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衍变和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报纸副刊研究》期末作业

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衍变和发展思路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07级)

学号:07022069

姓名:梁梦菊

任课教师:杨小玲

摘要: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随报赠送‚附张‛《消闲报》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副刊。百余年来副刊一直是我国报纸的一个重要特色, 担负着关注现实,彰显时代特征、向读者传播先进思想、提供精神食粮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的新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将我们带入了传播迅捷、信息海量新媒介环境时代,再加上社会的变迁、受众心理的变化,传统的文艺性副刊读者的骤减。在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的媒介运作中,副刊因势而动,不断深化和扩展。本文将着眼于副刊变革这一命题,研究新媒介环境下副刊的衍变,并寻找发展思路。

关键词:报纸副刊新媒介环境传播特征衍变发展

一, 新媒介环境及其传播特点

《日本现代设计事典》中对新媒介的解释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有线类:情报提供与终端均有线连接的。(2)无线类:卫星播送与高解像度电视、数码电视等,是电波传送的。(3)商品类:光碟,八毫米录像带等。在这个界定中,数字传输与数字制作成为新媒介的主要指标。本文认为新媒介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 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新媒体的定义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而新媒介环境是指以新媒介为传播载体营造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媒介是基于大众传播多年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数字技术不断创新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但它并不等于大众传播在数字传播平台上的简单延伸,它是一种正在发展完善的传播形态。从目前新媒介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从传播方式上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是一种复合型传播。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传播载体中(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所有的媒体既能进行文字的传播,同时又能进行视频和图片声音的传播,并且还能把文字、视频、声音存储下来,供受众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浏览。新媒介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介,例如网络在传播过程中既可以是电视、广播,同时也可以是报纸和杂志(这里是指网络具备以上传统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形式和功能)。

2,从传播主体和受众的角度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是一种全民性传播,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东方宽频总经理郭炜华曾说:‚新媒介与传统媒介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例如,任何网络的使用者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交流。像近来发展迅猛的由网民个人用文字或图片进行传播的博客,由于网络平台对所有的网民都是开放的,其中一些网民所发布的内容由于其价值会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他们以完全个人化的方式形成强势传播。如韩寒的新浪博客访问次数达37

9、46

2、097次,韩寒因此于2010年4月29日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榜。这就意味着,由于技术和社会的原因,大众传播时代文化与传播精英对传播主体的把控被打破了。

3,从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关系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是一种互动性传播。例如网站发布新闻后,网友可在后面跟帖评论。还有博客、围脖、播客、BBS上传者和受者都可进行互动交流。

4,从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上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时间固化、范围广泛,仅从技术角度看可以达到无边界传播。新媒介消除了传统大众传播中信息组织方式的时间性,例如,电视广播传播内容只有在特定时间受众能接受到而且难以保存。而新媒介传播中所有的信息都被固化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如网民如果想要了解有关某一信息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任意时间在网上检索、阅读或观看。而传播范围上,本文借用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的一句话来描述新媒介传播,‚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介(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二,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衍变

报纸副刊是我国报刊史上特有的产物,关于副刊,《辞海》中的解释是:‚一般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最初称副张或附张、大都刊登‘清闲’文字。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报纸副刊的发展进程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纸副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此划分报纸副刊的发展衍变可分为四个大阶段。

1,清末至民国初期: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最先把文学稿件纳入报纸版面

的,是1872年问世的《申报》,但《申报》上刊登的文学稿件是与新闻混编在一起的,还没有开辟专门的版面,可算是副刊的萌芽。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随报赠送‚附张‛《消闲报》是副刊的诞生。1921年10月12日,北京《晨报》把其专门刊载文艺作品的第七版,改为四版单张出版,并成为《晨报副镌》,从此这种‚附张‛被正式定名为‚副刊‛。 此时副刊主要刊登一些小说街谈巷议供人娱乐消闲。

2,五四运动时期: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副刊大放异彩并反应现实,发出时代强音的时期。人们对于副刊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是看到了副刊应当肩负的传播知识、启迪思想以及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的多项功能。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四大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以及《民国日报〃觉悟》。四大副刊应运而生,又顺应思想界的潮流,丢弃陈腐滥调,关注社会的每一个的新思想、新动向 。

3,五四后至建国前:在混乱中艰难发展。 这一时期的报纸,由于处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各种政治力量和不同角色的参与,使得这个历史阶段中报纸副刊的功能呈现出不同的倾向。但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已经懂得将副刊作为实现其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理想的有力工具,并且对其可能承担与产生的作用仍在不断地追寻和探索。

4,建国后:和平年代的变革发展。十年浩劫期间,众多报纸副刊连同报纸本身,厄运临头,销声匿迹。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报纸副刊才真正迎来新发展。各类副刊在新格局中争奇斗艳。副刊刊载内容突破了传统纯文学的框架,延伸到文化、生活、休闲娱乐、汽车、房产等领域;副刊的大众倾向日甚,尤其是其中的周末版、星期刊、特刊突出了社会性,强调了可读性和娱乐性,副刊变得异彩缤纷。副刊多元化的格局,彻底打破了过去报纸副刊的单一格局,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门类。

简要回顾一下中国的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发现从它的诞生到今天,无论是形式、内容以及功能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本文将着重分析报纸副刊在当今新媒介环境下的衍变。

新媒介环境中,当代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发布和传递方式远比五四时代丰富得多,公众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作为资讯发布和传递者的报纸自然而然地加大了新闻(包括时政、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娱乐、国际等新闻)量的投入,公众的精神需求已不是文学所能提供的了。新闻信息可能比—篇小说一行诗歌更有吸引力。人们从对文学的虚拟生活的失望转向对更坚实的生活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纯文艺性副刊的读者骤减。而年青的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介获取信息。

报纸副刊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报纸压缩甚至取消了副刊版面。更有人提出了‚纯新闻纸‛概念。04年《南方周末》发表了《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提出‚副刊没落了‛。

说副刊没落了应该是指它的辉煌时期成了过去式。副刊做为报纸内涵的体现和它的‚留客‛功能即使在新媒介环境下仍是有用武之地的。只是需要变革以适应新环境。于是由传统的文学副刊转向大副刊,即由单一的文学性副刊转变为向读者提供各种文化信息、精神思考和思想传递的载体了。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大小报纸掀起了‚周刊‛热,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了‚扩版‛热,特别是2001年前后,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为代表的全国数十家党委机关报,从改革开放的大势着眼,掀起了新的‚改版‛

热潮。一方面调整、巩固、加强了原有的副刊版面,另一方面又推出了一些别具特色的专刊、特刊、周刊乃至半月版式的副刊。譬如,《人民日报》的‚大地‛、《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经济日报》的‚今日视点‛。当然还有一些文艺性副刊也需要在保持文化品位和求新求变寻求生存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成为各自报纸的品牌。如‛、《北京晚报》的‚五色土‛、《文汇报》的‚笔会‛、《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新媒介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慢慢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适应了这种阅读模式的读者兴趣点广泛,却难以专注,厌恶长文和说教,喜欢短小的文字,新奇的变化,养眼的图像,个性化的表达,追求时尚,喜欢平民化。这一切对于传统的副刊版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报纸副刊在内容和版式上都有所变革。

如《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每日专栏》、《小品》、《阅读周刊》等版面中,作品和文章的体例遵循的依然是传统的体例--随笔、小品、评论等。版面设计也十分时尚新潮。而且对文学艺术要求不像以前副刊那么高,如《城市笔记》的体裁是随笔和故事,多以第一人称为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点滴遭遇和经历,真实反映了时代给予个体的烙印,是当下生活的世说新语和真实比录。

报纸副刊的衍变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型化专刊的出现。所谓大型化,即是版面和文字的大容量,如《南方都市报》的‚地球周刊‛一次刊出16版,‚阅读周刊‛一次刊出5个版;《新民晚报》的‚时尚‛和‚环球‛专刊,每次刊出16个版。充分的版面,容纳了多种选题,丰富了编辑和阅读的层次感,满足了当今读者对阅读量的需求。可以看做是传统副刊像新媒介靠拢扩大信息量。

三,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发展思路

一份好的报纸副刊不仅可以展示一份报纸的品位和风格,也可以第一线去争取读者。所以在新媒介环境下也不可轻言放弃。纵观新媒介环境的传播特点和报纸副刊自的发展历史。我认为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发展思路是,实施优势竞争策略,既要扬长避短,巩固发扬报纸媒体的传统价值优势;又要与时俱进,借鉴利用网络媒体技术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纸质媒体的竞争活力。

发挥报纸副刊的传统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品位,营造报纸独特的文化氛围。新媒介时代信息易得但是传播门槛降低、传播渠道过剩,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由副刊营造的独特氛围可以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如《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多年来始终坚持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的原则、文章短小而富有生活情趣;它营造的文化氛围对读者的凝聚力、渗透力,是处于‚浮躁阅读‛状态的网络媒体难以媲美的。

2,坚持信息引导价值,传统媒体的优势首先在于信息权威。而网络资源固然丰富,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报纸副刊要坚持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的信息。如《新民晚报》的‚夜光杯‛至今还有很多家长把它并作为提高他们阅读写作能力的参考材料。

3,品牌优势,传统报纸多年积累下的品牌优势,也是新媒体短时间内难以建立的。如《羊城晚报》的‚花地‛《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北京晚报》的‚五色土‛等。可以利用报纸品牌效应开办了读者俱乐部,举办各种营销活动等,让品

牌资源效益最大化。

4,坚持传统副刊特色中的地域色彩,标题制作的方言化以及叙事文风的贴近性,吸引本土读者。如华西都市报在创刊之初推出的‚街坊‛副刊。

新媒介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报纸副刊可以借鉴新媒介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扩张。

1,改变副刊的办刊风格,使之符合新媒介环境下的阅读习惯。报纸副刊既要讲究高品味,又要注重现代气息,强调视觉效果和互动性,创造一种独特的版式风格和浓郁的文化气氛。

2,报纸副刊可以借鉴新媒介的版式和内容。新媒体的开放、平等、个性、及时、立体、时尚、多元既是新的技术特点,也是新的文体特点,更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而这些特点正与文艺追求自主自由的特性相吻合。

3,借鉴新媒介的分众性和互动性。报纸副刊可以细化版面,更有针对性,,主动出击,走出小圈子作者,联络更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开放式编辑模式,版面与新媒体联手。

4,增加副刊的服务功能。服务于读者的日常生活。像夏季如何饮食才能更有助于健康、家庭装修怎么样才能更环保、皮衣如何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5,副刊也上网,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如《新民晚报》推出 ‚新民网‛,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互动优势,探索一条传统媒体打造网络影响力的模式。

四,结语

纵观人类媒介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替代效应往往是暂时性的;所以新老媒介终将在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共生、共赢状态将长期保持。而报纸副刊在短期内页不会消亡,要在新媒介环境下办好报纸副刊,就要适应新媒体环境采取优势竞争策略。

五,参考文献

1,谭云明《新闻编辑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2,《南方周末》2004,09,25《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

3,《辞海》

4,夏燕琴 《报纸副刊:变革还是颠覆 》 《武汉晚报》2007-05-21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办好地市党报副刊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思路

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德育管理方法论文

新环境下会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发展路径

发展思路和目标

多媒体背景下纸媒副刊的发展探析

新校区社团发展思路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论坛发展思路和广告

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衍变和发展思路
《新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的衍变和发展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