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十四孝事迹展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十四孝事迹展

张竹清 52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朋友张女士

获选理由:“守护生病的母亲”,这是一个简单明白的承诺,张竹清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两年来,他顾不上关心自己的妻子女儿,全身心地照顾病痛缠身的母亲。他不一定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却是母亲心里的好儿子。

事迹:两年前,张竹清办理了退休手续,从自己的家中搬来与行动不便的母亲伏凤英同住。为了治疗母亲的病,他花光了工作30多年的积蓄。一天一天过去,伏凤英老人的腿越来越不灵便,可老人并不害怕站不起来的那一天,她说:“因为我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会照顾我。” 刘嬉玲 53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朋友

获选理由:母亲瘫痪20年,刘嬉玲贴心地陪护着母亲,周到的照顾让母亲从未生过褥疮。母亲感言:“我有世上最孝顺的孩子。”

事迹:老人中风瘫痪后,老人的房间也成了刘嬉玲的房间,照顾母亲是她的生活重心。老人醒着时,刘嬉玲就为老人讲故事逗乐。老人瘫痪在床7年,体重一直保持在50多公斤,正常的三餐要吃一中碗的饭。老人一颗牙也没了,刘嬉玲就用剪刀把做好的菜剪碎和饭拌在一起喂给老人。 汪 霞 10岁 学生

推荐方:父亲病友

获选理由:父亲在工地上发生意外住进医院后,10岁的小女儿毅然承担起照顾昏迷父亲的重任。她超出同龄孩子的勇敢与对父亲真挚的爱令人感动。

事迹:小小年纪的汪霞一个人在病床边死心塌地照顾爸爸,甚至放弃了学业。病房里,她帮爸爸做雾化、擦洗身子,喂爸爸吃流质食物,小汪霞每天重复做着这些事。夜晚,为了帮父亲揩痰,小汪霞要起来五六次。小汪霞说:“我长大了一定会对爸爸好,他走不动了,我会买东西给他吃!” 师必学 72岁 医师

推荐方:青云街社区居委会

获选理由:尽管他现在也已步入暮年,可他始终不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0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着年迈的母亲,这种老养老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事迹:师必学的母亲99岁,师必学也已年过7旬。有人私下劝过他:“何必自己受苦,把老人送到福利院也是一样。”对此,师必学从不认同。他说:“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为老人做个全职保姆,亲历亲为,心里踏实些。”师必学把母亲当成家里的“宝”好好照顾着,甚至吃饭时都是先喂母亲吃饱后自己才吃。 许宝华 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北门社区居委会

推荐词:几十年如一日,一刻不离地照顾母亲,从没惹老人生过气。

事迹:母亲年纪大了,身边随时都需要人照顾,于是在1998年下岗后,许宝华就搬过来和母亲一起住,也把老公和儿子也带回了“娘家”。许宝华和丈夫靠打工为生,经济远远称不上宽裕,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家庭的温暖和谐。现在,许宝华每周都不忘带母亲去社区医院测血压,半个月测一次血糖。每天早上,还会带着母亲去翠湖、圆通寺散步。 林淑珍 71岁 退休干部

推荐方:社区居委会

获选理由:14年来,她悉心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从未骂过婆婆,她是中国孝顺儿媳的典型。

事迹:今年71岁的林淑珍14年来精心照料着如今已94岁高龄的婆婆王金秀。她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给婆婆倒掉便桶,做好早点,打好洗脸水,给婆婆穿好衣服,扶婆婆下床吃饭。尽管婆婆时常把大小便弄在衣服裤子上,她也从没有嫌弃过,或有过一句怨言,把婆婆收拾得干干净净。 王加能 36岁 公务员

自荐

获选理由:无论身在何方,他时刻心系母亲,母亲的快乐是他最大的慰藉。这份孝心平凡、真实。

事迹:从学校毕业,刚被分配到呈贡的部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老家把母亲接到身边,把母亲安置在家属宿舍。每天到午饭、晚饭时间,王加能都会抽空从军营到家属宿舍,为母亲做饭,陪母亲聊天。

去年,母亲生了场重病,3天之内失明,王加能一边带着母亲求医问药,一边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钱买了一套二手房,让母亲能和家人住到一起。他现在的愿望是:拥有稳定的生活,陪着母亲慢慢变老。 吴明霞 37岁 公司职员

推荐方:同事陈先生

获选理由:她每天除了要照顾自己年过七旬的父亲、前夫的母亲、现在丈夫的母亲外,儿子和丈夫也离不开她的关怀。她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家庭充满了无限温馨。

事迹:当她刚为人母,沉浸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时,丈夫却因一场车祸离开了她,但内心同样经受着痛苦折磨的她始终坚强地安慰着婆婆,鼓励婆婆坚强地生活。经历了家庭变故后,吴明霞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接纳了现在的丈夫,重新组建起另一个幸福的家庭。不论对两个婆婆,还是现在的继母,都关爱备至。她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使这个家充满了无限温馨。 沈桦秀 53岁 退休职工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从10岁起,她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顾家中的老人。从外婆、父亲,直到现在的母亲,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做到无微不至、毫无怨言。

事迹:母亲身体不好,1967年后就连年生病动手术,有时甚至不能走动,就连喝水都要人喂,全部由女儿照顾。沈桦秀为了母亲,连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都顾不上。

“女儿以前帮我们照顾外婆,后来照顾她父亲,现在又是我。她对长辈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而且从无怨言,我应该跟她说声谢谢!”母亲对女儿也充满感激。

周普仙 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照顾一个瘫痪病人需要耐心。但照顾一个瘫痪病人30年如一日,则非常人能及。30年中,周普仙对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份持久的爱值得称道!

事迹:周普仙还是个20岁的姑娘时,由于父亲过世早,照顾母亲的重担全压在她这个独生女儿肩上。30多年来,给母亲穿衣服、洗澡、剪指甲、喂饭、倒便盆,周普仙每一件事情都亲历亲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母亲卧病在床30多年,从来没长过疮,浑身上下随时都干干净净。

病床上的母亲周玉芝这样感叹,“我从头到脚都被她照顾得周周到到,这么多年了,她从不嫌我,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 张凤琼 (张家姐弟代表) 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张家5姐弟的孝心支持着母亲与命运和病魔抗争了24年。她们的孝顺和点滴关爱,也给母亲生活中增添了不少幸福的颜色。

事迹:从老伴1981年因病猝然离世起,张家姐弟们的母亲黄秀英老人的身体就垮了。接二连三的病痛折磨让黄秀英几近绝望,是孩子们忍住泪水,以最贴心的照顾把母亲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现在,老人已80高龄,虽然无法自由行动,但精神不错。老人现在居住在二姐张凤琼家中,每天早上,张凤琼都会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推到阳台,因为那里有孩子们为老人种下的五颜六色的花朵,那也是被儿女们孝心包围的老人幸福生活的颜色。

陈劲松 39岁 会计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她在生活中细心照顾母亲,母亲的心愿她尽力满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学会了孝敬老人。

事迹:陈劲松用实际行动孝敬着母亲,母亲喜欢书法、诗词、篆刻,她就开车接送母亲上老年大学。为了让母亲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她就亲手布置书房。在母亲70岁生日那天,她还专门买了国内的名砚送给母亲。平时经常花钱给母亲买衣服,一买就是成百上千元,女儿的心里总想着母亲。13岁的儿子也在她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孝敬老人。 张 毅 29岁 驾驶员

推荐方:女友

获选理由:为了照顾患绝症的病母,他把和女友的约会的地方选在母亲病房,谈恋爱也是在母亲病房,就为在老人剩下的日子多陪陪她,为她减轻些病痛带来的折磨。孝顺儿子的关爱让母亲的生命多延续了3年。

事迹:张毅认识女友纪梅是在母亲因患癌症已住院3年的时候。两人相爱后几乎没有单独相处的时间,张毅工作外的所有时间都陪在母亲身边。为了让母亲24小时身边都有人照顾,张毅向单位申请上夜班,与父亲轮班守护母亲。2002年5月份母亲李宝玉被确诊为子宫癌晚期,医生说只能再活3个月。从那时起,张毅就认为,除了多陪在母亲身边,为她减轻些压力,让她感受到温暖,别的已做不了什么。母亲很喜欢旅游,生病后不能出远门,但只要身体稍好,张毅就会带着她去农家乐坐坐,吃吃农家菜,散散心。这样细心体贴的照顾一直持续到2005年年底他母亲去世。 马丽辉 46岁 市卫生局公务员

推荐方:婆婆王琳

获选理由:儿媳对公公婆婆的照顾体贴入微,她的细致与贴心在当今社会非常难得。

事迹:2004年10月13日,与王琳相守52年的老伴过世后,坚强的王奶奶打点好行囊,打算搬到老年公寓去住。让王奶奶没想到的是,老伴去世当天夜里,儿子和媳妇就从原本三室两厅的房子里搬来和她同住,从那时起,儿子和媳妇代替父亲,给了母亲家的温暖,这一住就是两年。 杨英咏 15岁 学生

推荐方:市民

获选理由:人生百道,孝为先。当“老养老”的孝顺被我们传颂时,阳光少年杨英咏用稚嫩的肩膀撑起家庭,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毅力感动了整个中国。

事迹:杨英咏的妈妈涂焕英患严重的眼疾,由于涂焕英本来就患有内风湿疾病,她失明后,家庭就只能靠丈夫一个人来维持。2003年9月,丈夫以出门打工为由,不顾妻儿挽留一走了之,从此杳无音信。12岁的杨英咏没有向现实低头,他找来几块木板,做了一个擦皮鞋的小木箱,每逢周末,便背着鞋箱上街给人擦皮鞋。平日里他就到垃圾箱捡一些别人扔弃的塑料瓶等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贴补家用。

从12岁那年开始,杨英咏每天早早地起床,先给妈妈准备好饭菜后再去上学,一日三餐,他都亲手端到妈妈手中。晚上回家后,还要为妈妈擦身子、洗脚。涂焕英病重的日子,他背着她上医院,把作业搬到了病房。涂焕英经常淌着泪说,“我全靠这个娃娃了,没有他我根本就无法活下去。”

杨英咏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全国人民深受感动与震撼,很多市民纷纷为杨英咏一家捐款捐物。杨英咏时刻铭记着母亲的教导,唯有好好读书,才能回报给予他关爱的社会和那些好心人。 杨敏克 51岁 工厂干部 推荐方:家人

获选理由:“我能给外婆更好的生活。”20年前,杨敏克用这句话说服父母,把外婆接到自己家中居住,20年过去了,她用行动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她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孝儿。

事迹:杨敏克精心地给外婆营造了一个晚年生活的安乐窝,90平方米的家中,阳光最好、空气最通畅的房间留给沈庆华老人。照顾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脚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洗澡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无比的耐心和细心。20年里,杨敏克没有缺少过家人支持和帮助,孝顺让一家人更团结、更亲密。代替父母履行赡养外婆的责任,在她看来,不需要任何理由。 雷 鹰 35岁 警察

推荐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获选理由:女儿、妻子、母亲、警察、派出所所长,这些都是她要扮演的角色。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将这些角色都一一扮演好,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爱岗敬老的好女儿。

事迹:在父母眼中,雷鹰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她刚刚报名到文山参军,母亲就患上美尼尔氏综合症,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她便为了妈妈自学医术。平日,雷鹰总不忘给父母打上几个电话,出门在外仍对父母嘘寒问暖。打开家里的衣柜,印花的、刺绣的、绿色、棕色、黑色的,女儿为老人买的各种款式和面料的衣服挂得满满当当。每次出差或是逛街,看到好看的衣服,不论多贵她都会给老人买。周末休息,她还会带着全家去逛公园,只要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也会抽空带着父母去,有好东西首先想到的还是父母。

她也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好警察,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心,曾经资助受骗母女。过去在看守所工作时,她也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服刑人员。 周敏锐 39岁 工人 推荐方:前女友

获选理由:抛开自己的婚姻大事,不想连累别人,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的孝顺儿子。

事迹:周敏锐60多岁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几乎瘫在床上,是周敏锐一直坚持着,把母亲和家里的事安排得很好。在母亲生病这些年,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从未有异味。妈妈睡觉的床单和被单也是白白净净,一点污渍都没有。每天周敏瑞除了忙工作之外,就是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的生活、饮食,一个月还要花上几百块钱带母亲看病。至今,周敏锐都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婚姻大事,朋友给他介绍女朋友,他怕连累别人,都婉言谢绝,35岁还没有结婚。 马逢俊 43岁 警察

推荐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获选理由:身为一名出生入死的缉毒警察,虽然他不能常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但他工作尽心尽职,获得了无数荣誉,成了父母心中最孝顺的好孩子。

事迹:儿子的荣誉证书父亲用塑料薄膜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地收藏好,“孩子受过嘉奖8次,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荣获三等功三次……”掰着指头说儿子的成绩时,父亲眼里满是骄傲。“就算他不经常回家,但我们能理解,尽孝的方式不止一种,家庭观念在他心中从不淡薄。”

儿子出差一定会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让老两口不要记挂,而老人每次都会给儿子同样的祝福,还要嘱咐,千万别给我们买东西了。父亲说:“人民警察的工作需要的就是牺牲小家顾大家,只要他工作尽心尽职,就是我最孝顺的好孩子。” 杨树华 56岁 退休警察 推荐方:妻子

获选理由:当得知陕西农村的老丈母无人赡养时,他主动向妻子提出把年过八旬的老人接到昆明颐养天年,并承诺为老人养老送终。两年多来,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尝尽人情冷暖的老人重新展露笑容,重拾对亲情的信任。

事迹:2004年,杨树华和妻子李群英把老丈母从陕西老家接到昆明。在女婿家,多年来被亲生儿子互相推诿、虐待的老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耳朵不好,杨树华耐心地用各种手势和她沟通。每天很早,他便为老人买来热腾腾的包子馒头,老人在杨家连碗都没洗过一个。杨树华自己一件衣服穿了10多年,可给老丈母买东西从来都大方,知道老人靠女婿生活心里不安,他从来都不告诉老人各种营养品的真实价格。

夫妻俩细心的照顾让老人身体没出现过大毛病。有空的时候,杨树华还带着老人去翠湖游玩,让老人一点点熟悉这座城市。慢慢地,老人已经习惯了女婿的搀扶,并时常念叨,“我女婿好,比儿子都好!” 栾婉华 47岁 社区主任 推荐方:社区居民

获选理由:栾婉华是社区主任,她除了把日常工作做到位外,还把社区里的所有老人都当自己亲爹娘来照顾。社区居民都说,有太多要感谢她的话,因此想借这次推她参选孝顺儿女的活动,让所有昆明人都知道她的事迹,并向她学习。

事迹:在碧鸡社区,只要向居民们问起47岁的栾婉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这名普通的中年妇女是社区居委会主任,同时照顾着社区内286名老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栾主任就是他们的女儿。

在社区工作的2年时间里,栾婉华把所有的老人当作了自己的爹娘,在她付出辛劳的同时,她还收获着老人们的爱戴和社区居民的尊重。在看到本报举行的评选昆明十大孝顺儿女活动后,社区8名老人联名推荐了这位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女儿、给予社区老人们太多关爱的居委会主任。 张羽云 57岁 退休医师

推荐方:朋友

获选理由:她把别人给予过的帮助记在心底,再努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甚至认养了一位98岁的流浪汉,带给老人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晚年。

事迹:当得知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高益双在塘双路露宿街头长达4年,靠好心人的施舍和捡垃圾度日时,善良的张羽云把这个流浪老汉认为干爹,并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光阴飞转,老人在万福园养老院颐养天年快一年了。张羽云每月为老人花费700元左右,其中包括每月给敬老院的500元开支、给老人100元的零花钱,还有买去的营养品。除了金钱,张羽云给老人更多的是亲情的付出,只要有空,她就去看望老人,有时还会带上子女和小孙女。

李树鹃 42岁 个体经营者

推荐方:村民

获选理由:别人孝顺的是父母双亲,李树鹃孝顺的可是70多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花甲老人!6年的时间里,她每年的重阳节都会在自己的饭店里为当地老人们庆祝节日,或为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送礼上门,道一声节日问候。

事迹:从2000年起到现在,每逢敬老节李树鹃都会组织邻村的花甲老人到自己开的饭店过节。如果下雨,她会按惯例把备好的礼物给老人送上门,为老人送上一声节日的慰问。她还说:“大家尽心孝敬老人,才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树立孝顺美德。”

另外,李树鹃还资助了当地多名贫困学生圆上学梦,受助者中现在年龄最大的已经是云南大学大四的学生了;此外,她还自己出钱购买石料为当地村民铺路等。 赵 勇 23岁 军人

推荐方:某武警部队

获选理由:在部队里赵勇是一个好兵,在生活中赵勇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孩子。除部队外,赵勇的孝顺事迹还在当地村民中传开,军民都乐于传颂他尊老敬老的故事。

事迹:驻守宜良县汤池镇某地的武警战士赵勇,在2001年春天一次返回的部队的途中,偶然遇见摔伤的60多岁孤寡老人李清秀。从此,赵勇对李奶奶开始了漫长的救助。为了更好地接济这位老奶奶,让她安度晚年,小赵戒烟、向战友借钱,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

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校本教材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于丹解读新二十四孝标准文档

教学成果展解读

思想战线展英姿解读

大学优秀学生事迹展

二十四孝事迹展解读
《二十四孝事迹展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