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惜阳》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惜阳》有感

初初收到《惜阳》这本诗集的时候,略略翻了一遍,发现李忠利先生描写的多是较为日常的生活题材和景物,内容广泛平实,当时心里的念头是写一篇1千五百字对的评论应该不会很难。可是,在提笔的日子里,越读感受越深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李先生的每首诗里似乎都狡黠地藏着一个他自己的秘密,蒙着神秘的面纱,等着我们这些读者与之心意相通,进而揭开其面纱,发现藏在之后的或顽皮、或童真、或豁达的五彩纷呈的面孔。所以,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浅薄,越发想要探索这个神奇美妙的诗歌世界,只能用这粗浅的文笔谈一谈自己窥到的的冰山一角吧。

李先生自己在自序《蘸着泪水写快乐》中写道:“诗人,有着天生的忧患和悲悯,是一个蘸着泪水写快乐的人。这个乐,不是假唱,不是假摔,不是假动作。这个乐,真假瞒不过众生的眼睛”,我用自己的眼睛在字里行间中确实发现了李先生的“乐”,他的“乐”发自于内心,发自于他的那颗童真、火热的赤子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抱着这种态度,应对悲欢离合,或者老弱病残”,“抱着这种态度,走进创作焦虑,走出艺术瓶颈”。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被人誉为“诗中有画”,而我读李先生的诗时,同样有置身画卷的感觉,穿越千年,李先生也是一个出色的山水田园诗人吧,他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且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也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童真自然的人生态度。

以“秋夜听箫”篇的绝句《兰》为例,“空谷深山称野卉,登堂入室号仙姝。寻常雨后疏脂粉,自在风中练草书。”这一首绝句中描写的兰与我们以前接触的都疏为迥异,“诗仙”李白描写的是一株生于幽园的孤兰,明代的刘伯温描写的是长在深山,无人赏识,“露冷风清香自老”的幽兰,郑板桥描写的是不求闻达的贞兰,这些文豪眼中的兰无不幽玄高雅、超凡脱俗,象征了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的人格理想。屈原把君子比喻成兰花,做人正是要像兰花一样,要耐得住寂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富贵所惑,只为自己的内心。而李先生的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自在风中练草书”的兰,这种随风飘摇的状态被赋予的是一种豁达狂放的生活态度,令人不禁联想起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轻狂豁达,都是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这是旷达超逸的胸襟,这是清旷豪放的气概,这是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疏阔。即使历经风雨又如何,“冬寒霜雪零,绿叶恐凋伤”,但兰花“时至还自芳”。

除了《兰》,李先生其他诗歌也体现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欣喜于好雨时节的《谷雨时节》,关心民生,追忆往昔童年岁月的《童年小路》,以勇敢的姿态面对自然灾害的《海葵来了》,即使步入暮年也不忘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寸光阴的《惜阳》„„

品读着这些充满人生意味的诗歌,仿若自己正面对面地跟一个历经沧桑的智者交谈,他正耐心地教导我以何种姿态面对人生。

奉贤区庄行学校王敏

读《惜阳》有感

读《惜春纪》有感

读《阳明学述要》有感

《读董思阳创业史有感》

读阳光下的蜀葵有感

读阳光下的蜀葵有感

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感

读《阳光下的守望》有感

惜春记 红楼梦有感

读《阳光下的守望》有感[推荐]

读《惜阳》有感
《读《惜阳》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