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如下图: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 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 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 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第四单元研究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 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外 周神经系统又叫周围神经系统。

四、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一)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

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包括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

(二)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从功能上划分,外周神经可分为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躯体神经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又可分为机能上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五、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一) 脊髓(不作为重点)

(二) 脑干

 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三) 间脑

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个部分构成。 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 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四) 小脑

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六、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 大脑半球有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其中额叶最大。

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 惯用右手的人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 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本部分在理论考试中不作为重点,但在技能考试中,二级学员要注意结合二级技能第一章第二节识别病因中的生物学因素部分进行学习。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二)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二、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超限(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比,感受性越强阈限越低。

韦伯定律(Δ I/I=K)和费希纳定律(S=KlgR)

第三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 纳米—780 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二)视觉器官

视网膜最外面一层的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锥体细胞呈圆锥状,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明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

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在弱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暗视觉器官。杆体细胞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看起来越亮。饱和度取决于色彩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 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混合是相减的。 2.色觉异常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女性色盲人数仅是男性色盲人数的1/10。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 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 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 1000Hz~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

 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变化,20 岁后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二)听觉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嗅觉

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四、味觉  

八、内脏感觉

 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也不准确,还具有放射的性质。

九、痛觉

 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有保护作用,最难以适应。

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这四点要求知道定义,会举例子。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 知觉:人的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 知觉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要求知道定义,会举例子)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二、错觉

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很难克服的。 错觉所产生的歪曲还带有固定的倾向。

运动知觉不作为本章在理论考试重点,但需注意在技能考试中,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也可能有这些知觉上面的障碍。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按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按能否意识到:外显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加工方式,分为以下三个记忆系统: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3 环节):

1、识记

2、保持

3、回忆(再现)和再认。

第二单元 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做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艾宾浩斯自己给自己做记忆实验,他用的记忆材料是无意义音节。 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第三单元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因效应。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一) 分析和综合

(二) 抽象与概括。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按照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分为符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 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按照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创造性思维和再造性思维。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位。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 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一) 问题解决的定义

(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 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 做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3、定势的作用: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 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区别: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三、言语运动中枢机制:

(一)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分,此中枢受损 伤——表达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

(二)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位于顶叶、枕页、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受损 伤——接受性失语症。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受损伤——失读症。

(四)书写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受损伤——失写症。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 的形象也叫表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颖形象的思维过程。 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的种类

(一) 无意想象

(二) 有意想象

1、创造想象

2、再造想象

3、幻想: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关联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 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

二、无意识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指睡眠和做梦。

(一)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 4 个阶段,4 个阶段大约持续 90 分 钟左右,之后进入快速眼动阶段,梦境开始。之后四阶段重复。

(二)梦:梦的特点包括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三条。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 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二、注意的种类: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广度:  简单的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 7±2,即 5~9 个,互补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大约是 4~6 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一段时间的特性。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

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分心是不良的注意品质。

三、注意转移   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

现象。是一种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

四、注意分配  象。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  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所从事的几种活动

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不在同一感觉道,用不同心理操作完成。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  

二、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 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产生 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需要的种类

它是生理性的动机。  

(三)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动机的种类

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现象,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兴趣的效能四点。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层次

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 得以满足的。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较低层 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 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缺失性需要。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于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的功能包括: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第二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 维度主要体现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第三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例如焦虑。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 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三)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第四单元 意志

一、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 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 目的的行动,行为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注:意志是心理过程,与 意志行动不同)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 准备阶段

按勒温的说法,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理解):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三、意志品质

(一) 意志的自觉性

(二) 意志的果断性

(三) 意志的坚韧性

(四) 意志的自制性

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

第一单元 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 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

(一) 遗传;

(二) 环境和教育。

第二单元 人格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第三单元 气质

一、气质概述

(一) 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 心理特征。

二、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分。

三、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 胆汁质(强、不平衡),多血质(强、平衡、灵活),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弱)。

四、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    

第四单元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三)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二、人格五因素模型

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广告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大题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讲稿

心理学基础论文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