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自考“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1)

一、解释名词

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

15、压抑行为:指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

*

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

17、升华行为:是将挫折感受转化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

*

18、逃避行为:这是一种想方设法躲开挫折行径的反映方式。

*

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

*

2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

*

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

*

23、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

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填空

1、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2、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3、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统计测量标准

2、临床病理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4、个性发展标准。

5、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心理学家潘菽提出: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6、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问题。如《医学入门》中就提出内伤七情的理论,认为暴喜伤心、暴怒伤肝、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

7、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85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再次成立,并在泰安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

8、心理卫生工作目标的三个阶段(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时间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世界大战结束。(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时间是从第二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3)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9、当今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最新目标和发展趋势是:重点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是全社会人口的心身健康,是人生全程的心理健康。

10、心理卫生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2)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缓解人际冲突,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改善家庭和单位的气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3)有助于提高人们承受压力,耐挫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心理卫生前景:(1)学科本身的发展水平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而且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和辐射作用。(2)社会需求逐步升温。

12、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于80年代重新恢复活动以来,很快就被引进了校园,起初是高校,随后是部分中小学。

13、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15、学业成就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

16、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进取向上,争强好胜,急躁易怒、节奏紧张,容易得心脏病。

17、B型性格的人表现为从容不迫、温和平静,不容易得心脏病。

18、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理的原因。

19、教师职业示范性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20、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育活动中,而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所有方面。

21、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22、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23、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24、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5、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正确的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

26、“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老师”

27、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

28、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9、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0、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31、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

32、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于手势、体态、表情等方式来进行的。

34、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35、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36、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37、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表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少数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

38、成语中所说的“情急生智”、“狗急跳墙”等现象都是应激反应。

39、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40、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41、导致挫折外部因素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会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等方面。

42、发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合理化②否认③投射④幻想⑤仿同⑥潜抑

43、消极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攻击行为②逃避行为③固执行为④压抑行为

44、积极的反应方式常见的有:①继续努力②调整目标③替代行为④升华行为

45、减轻压力的方法正视现实合理宣泄学会放弃自我放松

4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陈家麟的观点)。

一、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作出有效地反映。

二、要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要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四、要情绪乐观稳定,善于排遣消极情绪。第五,要有自知之明,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尊、自制。第

六、要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即行为反映要与环境适应,在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

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它的道理。

自考知识点

自考简介

自考须知

自考心得

自考简章

山西大学自考

自考演讲稿

南通自考

自考手册

自考鉴定

自考
《自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自考学生 自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