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桂花雨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桂花雨》教学实录

一、浏览知大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乡下人家》一课中,那屋前、屋后都有哪些景物? 生:芍药、鸡冠花、黄瓜、丝瓜。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生齐读课题)。在《乡下人家》我们见到那么多的景物,那在这篇文章中会见到什么样的景物呢?(板书:景)会写什么事情呢?(板书:事)

师:快速读一读课文,看谁最先有发现,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生:写了桂花。师:写了什么事?生:作者和妈妈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师:能用简短的词语说吗?生:摇花。师:真聪明。

师:同学们,像《乡下人家》《桂花树》这类文章,不管是写很多景物,还是写一个景物;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它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浓浓的情。(板书:情)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写景和事,表达什么情呢,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的。

二、品味桂花“香”

师:这篇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全文出现了8次,而这个字也恰好写出了桂花这一景物的特点,谁捕捉到了呢?生:香。

师:是的。说得真准。拿起笔,请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生:汇报带有香字的句子。师:出示幻灯带有香字的句子。

师:你们找的句子都在这儿。但是请你们注意了,这句句都带“香”字,但写法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同一个“香”字但写法不一样,作者这么丰富的表达,咱们可得好好地品味品味,好吗?(见学生个个紧锁眉头)犯愁了吧?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读书的?出示:毛主席的读书批注。

师:这是毛主席在读书的时候做下的一分批注。你看这上面有圈、点、这是批注的符号,再看上面小小的字,是主席在读书时留下的简短体会,咱们读书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圈画出你认为写“香”很妙的词语,并写下你的感受,你的发现。你可以从中选2-3句就可以了,还关注一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开始吧。(学生开始写批注)

汇报:

生1:我觉得第2句是夸张句,因为他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我觉得不是夸张,我觉得是事实。因为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村里的人都能闻到,所以这是事实,不是夸张。

师:的确是这样的,桂花开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能闻见啊。说到夸张,这7句话里还真有一句用夸张了。谁发现了?

生3:我发现这句是夸张——“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因为不可能整个村子都浸在村子里啊!师:有不同的意见吗?(见学生无反应)

师:那什么叫夸张?生:就是夸大事实,不符合实际。 师:理解得对。那这句你们认为是不是夸张?(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我们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4:我觉得不是夸张,因为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说明桂花的香气持续的时间久,是事实不是夸张。

师:对了事实就是这样,联系上下文你就会发现,这全年人们都会吃到什么——桂花。还真有这么一句是夸张,再找找。

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觉得这句是夸张句,因为桂花是很香,但是再香也不可能飘到十里啊!

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很正确。还有谁发现不一样的写法吗?

生6:我还发现了对比的写法——“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家乡的桂花和杭州山上的桂花做比较,她更喜欢家乡的桂花。

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不同的吗? 生7:我还发现了比喻的写法——“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把桂花飘落得多比作下雨。„„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但是这些批注都是对整句话的批注,还有没有谁,圈画出写桂花的“香”写得很妙的词呢?

生1;我圈的是第一句的“太迷人了”的“迷”字。从这个“迷”字,我体会到作者陶醉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2:我圈的是第二句的“浸”字,“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从这个“浸”字,我体会到大家都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了,香气浓。

师:文中还有一处用了“浸”,这两个“ 浸”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3:不一样,第二个“ 浸”字,体会到桂花的香已经留在人们的心里,香味持续久。

师: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真了不起。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感受也不一样。就是这样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

生:老师,我还觉得“香飘十里”写得好,让我体会到香味传得很远。 师:批注让语言更加精练。体会得真好!

三、体验摇花“乐” 师:同学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发现,感受到的是那浓浓的桂花“香”,作者写桂花重点落在一个字上——香(板书)。作者写摇花这件事,重点也落在一个字上,是哪个字?乐(板书)

师:那咱们随作者到他家乡的院子,来到桂花树下,此刻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看桂花雨啊?生:(大声地说)想!

师:那坐好了,看看书,怎样才能使花落下来?生:摇师:怎么摇? 生:使劲地摇。(学生做动作)

师:你看桂花纷纷落下来了,这下我可乐了,读——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老师手拿一束桂花,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桂花的香。学生边闻边情不自禁地说:啊,好香啊!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再次读书。)

师:我们再闻闻桂花香,再读读这句话。 师;作者写桂花香,用了很多文字,光一个“香”字就出现了8次。作者“乐”用了多少字?生:一个字。

师:那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他的“乐”的?自己读书,自己发现。

生:从这儿——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体会到作者心里很高兴。

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她内心的快乐的?生1: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生2:我还从她的动作中体会到她内心的快乐的——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呀,桂花纷纷落下来。

生3:老师,我还觉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很有诗意。像读诗一样美。师:那咱们像读诗一样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是啊,既描写了作者的动作,又描写了作者的语言。现在如果你就在这个桂花树下,你会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语言呢?大胆的想象一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生1:我想站在桂花树下照张相,留作纪念。

生2:我想把桂花捡起来,做个桂花枕头,闻着花香做个香香的美梦。 生3:我想捧一把桂花放进盒子里,当我心烦的时候,把桂花拿出来闻一闻,把所有的烦心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师:桂花还能给你解闷啊!

生4:我想在桂花树下跳一曲优美的舞蹈,可以引来很多蝴蝶陪我一起跳舞。 生5:我会大声地叫小伙伴们一起来闻桂花香,捡桂花,拿回家可以送人,可以让妈妈做桂花糕吃。

师:还是个小馋猫啊,呼朋唤友,表达你内心的感受。你们的动作,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你们闻到桂花香,心里都是一个字——“乐”!

四、感悟思乡“情” 师:刚才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想象,也能进行即兴创作,我们和作者共享了摇花之乐,后来作者长大以后去了哪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读书,思考。)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自己提问,自己想象,现在自己开始提一个问题,读书贵在提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听听看,哪些同学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

师: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啊,杭州那座小山上满山都是桂花树,按理说应该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啊,谁能够解答?

生1:我觉得更香的原因是——家乡里的桂花饱含了母亲和邻居的爱。 师:什么爱呢?生1:她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爱。师:你体会得太好了。

生2:因为母亲想念家乡更想念家乡的邻居了。她们以前天天在一起,摇桂花,捡桂花,然后做了桂花糕相互赠送,她们之间有深深的感情了,所以她觉得家乡的桂花比杭州山上的桂花香。

师:这是你独特的感受。同学们,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深的感情,这种情就是——思乡(板书)

师:每当作者想起母亲说的这句话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母亲带着她送桂花的情景。(音乐,并伴着敲门声)小姑娘会敲开谁家的门呢?

生:会敲开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的门。师:还会敲开谁家的门呢? 生:还会敲开我家的门。 师:当门打开时,小姑娘和邻居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从中各选一个角色,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扮演,也可以前后同学扮演,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演一下!(学生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角色扮演)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投入。谁来说一说?大家真踊跃。好了,小姑娘送花去吧!生1:(敲门声,手捧着桂花)“爷爷,开门啊,我来给你送桂花来了!”

生2:(扮演老爷爷的动作)“是你啊,孩子。”

生1:“爷爷,我家的桂花可香了,妈妈让我给你送来,你可以多做一些桂花糕,给全村人吃。大家都夸你的桂花糕做得又香又甜啊。就辛苦你了啊,谢谢!

生2:“不用谢,你慢走啊。“师:真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啊! 师:孩子,我刚次发现你送桂花的时候,手是捧着的,我们一起看看屏幕。 (出示幻灯)

你送的是小男孩端的那个“筛”呢,还是小女孩旁边的那个是“箩”? 生:小女孩旁边的是“箩”。师:那小女孩应该是个什么动作送呢?

生1:吃力的样子提着箩(同时表演动作)。师:请观察“箩”是什么做的。 生:竹子做的。师:所以是竹子头。师;这小小的桂花,传递的是什么? 生:传递着小女孩和母亲与乡亲们之间的感情。

师:真了不起啊!这小小的桂花,传递着的是乡亲们浓浓的“情”(手指板书)。师:作者和母亲又怎能不思念家乡的桂花呢?深情的读一读,母亲说的话——生:“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五、拓展文本意

师:孩子们,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你知道是谁吗?

生:作者是琦君,台湾女作家,原名叫潘希真,她被誉为“台湾文坛少年宫最闪亮”的恒星。师:会看注释,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

师:她是台湾非常出名的散文家,写过很多的作品,但是作品的内容总离不开家乡的景物,家乡的事情在她的作品中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音乐响起,幻灯片出示作者的简介)

师: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尝呢?——《家乡味》 师: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的矿泉水饮啜(chuò )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liè )甘美吗?——《水是故乡甜》谁来读一读?

生: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的矿泉水饮啜(chuò )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liè )甘美吗?——《水是故乡甜》 (幻灯片出示:桂花飘落的图片)

师:水是故乡甜,看桂花雨,飘飘扬扬的落下来,作者又想起了自己家乡那桂花香,那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这节课的作业是,摘抄你喜欢的优美词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摘抄,可以背下来。

板书设计: 景(桂花)

7.桂花雨(思乡)情

情(摇花)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