快跨越;敢作敢为,以进取精神后发赶超、促进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重天,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疆评论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

新疆精神

新疆精神

新疆精神

新疆精神

新疆精神

评论红旗渠精神

光明日报系列评论文章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疆精神解读 新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