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史为鉴

发布时间:2020-03-04 00:0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我党执政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我党继承和发扬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大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经验,提高掌握执政规律并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自觉意识,增强把握时局、判断时势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是党在执政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精神法宝。【关键词】以史为鉴 中国共产党 执政 精神法宝新中国后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在这一角色转变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误,但总的来说,成功是主要的,失误是次要的。这些成功的取得,与党始终注重“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后人借缅怀刘少奇之际,评价这段历史说:“他想到,全国解放了,我们党成了执政党,领导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多么艰巨的事业!因此,必须熟悉历史,借鉴历史,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汲取有用的经验”。新中国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重视“以史为鉴”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注重历史学习、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都热心于探讨和总结前朝兴亡盛衰、治乱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重视历史知识学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执政的道路上注意“以史为鉴”。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应该总结,从乌龟壳(指甲骨文)到共产党,这一段历史应该总结”。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胡锦涛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在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时期,这是对党的一个严峻考验。毛泽东曾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在胜利面前不要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不要重蹈李自成失败的覆辙。古今中外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党近90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党不断提高并强化自身执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江泽民曾指出:“怎么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全党同志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要首先和经常考虑的非常重大的问题。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全面研究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来进行总结和反思”。总之,建国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把能否做到“以史为鉴”提到关乎党执政生命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考虑。以史为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上的重要精神法宝历史上,党曾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党因此而成为广大人民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结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自身建设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正是依靠这三大法宝,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胜利。和平建设时期,尽管遭受过挫折和失败,但总的来说在执政的道路上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胜利的取得,离不开“以史为鉴”的精神法宝。历史经验证明,以史为鉴的传统精神在党的执政道路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经验。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提供的各种经验教训,党都引以为鉴。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派提倡“仁政”思想,主张对人民施“仁政”。历史经验表明,施“仁政”者则国家长治久安,反之则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以史为鉴,充分吸收这一思想,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主张施“仁政”。同时,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胸怀,对“仁政”作了辩证的理解,把其区分为“大仁政”和“小仁政”。“小仁政”指暂时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水平,“大仁政”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强盛国力,待这一目标实现之后,自然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采取了施“大仁政”的方法,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有些王朝在治国方法上刚柔相济、儒法并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治国方法被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充分吸纳,2000年1月,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就是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一个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联。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正是在历史经

验的基础上,党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中国共产党掌握执政规律并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自觉意识。历史和现实不能割裂,只有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才能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员干部若只关注现在,不关注过去,看问题容易片面化。正如毛泽东所说,“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规律是说不清的”,“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以史为鉴,党得出一个重要启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心向背是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早在1950年,朱德就曾提及:“要知道,天下是不能由少数人去包打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脱离了群众而能把天下包打下来的人物。如果你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本事很大,大到可以不要群众就能把天下打下来,那你不妨试试看,看你能弄个什么结果出来?我看结果不会有旁的,只能有一个:群众必然会把你抛弃掉”。江泽民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这样一条道路。”党正是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找到了自己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增强中国共产党把握时局、判断时势的主观能动性。当今时代,一个政党面对的客观形势往往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这就需要政党领导人具备“多谋善断”的素质,才可能准确把握时局,判断时势,最终作出正确的决策。三国时期群雄并据,政治风云瞬息变幻,毛泽东谈到这一段历史时,称赞曹操“多谋善断”,批评刘备、孙权、袁绍等人“多谋寡断”。他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曹操的判断力与决断力,吸取其有益的工作方法,增强把握时局、判断时势的主观能动性,他说:“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计划,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通过细致观察和认真分析,预测世界大战15年之内打不起来,于是作出了力争用18年时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胆决策(实际上只用了7年)。“*”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冷静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江泽民说:“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多谋善断的道理,也懂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害处。成都的武侯祠里有一副对联,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善于审时度势、果断决策。”2003年11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话,要求党员干部“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规律性趋势,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幼年、青年和壮年期,已经到了成熟期,这期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党一方面把成功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另一方面又敢于正视失败,勇于承担并检讨历史上的错误,体现了共产党人宽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气魄。毛泽东说:“研究中国党的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邓小平说:“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江泽民说:“人类的历史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更替,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目前经历一些挫折,从历史的长河看,不值得大惊小怪”。胡锦涛说:“做到对的就坚持,不够的抓紧弥补,错了的赶快改正”。共产党人正是依靠这种胸襟和气魄,才在执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这种胸襟和气魄来自于共产党人以史为鉴、总结反思历史正反经验的优良作风。结 语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下的梁州地方首领张骏不忘故国,向东晋皇帝上疏说:“先老消落,后生不识,慕恋之心,日远日忘”。这是在告诉我们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不要淡忘历史,应该继承和弘扬前辈的志愿。董必武1959年视

察中央档案馆时写了一首诗,认为档案工作的作用在于:“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古为今用,功同史册”,最后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察往知来”。毛泽东也说:“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善于吸取和总结历史经验,把“以史为鉴”视为自己执政道路上的一大精神法宝。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政法学院)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

以史为鉴[版]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 清正廉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 警钟长鸣

以史为鉴 温故知新

以史为鉴(一)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以史为鉴免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