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提升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4: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王斌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眼点。在城市发展日趋人文化的今天,城市的理念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型跃升为经营型。经营就意味着竞争,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角逐,也是文化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的衡量标尺,对于连云港来说,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将她作为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后起之秀,定位为苏北沿海开发的龙头城市,我们在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后发崛起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则是指软实力中的与文化相关的部分,它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文化品牌的创造力、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文化环境的吸引力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效力,既是一个城市在竞争中为之努力的进程,也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完美目标。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但是,客观地讲,我市与周边一些发达城市相比,特别是与苏锡常地区相比,综合实力的提高仍然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表现在文化基础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等方面,其中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的主体——人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包容精神的不振,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忆往事,我市的发展曾经多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都可以从思想观念上找到原因。当我们面临新一轮崛起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动力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城市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使之在建设富有特色的当代城市文化中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灿烂光彩,从而彰显城市自信,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一种凝聚力。这方面,我市历史文化工作者几十年来,付出了世人为之赞誉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如何将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激发城市创新的活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就是一篇需要去认认真真做的文章。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政策,统筹规划,把握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所谓文化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带有全局性的架构安排,是重点与一般、先行与缓办、亮点品牌与铺垫项目的有机统一。以我市来说,继续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就是一个战略重点;但同时也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智力努力打造像徐福东渡、镜花缘、海州二刻等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通过学术研讨、文化旅游、出版专著、文物保护、演艺造势、影视媒体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它们与西游记文化共同形成一种“集约”式的文化“组团”,产生一种始终激励人心的主轴效应,政府的作为就是运用手中的行政资源予以指导和推动,并通过职能部门、民间社团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战略目标。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整体上看,应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之路的转型期,发展文化产业正逢其时。对我市来说,由于原先的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苏南一带长三角地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是那么尖锐,产业布局中有很大的绿色、低碳空间,因此在我市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夯实沿海开发的产业支撑,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与环保、新医药、新传感网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农业与海洋旅游观光业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十分需要给文化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中留予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其中既要有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部分的投入,同时更多的应该是市场化运作,要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号召力和政策效应,大力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

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其品位的象征,它不仅表现在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量与质的方面;也表现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等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方面;还表现在大众娱乐消费空间如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广场等所体现的现代人文气息等等方面。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把爱祖国,爱家乡落实在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上,就像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的牧羊人能随意地向客人如数家珍似地讲述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那样,如果我市的市民也能信手拈来地讲一段西游记和镜花缘,说一说秦东门和将军崖,哼一曲五大宫调和淮海戏,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豪的城市;更上一层,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市民都能像普通美国人,对南北战争时期留下的至今不到300年的历史文物都视为珍宝那样,爱之惜之地对待我市每一处千百年以上的古石刻、古建筑、古遗址,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觉的城市。就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言,当今之世,在文化多元的声浪中,不乏有拜金主义、损人利己、腐朽低俗的文化噪音,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历史文化中的优秀积淀和当代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与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人文的关怀结合起来;把唱响主旋律与广泛性、普及性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倡导文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持之

以恒、锲而不舍,我们这座城市就将成为一个具有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家园,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民众中提升了。

打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营销。现代城市需要输入一种经营理念。所谓城市经营就含有营销学上的一定意涵。当然,远不是那种简单的商品营销,而是在一种在更大空间和时间上的城市综合实力的营销,通过这种营销换来的是城市的人才汇聚、国内外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从而吸引投资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才需要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上努力打拼。一是要打出名人名片牌,特别要打出与近现代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名人名片牌。南通人打出张謇名人名片牌就打得很好。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南通人讲到南通文化几乎是言必称张謇。同属江北名流的海州人沈云霈,在海属地区大兴近代实业,力主东陇海铁路以海州为终起点,为使连云港成为今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他是我市近现代实业的奠基人。而且,其诗词歌赋、书法作品亦颇有造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但宣传得不够,挖掘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更有甚者套在沈云霈头上的“大地主”、“保皇党”、“封建余孽”、“复辟狂”等等紧箍咒似乎还没有彻底解禁;既使是正面评价他的文章,每到赞颂之后总留有一笔但书。其实纵观沈云霈一生,功大于过,特别是对家乡的近代经济的历史贡献,可以说功德无量。对于历史人物,毛泽东早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对沈云霈这样的历史人物,要放到清来民初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保皇”、“复辟”固然可以评论,但主要的是要看他对那个时代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贡献和建树,看他在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上是否顺应潮流,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个楔入点上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有功于港城人民的沈云霈来。因此,我们主张恢复沈云霈故居,建立沈云霈纪念馆,矗立沈云霈雕塑,出版沈云霈年谱和研究专集,开展沈云霈实业思想研究活动并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沈云霈是一张不可不打出的名人名片牌,岂能熟视无睹、等闲视之。二是挖掘整理名人名事牌,如孔子相鲁会齐侯故事、李宝水师抗金故事、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王同疏浚蔷薇河保民故事、万毅将军指挥连云港保卫战故事、陈毅元帅智擒郝鹏举故事等等,史书上、方志里、民间流传中有许多版本,需要研究、整理、包装,推出一批出版物、影视剧和纪念地,为我们的地域文化壮色,为城市形象添彩;三是要把人文景观旅游、风光旅游与地域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文化亮点结合起来。现在的情况是缺乏点与线、线与面的结合,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譬如将军崖岩画、孔望山造像、东海庙遗址、徐福村遗址、花果山西游记景观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互不相关联的、孤立的点,其实如果从中国道教的源头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看,从天神星象崇拜——巫术信仰——黄老崇拜——多神崇拜一路走来,它们之间确实又有一条道教文化(包括佛教)的线贯穿其中。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类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连云港道教文化游”这一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不但能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也将极大搞活旅游的经济收益,两者相

得益彰,何乐而不为?然而,眼下的历史文化研究有一种倾向,似乎年代越久远,神秘色彩越浓厚,考证起来越玄奥莫测越好。放着现存的、可行的、具体的人文景观不去操作和整合,放下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事不做,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和人才“空转”。克服这种倾向,固然需要历史文化研究人士研究课题的自觉调整,也更需要在社科领域营造一种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学术氛围。当然,社科主管部门在科研规划上也要有所侧重。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正确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城市竞争的上上之策,也是一个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远大目标。对此,我们既不可望洋兴叹,无所作为,也不可企图一蹴而就,一举成功。既然是软实力,就要靠软功夫。政府主导和拉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民间的参与和企业的投入是一个积累过程,薄积厚发、蓄势待发,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能保持一种按比例的均衡同步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扬别人没有的文化优势,最终就能将我们这座山海相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海滨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和谐相融、生活幸福、具有尊严的东方大港。

分享0

提升文化软实力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