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8: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的满足,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的成功。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1、从供给方面讲

人力资源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高校毕业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数量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各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大学毕业生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

(2)结构矛盾。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大学生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 第

一、从地区看,大学生青睐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去。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地域性结构失业十分突出。

第二、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他们的劳动力质量不合格,造成产品卖不出去。这要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上找原因,大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力的质量。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从需求方面讲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人力市场需求能随劳动力供给同幅度增长就不会发生失业率上升。

(1)经济增长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贡献不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远远高于我国。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持续膨胀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呈同比增加的。

(2)经济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没有特点,缺乏高新科技产业,同时财政又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又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1、发展生产力,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效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从1999 年起,我国大学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与此同时,需求则增长较少,造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可见,要想根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是最有效的途径。

2、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经济落差,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逐利”性质。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促使大学毕业生这样的高质量劳动力产品向西部及农村地区流动,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3、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校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第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定位待遇。从而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不盲目求高,这才是正确的择业观。

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认识(优秀)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优秀)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样

就业形势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自身就业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的论文

对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