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疫情报告的种类和时限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疫情报告的种类和时限:

(1)报告病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病种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茵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报告时限: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皆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时,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法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在核实疫情之后立即向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发现乙类传染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时。在城镇应于12小时内,在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

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

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及时限要求

行政许可资料目录和时限

法医鉴定时限

备案时限

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

艾滋病疫情报告内容和做法

访谈法种类和注意事项

疫情报告的种类和时限
《疫情报告的种类和时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