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诗歌鉴赏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诗歌鉴赏复习

一、各类题材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世纪。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会用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上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时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池鹤》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倾力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上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延期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1.形式标志:题目中都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活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向,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而市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1.形式标记:标题中有“送”或者“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有的借以一吐心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3.感情色彩:一脸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七)生活杂感类诗

往往市即事感怀的诗歌,场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有限;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①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一轮、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比到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通感:例:杜牧《秋夕》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通过视觉调动触觉,写出了夜的清凉。 ③表现手法:

抒情常用的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曲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又唱《后庭花》)

描写常用的的手法:对比、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以声称静、虚实结合(塑造人物形象市,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联想、想象、细节描写等。

三、常见意象及含义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带上“意”就构成诗歌的“意境”。 月亮:思乡怀人,也蕴含人生的圆满、缺憾、祈祷和祝福,希冀和渴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伤感与哀愁。文君能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凉沉郁、怀古幽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宋

晏殊 《浣溪沙》 风、雨、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杨柳(垂柳、柳枝、折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惜别、怀远等情思。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落花《落红、残红》:惜春,对美好失去的留恋、追怀;人生、事业的挫折;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

晏殊《浣溪沙》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牡丹:富贵美好。 松:傲雪斗霜、坚强。梅:高洁、傲雪、坚强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清白、爱

竹:正直、积极向上。兰:高洁

芳草:离恨

梧桐:凄凉悲伤、高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鸦、猿: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鸿鹄: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鹧鸪: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恨。(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 《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三下》

燕子: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沙鸥:飘零、感伤(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一曲新词酒一杯|举杯销愁愁更愁)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船、浮萍、飞蓬、孤雁等,“船”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愁苦之情;轩辕:祖国;青鸟:信使。

四: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对诗歌字词句的理解,筛选文中的信息

这类题型要求认真读清题目要求,找到诗歌中符合要求的句子。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字型的答题步骤可以概括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手法)

②把字放入诗句中描述情景,说出它写出了被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所以,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糖漫水可回周。

“语”字令读者想见耕人们的喜悦之情;春雨之后,河水猛涨,喜得那鸥鸟不时扑入河水中(去戏水),“落”字令读者想见鸥鸟拍打翅膀,徐徐向下降落的神态,点缀着春雨后的自然景色。

2.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3.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形容词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4.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是起强调作用。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语: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话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有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三)描绘画面或场景

答题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此词多处采用了„„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结合全诗,对“„„”一句进行行赏析。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突出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3)说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或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五)体会诗歌的情感,分析人物的形象。 提问方式: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答题时要逐字逐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形象,要全面,分析情感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要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九年级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答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指要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

八下期末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初中诗歌鉴赏复习
《初中诗歌鉴赏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