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一)

通过网上视频《修身贤文》第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学习,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指导价值有了更深刻、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我感触颇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不能被遗忘,优秀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的素质就会慢慢提高。

一、“明明德”,尤为重。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我们李教授刻意将“亲民”和“止于至善”去掉,侧重讲解“明明德”,是为了突出“明明德”是《大学》三纲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大学”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他指的是大人之学和大学问,“明明德”中第一个“明”是弘扬,彰显,第二个“明”是光明正大的意思,因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大学的理想,在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我们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也讲到了“明明德”的重要性,阐述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点,核心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二、涵养人格,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取力量。

视频中李教授说到,涵养人格有多种途径,然而最重要的途径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习近平主席在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说道:“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吸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我们李教授也针对这段话作了详细的讲解,阐述了这段话的两个内在含义,即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及古为今用,并赋予时代精神,还用了“孝”的例子生动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李教授在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用了好几个例子来讲“孝”,确实,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孝敬父母就能当官。现如今,很多人就像李教授说的那样,给足了父母生活费就以为自己是孝敬了,而不去关心父母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同样的,并非自己富有了才能孝敬父母,“羊羔跪乳”的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年幼的羔羊为了报答父母,都是跪着哺乳的,连牧畜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又如何明明德,如何行百善呢?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的父亲,辞掉工作,就为了照顾好父亲,为了给父亲治病,还欠下一身债,常年的操劳,使得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她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传递给了很多人,很好的继承并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孝作为百善之根本,我们每个人都该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去孝敬父母,并将这种美德传递给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也就做到了明明德。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古人留给我们的物质,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过去,能完好保存下来的文物并不多,然而,精神和文化方面,却可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并能够传承下去。之所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因为它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的结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影响,在古代,很多外来的使者前来中国学习。这不仅有益于树立我们民族自信心,对世界文化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准则,文化“和”的含义,对缓解矛盾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也无不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彰显弘扬美好的品德,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重要内容。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二)

看完贺老师的讲座视频,我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尽管有些内容比较深奥难懂,但我相信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对孔子的“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次讲座总的来说,我还是有学到很多东西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所标榜的最高价值。 据说,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关于“仁”的论述和对话也是非常多的。“仁”这种思想其实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孔子把“仁”视为儒学的思想核心,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孔子赋予“仁”以全新的文化内涵,使得儒家文化成为百家中最为璀璨的一支。其非常受统治者的重视,同时也非常受普通老百姓的认同。孔子主张的“亲亲,仁民,爱物”正是从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人民和物质,这种思想非常亲民,属于心理本质的一种“仁”

二、孔子的忠恕之道。

何为忠恕?“忠”是尽己之心,从自己出发,尽心竭力为人谋,“恕”是如人之心,发散出去,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有时候,要用“忠”的角度去理解孔子的“仁”,有时候,又要从“恕”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也是很容易被曲解的一句话,在贺老师讲解之前,我理解的是不对的。这要从“恕”的角度去理解,其中“己所不欲”中的“不欲”是被动创设的,消极的。如贺老师所说,自己遭遇痛苦和不幸,不该把痛苦和不幸转移给别人,让别人痛苦。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芝加哥召开的全球伦理大会上,与会者正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位“金规则”。

的确,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位金规则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这句话不仅有助于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在治国理政和人际关系上也都通用。

另外,也有从“忠”的角度上去理解的“仁”,如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的“欲”跟前者不同,是主动创设的,积极的。总的来说,“忠”与“恕”相互辅助,构成了“仁”的理念。

三、“仁”的最高境界——克己复礼为仁。

一旦战胜了自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到了“礼”的规范上,天下就归于“仁”了。“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人们的,但如果一个人全凭自觉,不需要规范就符合“礼”,让心与外界的规范达到自然交融,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仁”的终极目标。孔子“仁”的根本意义,就是把西周与春秋时期以“礼”为核心的文化奠基于仁的基础之上。孔子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阐述了“仁”跟“礼的关系”,“礼”代表秩序,而“仁”则为秩序的目的。

四、孔子之“仁”及其现实意义。

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孔子思想,当今国内外都出现了国学热。“仁”的本质是爱的情感,只有从仁出发,才能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孝”的根据在“仁”,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摒除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社会差别,而产生一种对于他人的真诚的生命关怀。这一关怀是道德最为原始的力量,最基本的道德规则。“仁”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文化意识和行为。在现代,制度与规则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但是再完整再详细的规则制度都取代不了“仁”的规范作用,制度是底线,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而“仁”的规范作用更高层次,如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这并不犯法,但违背了社会道德。 因此,“仁”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人文主义有着非常大的推力,处理各种事都有着积极的向导作用。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三)

通过冯教授讲座视频的学习,我对孔孟的儒学及其对国民性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对此一无所知的我,从中学到了很有用的东西。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我国国民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来谈几点:

一、积极入世,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人魂的四个思潮中,有出世和入世两大类,冯教授说,在入世承担的两个思潮中,儒家以道德理想建构社会和人生更为典型。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厉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事实,顺其自然,不苛求完美,看淡。儒家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在现实生活当中,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进取心,努力证明自己,要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慧只有经过生活的锤炼,不为名所牵绊,才会有真正的觉悟,才会获得一份欣然自适的豁达。对于置身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修身立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吴伯雄说:“大学生一定要积极入世一定要体察社会、人民,而不是走入象牙塔。”是的,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要多一份旷达,多一份淡泊。

二、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百姓的救心良药 如冯教授所说,孔子和孟子的时代,是充满战争的,社会非常动荡,这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关,人们当时正步入铁器时代。当时社会风气相当不好,人们是互相利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买卖关系,人性不断堕落。当时,连君王秦始皇跟宰相李斯之间都是互相猜忌的,秦始皇身边的卫士又是作为多重间谍埋伏着,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在“堕落”着。孔子认为,要救世,先救心,因此从情感建构起救心救世的思想体系,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都是立足于仁的最本源最真实的情感。儒家思想内容丰富,有仁义礼智信等。一个人,不管是君王还是百姓,必有父母,也会有朋友,如何跟身边的人相处,如何对待他们,如何修身,儒家的思想都有提及,因此,儒家思想很容易被人接受。在联合国总部大厅里,还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都不会过期,且不管何时何地都能用上。在当时,据说孔子还有着“三千弟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儒学深受人们喜欢。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更是这种精神上的支柱。孔孟的儒学思想也不愧为“救心良药”

三、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跟知识理性、宗教信仰的异同。 冯教授说,在西方,有以苏格拉底建起的用知识理性提高人们道德素质水平的体系。认为知识水平提高了,人的素质也会提高,但冯教授不以为然,并举出克林顿的例子,克林顿作为美国总统,其知识水平一定很高,但这样的人确是不懂得回报父母,孝敬父母的人,百善孝为先,不孝,如何干大事业? 还有就是用宗教信仰提高道德水平的思想体系,宗教信仰有积极面,因为他是善意的,引导人心向善,但他也有难处,一是对信仰外的群众无意义,二是违反了科学,三是强调神性,贬低人性。

而儒家建构的思想体系不同于知识理性,也不同于宗教信仰,但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信仰的一面。是在知识理性之间保持平衡且富有张力的。宗教是无我的,否定自我的,但儒家思想承认自我,承认他人,非常人性化,儒家的道德信念有永久意义,因为他是立足于人的最基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所形成的最真实的情感。

儒家思想有理性作底蕴,所以它不堕落,又有信仰作底蕴,所以不盲目。哥白尼在提出地球是圆的之后,被宗教信徒活活烧死,我国在孔孟儒学的影响下,我国国民性非常重视情的内在融合,接受外来文化,也不会发生宗教冲突;古哥伦比亚,分裂后,不再统一,但我国国民性非常宽容,分裂后也一定会统一。

孔孟的儒家思想使得我国国民性非常团结统一,尊老爱幼,宽容谦虚。其影响之深远,也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

修身贤文 观后感 (3)

三年级语文 24.古今贤文1 修身篇

仁者无敌个人心得体会之修身贤文第二讲

古今贤文

警世贤文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文明修身学习心得

《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读后感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