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史记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第一单元 以国家利益为先

[学习目标] 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借助烘托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相关材料:

(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文学常识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二)晁错生平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曾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由于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的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举兵发动叛乱,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时,景帝畏于

1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七国连兵,遂错将他处死。

大约在任博士期间,他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指出:一个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留传后世的功业,关键就在于通晓“术数”,即治国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君主必须懂得怎样统驭臣下,使得群臣“畏服”,懂得怎样听取下面的奏报,而不受欺骗和蒙蔽;懂得怎样使万民生活得安定并且得利,那么海内就一定服从;懂得怎样使臣、子以忠孝事上,那么臣下和子女的品行就完美了。

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多次上书给汉文帝,提出抗御匈奴的方略,汉文帝很赏识他的才学,采纳了其中很多建议。

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文帝命令朝廷各部门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也应一些大臣的推荐应策。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征询,这叫“策问”。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对策为第一。晁错的《举贤良对策》成了西汉一篇著名的政论文。

晁错的对策,深得文帝的嘉许,因此,文帝就把他由太子家令提升为掌管议论政事的中大夫。

西汉的诸侯王问题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子侄幼弱,便大封同姓王以镇抚天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一半。而且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设置官署,自己建立军队,国内的租税也都归自己,如同周朝天子下面的诸侯国一样。当初的设想是假如遇到外敌或是朝中有奸臣作乱,这些诸侯王便可以带领自己的部队入京勤王。可是后来这些祸患消失了,诸侯王的势力反倒对汉朝的中央政权构成了最大威胁。汉文帝时,已经有诸侯王反叛,虽然马上就平息了,但先兆已见。所以贾谊当时在一篇奏疏中就痛陈利弊,要求汉文帝及早解决,方法是“众建诸侯而削弱之”,也就是把大的诸侯国分成若干小的诸侯国,分给诸侯王嫡子嫡孙以外的子孙,如果子孙没有这些,就先把未封的国土空着,这样中央不侵夺各诸侯王的一寸土地,而诸侯王的势力却无形中被削弱了。

应该说贾谊既有先见之明,方法也很正确,可惜汉文帝认为自己的政权还不够稳固,所以厚施仁惠结天下人心,不愿因削藩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搁置未办。后来武帝时,主父偃把贾谊的这套方法加以完善,就成了“推恩令”。而武帝终于借此解决了诸侯问题。晁错在诸侯王问题上的看法是和贾谊不谋而合的,他继贾谊之后,再次提出削藩,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爰盎和不少大臣、功臣则持反对态度。汉文帝见反对的大臣太多,且大多是掌握实权的人物,便没有采纳。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晁错因受景帝宠信,先是被任命为内史,主管首都长安的行政管理工作。晁错多次请求景帝单独召见自己,和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幸超过九卿。晁错仰仗景帝的宠幸把法令制度该改的都改了一遍。这自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可是这些人看晁错正独邀主宠,无人敢于发难。

不久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他便在此时向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凡诸侯有罪过的削其支郡。凡是犯罪有过错的诸侯王,削去他们的支郡,只保留一个郡的封地,其余郡县都收归朝廷直辖。

这个《削藩策》一提出来,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景帝下令,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共同议论,大多数人知道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的,因此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最后,景帝决定: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

2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豫章郡和会稽部。随后晁错又修改了关于诸侯王的法令三十条。诸侯王都喧哗起来,联合在一起准备武力抗拒削藩,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使晁错被处死。

晁错针对当时匈奴不断侵扰西汉边境的情况,在人口问题上最重要的主张是移民戍边。他认为把内地居民迁往边地,既可以对他们进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有利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又可以“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节约朝廷开支,改变“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的状况。

为了使内地居民愿意到边地去,去后又能“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他制定了多条有利于移民的政策。

移民戍边,在晁错以前虽然早已实行,但大多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而他不但第一次提出要用经济措施来鼓励移民,同时对移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命安全又考虑得这么周到、具体,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其次,他主张把人口迁往边地,固然主要从军事的目的出发。而不是从人口的合理分布出发,但因他第一个从理论上对移民戍边进行了阐述,这对后代一些封建思想家主张把人口从稠密地区移往宽旷地区,是有很大影响的。

第一课时

【重点实词积累1】

1、使人遗赵王书 送(动词) .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交换(动词) .

3、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复(动词) .

4、窃计欲亡走燕 逃跑(动词) ..

5、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谦词) .

6、臣舍人相如止臣 劝阻(动词) .

7、燕王私握臣手 私下(副词) .

8、其势必不敢留君 情势(名词) .

9、而束君归赵矣 捆绑(动词) .

10、则幸得脱矣 能够(能愿动词); 脱,避免(动词) ...

1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理亏(名词) .

12、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动词) .

1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给。。。看 .

14、璧有瑕,请指示王 玉上的斑点(名词) 指出来,给„„看 ...

15、相如因持璧却立 退后(动词) .

16、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触犯,冒犯(动词)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动词) 增强敬意 ...

18、礼节甚倨 傲慢(形容词) .

19、乃辞谢 道歉(动词) .20、决负约 ,不偿城 违背(动词) .

21、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动词) .

2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动词) .

2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显露,显出 .

3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2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结束(动词) .

25、赵王鼓瑟 弹奏(动词) .

26、左右皆靡 倒退(动词) .

27、相如引车避匿 调转(动词) .

28、臣等不肖 没有才能,无用 ..

29、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学习(动词) .30、天下无治《尚书》者 研究(动词) .

31、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征召(动词) .

32、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原来的 .

33、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学(动词) .

34、以其辩得幸太子 口才好 .

35、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晋升官职 (动词) .

36、公言善,吾亦恨之 好(形容词) .

37、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喜欢(动词) .

38、力未有以伤 中伤(动词) .

39、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罪(名词) .40、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奏章(名词) .

41、丞相谢 谢罪(动词) .

42、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小辈(名词) .

43、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痛恨(动词) .

44、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穿上 .

45、吾去公归矣 离开(动词) .

46、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晋见(动词) .

47、内杜忠臣之口 堵塞(动词) .

48、公言善,吾亦恨之 遗憾(形容词) .

49、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处所(名词) 50、吴楚罢不

撤退 .

51、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闭口不说话 ..请同学们将《廉颇蔺相如列传》、《晁错》里你认为的其他重点实词积累在下面:

第二课时

【重点实词积累2】

1、面折大臣于朝

驳斥(动词)

2、上欲自持兵救贾姬

兵器(名词)

3、都伏上前曰

跪(动词)

4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4、亡一姬复一姬进

失掉(动词),进献(动词) ..

5、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

难道 .

6、陛下纵自轻

纵然

7、上还,彘亦去

离开(动词) .

8、由此重郅都

器重(动词)

9、两千石莫能制

制服

10、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授予官职(动词) .

11、公廉,不发私书

公正廉洁(形容词),打开(动词),个人的(形容词)

....

12、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接受(动词)听从(动词)

..

13、已倍亲而仕

做官(动词)

14、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本来,尊奉(动词),顾及(动词)

...

15、郅都迁为中尉

升迁(动词)

16、丞相条侯至贵倨也

傲慢(形容词)

17、而都揖丞相

作揖(动词)

18、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薄

征召(动词),到(动词)

..

19、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谢罪(动词)

.20、而都禁吏不予

给(动词)

21、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暗中, 给 (动词)

..

22、以危法中都

中伤(动词) .

23、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带领(动词) ,直到 ..

24、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难道 .

25、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逃(动词),恨(动)

..

26、道必更匈奴中

经过(动词)

27、传诣单于

到„„去(动词)

28、汉肯听我乎

允许 .

29、然骞持汉节不失

丢失(动词)

.30、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随从者, 逃(动词)

..

31、唯王使人导送我

希望 .

32、大宛闻汉之饶财

丰富(形容词)

33、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赠送(动词),尽

...

34、康居传致大月氏

转送(名词) .

35、殊无报胡之心

根本 .

36、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离开,只有 ..请同学们将《郅都》、《张骞》里的其他重点实词积累在下面:

第三课时

【积累重点虚词】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只,只不过

《廉蔺列传》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不过,表轻微转折

《廉蔺列传》

5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3、必

王必无人/大王必欲急臣:倘若,如果

《廉蔺列传》 我见相如,必辱之:一定,必定

《廉蔺列传》 道必更匈奴中:必须

《张骞》

4、固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蔺相如固止之:坚决

《廉蔺列传》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实在

《晁错》 晁错曰:“固也„„”:本来

《晁错》 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当然

《郅都》

5、独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表反问

《廉蔺列传》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只

《晁错》 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只有

《晁错》 临江王独非忠臣邪:难道

《郅都》 6•、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夫赵强而燕弱:连词,表并列,不译 •2而君幸于赵王:连词,表递进,并且 •3而束君归赵矣:连词,表递进,反而 •4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连词,表并列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6城入赵而璧留秦:连词,表顺承,就 •7且秦强而赵弱:连词,表并列,不译

•8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连词,表假设 •9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连词,表因果,从而 •1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地

•11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连词,表递进,而且 •12不如因而厚遇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1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就 •14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连词,表转折,然而 •

而位居我上:连词,表转折,却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连词,表目的,来 •16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连词,表转折,然而 •17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连词,表转折,却 1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表并列,不译 《郅都》

••19已倍亲而仕:连词,表目的,来 •20而都揖丞相:连词,表转折,却 •21而都独先严酷:连词,表转折,却

22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连词,表修饰,……着

连词,表假设,如果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23而都禁吏不予:连词,表转折,然而 •24而便道之官:连词,表递进,并且

《张骞》

•25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连词,表转折,却 •26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连词,表递进,并且 于(介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以勇气闻于诸侯:在 •2而君幸于赵王:被

•3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和 •4拜送书于庭:在 •5设九宾于廷:在 •6乃设九宾礼于庭:在

•7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在

•8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给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10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11使不辱于诸侯:被 •12会于西河外渑池:在

•1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14况于将相乎:对,对于

•1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对,向 《郅都》

•16郅都者……面折大臣于朝:在

7、其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这个 其势必不敢留君 这种

乃使其从者衣褐 他的 其势不俱生 这种 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 他们的 以其辩得幸太子 他的 以其头为饮器 他们的

8、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 因跪请秦王 趁机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 通过 因上便宜事 趁机

因欲通使 于是就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趁机 • 7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请同学们将文本中你认为重要的其他虚词积累在下面:

第四课时

一、通假字

⑪可予不:不,通“否”。 ⑫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⑬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⑭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秦自缪公以来二十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8)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同“洛”洛阳 .(9)由此与错有卻 同“郤” .(10)吴楚罢不 通“否” .(11)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通“猝 .(12)野彘卒入厕

“卒”通“猝”,突然

.(13)已倍亲而仕

“倍”通“背”,离开 .(14)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

“象“同“像” .(15)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通“向” .(16)诚得至,反汉 通“返”,返回 .(17)为发导绎 通“译”,翻译 .(18)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通“腰”,衣腰 .(19)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通“傍”,靠近.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使臣)

⑤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派遣)

⑥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 (派遣,使臣) ⑦乃募能使者(出使) ⑧汉何以得往使(出使) ⑨唯王使人导送我(派遣)

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8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4、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①而君幸赦臣(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6、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以郎事孝文帝(凭借)

⑦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表目的,来) ⑧以危法中都(用) ⑨以其头为饮器(用) ⑩骞以郎应募(凭借)

汉何以得往使?(凭借) ⑾又自以远汉(认为)

7、治:

天下无治《尚书》者

研究(动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整顿,训练 .明于治乱

安定,太平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对付,抵御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治

此为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仪哉!

讲求,研究

8、征:

怪其无征

效验,验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征伐,发兵讨伐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征收

9、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善良;好心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羡慕

三、古今异义 ⑪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指妃子、姬妾和近侍之臣。 ....⑫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⑬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进,上前进献 ..⑭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的原因;亲戚,近亲及姻亲. ....

9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6)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7)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8)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9)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10)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11)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12)因上便宜事 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今义:方便合适 ..(13)上目都,都不行

古义:没有动

今义:不中用。 ..(14)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古义: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15)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16)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古义:不如朝谢恩而直接赴任 今义:近便之道

..(17)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古义:不须请示而灵活处理

今义:方便合适

..(18)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古义:要旨

今义:要点,要求

(19)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古义:十三年

今义:年龄

(20)上目都,都不行

古义:没有动

今义:不中用。 ..(21)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古义: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22)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23)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古义:不如朝谢恩而直接赴任 今义:近便之道

....古义:不须请示而灵活处理

今义:方便合适

四、词类活用 ⑪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④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上,奉上,进献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在怀里藏着 ④畏罪自重---犯罪

⑤上目都,都不行

用眼睛示意(名词活用作动词 ⑫名词作状语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②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③西走数十日 向西 ⑬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大王必欲急臣------- 使臣急 .⑤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⑭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10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匈奴患之 以···为祸患 ④既臣大夏而居

以···为臣 ⑤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以为„„奇(意动用法) .⑥太子善错计策 认为„„善(意动用法) .别疏人骨肉 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当先斩以闻 使„„知道(使动用法) .内杜忠臣之口 对内(名词做状语) .外为诸侯报仇 对外(名词做状语) .错乃穿两门南出 向南(名词做状语) .面折大臣于朝

当面(名词做状语)

.(5)为动用法 ①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为„„而死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

犯罪(名词活用作动词)

.匈奴素闻郅都节

有节操(名词做动词)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向西(名词做状语)

唯王使人导送我

做向导(名词作动词)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使„„称臣(使动用法)

(6)形容词作动词

①皆言匈奴破月氏王

攻破,战胜

第五课时

一、文言句式 ⑪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且相如素贱人 ⑫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⑬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庭 (4)省略句

①秦王坐(于)章台见相如 ② 传(之)以示美人及左右 晁错者,颖川人也 (判断句)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状语后置)

11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被动句)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判断句)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省略句)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省略句)

郅都者,杨人也

(判断句)

面折大臣于朝

(状语后置)

陛下纵自轻

(宾语前置)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薄 (被动句)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省略句)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省略句)

张骞,汉中人

(判断句)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定语后置)

无与共击之

(省略句)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省略句)

汉何以得往使?

(介词宾语前置)

若欲何之

(宾语前置)

而为匈奴所闭道

(被动句)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被动句)

复为匈奴所得

(被动句)

二、翻译句子。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第六课时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12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3、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4、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5、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

6、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7、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8、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至行法不避贵戚。

9、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10、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11、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12、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13、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14、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第七课时

【人物形象】

一、请写出下列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筛选出表现这些人物的信息。 蔺相如、廉颇、晁错、郅都、张骞 示例:

(一)蔺相如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使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机智胁秦王击缶,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13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迫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量过人。

3、爱国、忠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二)廉颇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己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

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

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于认错的精祌。

二、试分析《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示例1: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是如何塑造蔺相如这一人物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成功的塑造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能言善辩、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思想品格。同时用寥寥数语塑造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的光辉形象,此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下列几种手法,使二人成了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

14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证明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宦者令缪贤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贵一贱,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下来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三)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完璧归赵”中写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只寥寥数字,却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蔺相如的神态、动作,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渑池会”中,写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里一个“前”字,一个“跪”字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强、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

蔺相如有智谋,有勇气,善于言辩,爱国,待人宽厚,有大局观念。廉颇,有勇力善战,爱国,为人坦率,知错能改,也有眼光和决断(这一点可能需要提示)。

示例2: 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1)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2) 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

(3) 通过反面衬托和侧面烘托表现人物。

第八课时

一、请在蔺相如、廉颇、晁错、郅都、张骞这些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人物,撰写一副对联概括其性格特征,并在班内交流。 示例:

15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1、蔺相如:

使诸侯、叱秦王、亦智亦勇是真英雄; 怀国家、让廉颇、能屈能伸乃大丈夫。

2、廉颇

攻城拔寨,赢得威信镇帝国; 负荆请罪,留得美名传千古。

3、张骞

丝绸之路手中开,西域风情眼底来。 博望封侯君莫羡,胸怀锦绣几人裁。

参考答案 写蔺相如的:

1、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 横批是‚一心为国‛

2、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 横批 ‚汗马功劳

3、持璧睨柱叱秦王,智勇双全;引车避匿让廉颇,心怀天下

4、智勇双全,留完璧归赵美誉;虚怀若谷,传将相和欢佳话

5、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 写廉颇的:

1、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真是常胜大将军;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 实乃坦荡大丈夫

2、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负荆请罪,心系祖国胸何宽! 合写蔺相如廉颇的:

1、将相齐心抗强敌 谱千秋佳话 ;文武协力保国家 传万代美名

2、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3、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4、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5、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6、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7、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8、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16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二、积累素材

本一单元所选各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既有顾全国家大局的廉颇、蔺相如,也有为国忘家的晁错、郅都,还有矢志为国、不辱使命的张骞。这些人物的哪些特点最打动你哪?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蔺相如的 ,廉颇的 ,晁错的 ,郅都的 ,张骞的 是值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三、练笔空间(请任选一题完成)

1、请任选文本中的一位人物,为他写段50字以上的颁奖词。

2、请在文本中任选一位人物,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四、请同学们按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方式出一套题。出完后同桌互做,小组推荐出好的,供全班做。

五、拓展阅读

关于廉颇蔺相如的诗: 《七绝•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唐]李白

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 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

17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 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 相如章台巅,猛气折秦嬴。 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

关于晁错的诗: 《咏史上•晁错》 [宋] 陈普

谁人能夺伯氏邑,何德敢隳三子都。 内史自侵汉家庙,未须削楚更衰吴。 关于张骞的诗: 《七律•咏张骞》 汉朝社稷历烽尘, 出域排忧多毅臣。 踏破关山惊塞马, 凿开丝道沃胡民。 八千里路死生泪, 一十三年沦落身。 衣烂归来留壮色,

长教豪杰敬如神。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

杜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咏史上〃张骞》 宋 陈普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 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负荆的英雄

——再读《廉颇蔺相如列传》

眼前又一次弥漫起温热的气息,又一次在诵读中气塞声咽语不成句,我的泪也又一次落在了书页上。忽然有了一种冲动,隔着千年飘摇的风雨,我真的很想拥抱一下你这征尘满衣的燕赵赤子,拥抱一下你这可敬可爱的老人。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年事已高,须发如雪的老人,背负着荆条,重重地跪了下来,为自己曾经的狭小气量,为自己曾经的追名逐利,为自己曾经任性使气,你这德高望重果敢决绝战功赫赫

18 《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001

的老将军,跪了下来!铮铮铁骨扣击着大地,振聋发聩。你的身躯矮了下去,而灵魂却愈来愈高大,任历史的烟云倏忽迷蒙,尤自千年屹立,清晰巍峨。

由于完璧归赵,由于渑池之会,劳苦功高的蔺相如理所当然地加官进爵了,由一名身份卑微的门客,成了‚位在廉颇之右‛的上卿。从古至今,嫉妒,就是一粒埋在心底最隐秘处的种子,会随着别人的成就而疯长。面对蔺相如的平步青云,面对举国上下的欢呼雀跃,或许是因为嫉妒,或许是出于不满,反正你要发泄一下了,你要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后生晚辈——自己是如何的出生入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而你,怎么可以仅凭三寸之舌,就把官做得比我廉将军还大呢?!可是,你心目中最具杀伤力的发泄方式也不过是宣言辱之,也不过是引车拦路。漠雪磨砺过的秉性太过正直,朔风涤荡过的襟怀太过坦荡,以至容不下丝毫的尘垢,你不去勾心斗角,也不会权术阴谋,任何卑劣龌龊的手段你都不会用。你用整个赵国都能听得见的声音‚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我分明看到,你这高大傲慢不可一世的大将军,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啊,一个可爱的不肯服输的孩子啊!你赌气追着同伴要一试高下,你亮着嗓门满大街喊着,用率真地近乎幼稚的声音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有多少斤斤计较曾使得两败俱伤?有多少勾心斗角曾使得身败名裂?又有多少倾轧报复最终会灭家亡国?那些滋生在心灵角落里的阴暗啊,曾使得多少苦心经营的伟岸在瞬间倒塌?曾使得多少终生锻铸的辉煌在顷刻黯淡!在仕途上,在名利中,古往今来,还能有比这更磊落的嫉妒方式吗?错得如此莽撞,悔得如此真诚。坦坦荡荡真君子,凄凄惶惶是小人!负荆请罪是大英雄气概,深深跪拜乃好男儿本色!

史书煌煌,我能看得见你是怎样的叱咤风云骁勇无敌,我能读得懂你是怎样的心怀澄澈光明磊落。当小人的谗说冰封了你热切的期待,当征战疆场马革裹尸的希望成为了泡影,当壮心尤存英雄暮年的悲怆在史书中回旋,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曲来自天际的苍凉,那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千秋英雄在,廉颇何曾老!

丝路之父——张骞

站在塞北的大漠高原上,任呼啸的寒风吹散你的头发,任漫天的黄沙迷茫你的双眼,在它的上空,一串串驼铃的声音悠然响起,一个模糊的影子隐约闪现……

你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新婚妻子,你也有飞黄腾达的事业前途,你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交往于贤士达贵之间,然而这一切你都没有得到。

一道诏令使你原本应有的全部放在责任之后,放在使命之后。你明白你是大汉人,你应有铁血男儿的意志与不屈,应承担起统一天下,扫尽匈奴的责任。于是你放弃了闲适安逸,放弃了亲人相聚,毅然接受诏命,带领大汉使者去开拓一条漫长而遥远的路。

大漠狂风中,你拥有的只是一骑一鞭一行囊。然而,你的行囊早已空空如也,马已瘦弱不堪,你忍着饥渴,顶着风沙侵袭,在沙漠中艰难地爬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带领大汉使者走出荒漠,完成大汉天子的使命。在烈日下,在狂风中,在饥渴难耐中,你

19 制作人:齐河一中高二语文组

把关人:王新岳

以马尿为水,以马肉为食,终于走出了荒漠。可是你悲剧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匈奴单于一次次想要诱降你,大使之间一次次地争吵,还有你们一次次预计的逃亡的失败,这都让你悲愁万分。你哀叹,张骞你何时才能完成使命,回到大汉,再见天子龙颜啊!你忧伤,和你同来的使者一个个不是背叛就是被害,你怎么向天子交代!你默然,你愤然,你一定要冲出这囚笼,走出这牢狱!是的,你成功了,你逃出了匈奴之地,周游于各国探求风俗地理农作物等学问,你用几年心血终于完成了它。可是你不知道,你的忠心竟被小人诬蔑,大汉天子也开始怀疑你是否还会回来。循着你走过的漫长的丝绸之路,携着你用血泪交织浇铸的真经,擎着那挂着大汉标志的旌节,扶着发出令人心颤的声音的驼铃,你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见到了日月思念的龙颜!你颤抖的声音在那一刻凝固了,让所有大汉人震惊,让所有大汉人垂泪。你完成了历史的使命,走出了丝绸之路。

张骞,你让大汉真正地懂得了什么是忠。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西风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黄沙,丝绸也带不走那悠扬的驼铃;当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往事,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

史记学案55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

《史记》选修教材考点复习学案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摘抄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后感

史记学案
《史记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