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学习经验谈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8: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学习经验谈

毕伊鹤

高考前的两次统考,作文都是58分,高考语文135分,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上了十二年学,最爱语文课。三年高中,语文也是最利于“偷懒”的一门课。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中学的所有科目,语文当属与课外知识关联度最高、给予人的自由度最高、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了。因此,以我之见,学习语文不须学得太“苦”,而应凭借自己的兴趣、创造力和恰当的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享受中学习。与其它科目不同,“学语文”并不等于猛背语文课本外加狂做练习题,语文不仅要“学”,更要“养”。做习题跟着课堂走也就差不多了,课本也只是一个大纲,它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非语文学习的全部材料。一个人语文水准的长进,一定离不开阅读的“蓄养”。阅读又包涵了两方面,一是“量”,一是内容与深度。

作为青年人,读书首先要追求的就是“博”,要有相当的阅读量。学习语文,文学、史学、哲学甚至是语言学、心理学的书籍,都应涉猎。一本书哪怕不能通读,撷取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读读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坐拥书城、遍观群书的收益,是终日对着几本书焚膏继晷(guǐ) (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也得不来的。以是观之,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韩退之“含英咀华”,在这里都是殊途同归的。多多益善才能触类旁通,书读杂了,才能激发人的思考——这在下文会着重提到。

如今的出版业这样发达,不太冷僻的书都能买到,一座“书城”几年便能拔地而起。然而,纵使买书如山倒,读书依然如抽丝,何也?一是时间问题,课业繁重,这可没办法;一是未能构筑出体系,理不出头绪,这里我倒有点小经验。读书体系的建筑,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恐怕需要整个青年时代来完成,甚至是一辈子。说到底,“体系”的构建是不能不在“书城”摸爬滚打的,只不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可以加速这个进程罢了。章太炎、胡适、吕思勉、顾颉刚、严耕望等等诸位大家,都有大量书目举要和关于学习方法的议论,详简不一,互有短长,都应买来一读,以资借鉴。其实,假若实在抽不出时间读这些专著,如前所述,干脆以语文课本为纲。今日学了《兰亭集序》,回家就翻翻《晋书》;明日学了《滕王阁序》,就查查新旧《唐书》,甚至是《唐才子传》。课本上的《报任安书》是“删节版”,课后就找“完整版”来读;课上学了《再别康桥》,课下就“八卦”一下徐志摩的朋友圈子。长此以往,大量的知识就积累下来了,作文时自然能旁征博引了。语文老师们在这方面会有引导,甚至会印出讲义,大家一定要用心研习这些内容。

至于阅读的深度和内容,也应有相当的要求。取法乎上,仅能得其中;取法乎下,哪里能有收获?沉浸于畅销书和通俗小说中,不能说毫无益处,只是作起文来难免格调不高,治起学来难免眼界狭隘。然而,一上手就抱着《尚书》呀,《纯粹理性批判》呀硬啃,也不见得有成效——读不懂就不要硬读的道理,可见于许多大家的经验之谈中,尤为我辈初学者的大忌。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阶梯式增加自己的阅读难度,才最有效率。

除了阅读,记诵也是语文学习中绝不可少的。从初中到高中,“背”这个字眼被鄙视了一路,并在文理分科之后成为文科生的独特标志。这真冤枉了小“背”!“背”不等于“死背”,尤其是语文的“背”,是在念叨声(或者说是朗朗书声)中体味文辞的优美、字里行间的哲理,可比机械性的“死背”要容易多了。同时,“背”也是写起文章来文笔老道、言之有物的要诀。从初中的写作开始,我们就开始力避儿童

语言,以风格鲜明的文学语言作为目标。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是在读和背中练就的。背得越多,知识越多,牵涉出来的思考也就越多。有了文采、事例、议论,能不下笔有神吗?“背”也分为“粗背”和“精背”。如果做不到厚积薄发,为了作文背事例已是下策,非背不可时,尽量选择古籍、名篇中的段落来精背,白话文的事例记住了时间人物地点,粗背即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没在小时候熟背四书五经。高中的时间又紧,不可能将读过的好文章统统背下。所以,就需要我们极用心地读,潜移默化地记,这也可称作一种粗背。譬如通读完李贺的所有马诗,我可能只记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之类几句经典的,同时对这位“诗鬼”产生了点新的认识。后者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前者则可直接用于文章当中,同样有“旁征博引”的效果。

再论“精背”。我想,还是要以古文为主。“语文”就是“国文”,学好通行中国几千年的文言文后,写好通行几十年的白话文自然不在话下。背一篇文言文,可多方面受益。论据与文辞的积累就不必再说,学好文言文,对于文章的整体驾驭也是大有裨益的。对我个人而言,我写议论文有容易流于枯燥的毛病,而《庄子》就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庄子》中多以人物对话展开议论,将审美精神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常用类比式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清晰而不拘一格。这些都是从“三段论”开始学习写议论文的我们所欠缺的。至于古典文学对一个人心性的培养、人生的指导、民族心理的养成自不待言,也不是我这种水平能说明白的。

除了阅读、背诵,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读了、背了这么多,如果不加思考,就是“学而不思则罔”了。在治学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表现为思考。虽然思考被中学阶段的一些文科课程长期摒弃,但从初中到高中,语文从来离不开思考。思想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我们如果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贯注有相当深度的思考,无论这思考是针对自己的生活,还是针对时事、历史,甚至是针对某些思想本身,哪怕自己的思考不完善,那写出来的文章也称得上是言之有物的好文章。我个人不太赞成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当然这里说的是普通意义上的“藻丽”,在对文学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那种品格极高的藻丽文章不在讨论范围内),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但想要再有较大的提高就比较难了,文章的“品格”也难再提升。多写有思想深度、结构性强的文章,可以较快地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驾驭力,也为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难免遇到的一篇篇论文、报告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的时候,由于考场时间限制等原因,我们不能无节制地“思考”自己的话题,这时就得来点“投机取巧”的办法了。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点的积累,尤其是那种独特又不过激的观点。我就经常“剽窃”民国一些大家的观点。古人的思想文字和白话文已不在一个语境中,可以适度引用却难以大规模地“渗透”。而民国人的思想既受传统文化熏陶又有科学精神,符合现代人的语境,时常让人眼前一亮。受了几十年政治运动洗礼的我们,如今回首旧日的大师,发现他们的观念竟然是如此新颖独到。我想,这些“民国思想”应该会越来越“时髦”,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大众文化,或多或少的都有这个趋势,而“阅卷老师”也会越来越欣赏。我个人比较喜欢“渗透”胡适、梁漱溟和钱穆的思想,“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与黑格尔的史论也很好用。很多时候,当我们真能将这些思想融汇进自己的文章里,我们对其理解也更近一层,许多“原创”的思想也紧随其后地流涌甚至是喷薄而出。

说了这么多学习经验,自以为已是撇弃虚浮之辞,只留下大实话,不知看官满意不满意。下面要谈的或许有点“玄”,然而并不“虚”——无论是阅读、背诵,还是思考,原动力都在于自己的兴趣。我也弄不懂一个人为什么会对某件事有“兴趣”,这个东西产生于混沌中,却对做事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兴趣的培养,或许我只能姑妄言之——多一些好奇心,少一些惰性吧。相信我们对于语文的兴趣是很容易培养的,毕竟我们可是文史底蕴深厚的老牌优秀民族啊。(所以说古典文学绝对让人的民族精神爆棚。) 一旦有了兴趣,什么都不是问题,读啊背啊想啊都是乐在其中。我小时候也没背过四书五经,不过是看点《海底两

万里》之类的东西,真正读上正经书是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才渐渐有了“体系”的雏形。然而回首学习历程,每年的的进步都很明显,这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也是一个求索者,可能比学弟学妹多走了几步,也多摔了几跤。如果能给一同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一点帮助,助他们早日“居上”,我实在感到无比欣慰。学弟学妹们好好学咱的“国文”,老牌优秀民族也就“斯文在兹”啦!(笔者果然毫不掩饰自身的爱国主义形象。)

高中语文学习心得

郐斌(市直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深知自己的语文学习还差得远,但还是有些经验愿意和大家分享。希望同学们能从我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如何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首先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看电视,字幕中经常出现不认识的字,在配音和影像的辅助下,我们大致了解这个字的含义,之后反过来,记住要表达这种意思时可以运用这个字形。这就是模仿和积累的很好的例子,只不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这样简单的积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但是这个例子给我提供了一种思路:学习语文必须放在相应的情境中。高考试卷前六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字义、标点和语法结构等方面,我曾经以为把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死记硬背就可以做好。然而,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巨大并且低效的工程。后来我换了一种思路,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在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易混淆易错的语文元素,无论是语法还是字词。凡是看到书本和生活中有人犯错的那就是易错的,我就将它积累下来。无需积累错的用法,只要正确的就好。利用工具书,先把知识点记下,再记两三个例句,整理到笔记本上。虽然过程有些麻烦,但它做到了从语境中记忆,让我能够把它们从死板的知识转变为我自身可以驾驭的工具,很久不会忘。用这种方法,我前六题的错误率低了不少。

语言应用本来就取自生活,无论是报纸还是日常对话,我们只要留心就很容易能学到知识。比方说,看杂志我常常会刻意忘记自己是读者,而是一个编辑,读完这一段文字如果让我加个小标题或者做个总结我会怎么做;可以把自己当成书评人,评价这一篇文章我该怎么评价;可以把自己当成作者,这件事换我来叙述我会怎么说;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当我面临这样的处境时我会怎么用语言来处理„„仿句题就要靠平时多看散文、诗歌来积累了。我的语文老师常常会把一些优美的文章作为阅读素材发下来,很多同学一见没有论据就以为没有用扔掉了,这种做法不可取;我有时就会很认真地品味其中的语言,分析它是如何营造这种华丽的效果。该背的不怕麻烦大胆背,再遇到这样的题思路就会很开阔。

至于大阅读,我认为和语言应用是相通的。拿来一篇文章,不要把自己当成读者或者考生,就把自己当成作者、评论人或是出题人,我这么写是为了表达什么,这么写的妙处在什么,这样的手法涉及到了高考中哪个知识点。常常对文章有一种敏感度,读到可考的地方就在脑子里过一遍答案。做题目的时候发现有类似的问题并且有更好更完整的答案那就把它整理下来并背下。

写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两部分就是素材和思路。积累素材积累的不是华丽的语句,不是深刻感人的故事,而是优秀的写作者叙述分析故事、表达主题的方式。常常看常常想,这篇文章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哪里,用笔整理下来,慢慢大家的优点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写作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有朋友特别喜欢写日记,写出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我很喜欢她的文章,但是换到写议论文的时候就常常出现叙述过多甚至文章华而不实的问题,得分往往不高。我和她探讨过这个问题,最后发现:

写日记对文采有帮助,但是日记写起来往往信马由缰缺乏主题,导致文章太散,内涵也难以深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练习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写时事评论和观后感或读后感。(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这样要求我们整理读书笔记的,这个方法大家在摘抄之后就应该坚持,可以说这是一个练笔的捷径)这样的文章会要求我们有明确的思路,能够旁征博引分析总结,要求我们写出点睛之笔,这样的练习比单纯叙述的日记作用要大的多。写完后和职业写作者相对比,很容易能看出差距,那就背下人家写的好的地方。另外,要学会赏析他人的文章,这样才能把好的东西为己所用。

到了高三,以做题和总结为主,再做积累就是浪费时间了。这一段时间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分专题地串知识点,帮助大家进行总结。对于高考,我们是新手,老师们却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在知识点总结方面,一定要紧跟老师,记忆老师所强调的每一处。无论基础好还是差,高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在自己复习方面,强烈建议整理每一次的语言运用和大阅读。常常翻看,检查自己照着题目能否想到答案,效果非常好。我的同学高三的语文学习都会遇到瓶颈,这很正常,不用心急。高三密码就是认真地整理错题。你的进步不是通过分数的提高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改错本的厚度说明的。

祝愿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

日语学习经验谈

学习经验谈:意大利语资料

武汉高考状元学习经验谈

嵌入式linux学习经验谈

考研英语学习经验谈

考研英语学习经验谈

经验谈

高考优秀考生学习经验谈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谈

竞聘经验谈

语文学习经验谈
《语文学习经验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