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9: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

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别致的园中之园

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丰富的节庆活动

东湖既是花的海洋,也是水的世界。“月月有节、季季有花”是东湖的魅力所在。东湖名花荟萃,万彩纷呈,花开四季、十里飘香,春兰、秋桂、夏荷、冬梅是风景区最具特色的花卉;东湖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东湖旅游主题活动不断,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金秋园林艺术节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二、风景区具体景区调查分析:

 东湖钓鱼台

 东湖钓鱼台俱乐部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胜地东湖风景区境内,是全国第一家以游钓事业为主,集综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

 这里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环境典雅,民风淳朴,是难得的“都市桃园”。东湖钓鱼台建于1993年12月,横跨200余亩,有普通楠竹钓位250个,豪华钓位包间22个(内有KTV),另有中西餐厅、棋牌苑、迷你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和别野区等可供娱乐的场所。

 东湖钓鱼台是春游踏青、暑期戏水、品尝金秋、冬钓夜钓活动的绝好去处,是企业单位组织员工活动,开展会员健身的上乘择地,更是企业领袖、政务要员决策前静思彻悟的难得场所。 水情水意水世界,乐身乐心乐天地。昔日美丽的“渔父”传说,将在这里写出更加灿烂的诗篇。

 八一游泳池

 消暑戏水的传统去处。2001年,市政府与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对游泳池进行全面改造,目前,游泳池拥有7000平方米停车场、9000平方米的游泳场、300平方米的儿童戏水池、2000平方米的草坪及更衣室、淋浴间、咖啡屋等设施。

 听涛景区

 听涛景区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东湖最大的湖泊郭郑湖的西北岸,湖岸线长达3290米。景区是由内堤路连接的多个半岛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亩,其中陆地面积2160亩,湖面面积400亩。听涛景区的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的第一个开放景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建有由纪念屈原的景点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橘颂亭、沧浪亭、湖滨客舍等组成屈子文化游览区;有先月亭、寓言雕塑园、可竹轩、水云乡、和平龙、濒湖画廊、碧潭观鱼、长天楼、落霞水榭、鲁迅广场等特色景点;还有纪念太平天国英烈的九女墩和为蒋介石40寿辰建立的湖光阁等历史陈迹;近年又相继建成了观景平台、楚风园和中国内陆最大的东湖疑海沙滩浴场等新的游览景点。湖滨平坦的草地和广阔的湖面相连,特色景点与多种名贵花木相映成趣,构成了东湖听涛景区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磨山景区简介

 磨山景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2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

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六峰逶迤,分为楚文化游览区和植物专类园游览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磨山植物专类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成并开放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楚文化游览区有雄伟壮观的楚城门,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楼的楚天台,号称碑、字、文三绝的《离骚》碑刻,全国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园和南国哲思园等。著名的“朱碑亭”位于楚文化游览区与植物专类园区之间。近年来还修建了刘备郊天坛、关圣庙、清河桥、摩崖石刻、烟浪亭等极具文化内涵的新景点。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示范点”

 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点。 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水在她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她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种成千上万。梅花、杜鹃花、樱花、兰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是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仅梅花品种就达206种,梅树、梅桩2万多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与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就设在磨山梅园内。优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日本陆奥银行在这里投资兴建了与日本的弘前市、美国的华盛顿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的磨山樱花园,美丽的樱花灿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园林经典建筑法隆寺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磨山杜鹃园品种冠中南五省之首,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满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间享有盛誉,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飘香”之说。 磨山朱碑:朱碑耸翠主要指以朱碑亭为中心的景区、朱碑亭位于磨山第一峰顶。 背靠楚文化的区、北有天然浴场,南有13个植物专类园。是纪念朱德同志为东湖题词的纪念性建筑。1982年兴建,为二层亭廊市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朱碑亭”匾额。上刻有朱德亲笔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东湖有很好的自然条件,配合工业建设,一定可以建设成为劳动人民十分爱好和优美的文化区和风景区”。登亭远眺,湖港稻畦,星罗棋布,舟楫往来,帆影飘流,长江如流金闪烁,隐约可见。 楚文化旅游:楚文化旅游区沿磨山第二峰依次展开。1987年动工兴建,历时速年,现已建成开放的景点有楚城、楚市、风标、楚天台、祝融观星雕塑、离骚碑、楚辞轩等。

常春花苑:花苑位于磨山南麓,规划兴建梅园、杜鹃园、盆景园、樱花园、水生花卉区、紫薇园共13个以观赏、科普教育为目的的专类植物园。

翠帷蕴谊:该景区位于磨山南,北望朱碑亭,东对楚文化旅游区,南临月季园,西有杜鹃园,背靠刘备郊天台。是国交流中举行植物活动的场所。

 落雁景区简介

 东湖落雁景区位于东湖东段团湖水域的沿岸,南源九峰马鞍山森林公园山谷,东沿新武东村西南岸,北至白马区,其间包括龚家岭先锋村、湖光村沿线。岸线曲折,湖湾交错,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以团湖水域为中心,陆地面积以沿岸半岛、坳谷和岗地相间为主,以湖泊岛屿为辅。沿湖水生湿地植物十分丰富,自然分布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陆地植物种类繁多,仅现已开放的自然生态休闲园的骨干树种就有50多个,其中拥有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30多株,是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群落。由于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近几年来,来此栖息繁衍的鸟类越来越多,基本上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胜地。

 马鞍山森林公园概况

 公园区域总面积713公顷,6个自然村湾散落园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画。公园内有大小山峰17座,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最高峰——马鞍山海拔136米,马鞍山两头凸起,中间凹陷,状如马鞍,公园因此得名。最低的山头海拔仅60米。相传姜太公、楚庄王、赵子龙、朱元璋等历史名人曾在这一带留下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公园内的太渔山、吹笛山、子龙山等因此而得名。唐贞观年间曾在太渔山上建有云岩寺,与洪山宝通禅寺和九峰寺齐名,据传规模宏大,香火旺盛,遗憾的是在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乱。成立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后,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建设改造的力度,大片村落也被纳入了改造范畴,目前正在着力改造位于景区主干道旁的梁章村,该村将被整体搬迁。

 93年,1995年对外开放,这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空气清闲,景色宜人,是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东湖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以前编制的规划, 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大厦调查报告

风景名胜区总结

刘公岛风景名胜区

福建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复习题

浅析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工作总结

风景名胜区图标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推荐)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