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1: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摘要] 生态旅游是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的旅游方式,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旅游这一大环境,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逐步突出,提倡环境保护和环境知识教育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此我们国家也加快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生态旅游发展认识不足,发展经验还不充分,尤其是符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造成了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不断。如何更清楚的认识生态旅游,更好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能否跟上国际旅游发展步伐的关键。

1.生态旅游概述

1.1 生态旅游定义

生态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伊莉莎白·布在《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中提到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为基础,涉及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为特定目的,在受到干扰比较少或者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美国生态学会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当地居民受益;我国学者王兴斌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及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基于上述等等说法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指能够保持生物在原生状态中不受或者较小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以生态环保、原生文化教育和体验为主要目的,对当地居民生活发展产生相对促进作用的负责任的高层次旅游活动。

1.2 生态旅游特征

(1)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以原生环境为基础,这就决定生态旅游的开展需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人的享受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1.3生态旅游开展的内容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形式也逐步多样,从一开始基于自然的生态旅游开展扩展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展,其范围也由自然区域扩展到社会区域,促使其内容变得更加完善,不仅包括以往的自然生态这一部分,还把文化生态这一部分融入其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生态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到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学习和保护,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地原始文化环境的学习和保护。

2.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定义泛化

生态旅游定义的泛化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将生态旅游解释为自然旅游、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甚至有的论者,就干脆将它解释为大众旅游,或者进而更说它是自然旅游等一切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的总称,亦即所谓“在生态环境中的旅游活动和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将生态旅游错误的看作是在生态环境中所从事旅游活动或者是从事与其相关的旅游活动。

在我国这主要表现在将生态旅游划分为几种不同层次的旅游。如以类似于此种小规模专项科考旅游为主的纯生态旅游;依托原生环境良好的自然景区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的准生态旅游;以及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有别于城市,在农村开展从事的乡村旅游,称之为泛生态旅游。这种概念的泛化使得区分生态旅游与其他类似旅游活动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使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真性。

2.2 开发动机的偏离

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围绕人们通过感受该地原生自然环境或者学习该区域原生文化,进而树立起保护原生环境的观念这一主要目地而进行的,显而易见,获得原生感受体验则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性质旅游的本质区别。对此诸多旅游开发商,当然也有当地居民不以为然,借着开发生态旅游之名,大兴土木,牟取经济利益,使得开发完全偏离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初动机,进而将生态旅游变得与其它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基本雷同,丧失了其独特性。如若这样持续发展则生态旅游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而并非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2.3 缺乏适合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一般性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都以基础建设为先导,重视景区的开发管理与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景区原生环境的开发保护,并且在景区开始运营之后,其对坏境的后续补偿投入也

明显不足,这种开发模式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所提倡的“以保护原生环境和原生文化为主”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此对于这种“重景区开发管理,轻环境补偿”的开发模式在生态旅游景区是应当被丢弃的。

2.4 开发视角转变不够

从宏观产业上来讲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其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基于这种情况诸多旅游区更多注重依靠提高硬件设施来打造高质量的服务,注重满足游客物质享受,但却忽视了旅游的本质。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针对此类情况,生态旅游的旅游开发者不能遵循以往的,过多的去考虑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高质量服务享受,应更加注重旅游者对于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体验,这才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的本质所在。

2.5 生态旅游产品泛化

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它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景区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也不例外,其旅游产品也应体现出景区的形象、特色,成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再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时,首先要突出的是看它是否满足“生态”这一基本特征。然而目前多数生态旅游景区再设计旅游产品时基本上无异于一般景区,使得生态旅游产品有名无实。

3 发展对策

3.1 重视生态环境教育

对于生态旅游首先可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组织者不但要严格管理好游客,使之不破坏生态,更应该用丰富的生态和环保知识感染游客、教育游客,让游客“游”出快乐,也“游”出知识和责任。二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造绿色企业。企业发展要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包括培育绿色营销理念、开发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提供绿色服务、培养绿色员工、注重绿色宣传等一系列企业行为。三是加强对当地居民管理,倡导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期刊等印刷品解释宣传有关的旅游规划、旅游活动、旅游企业,也可让旅游部门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引导他们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3.2 明确开发责任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而不应当把生态消费者放在首位,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收益。对于开发者和当地居民,我们要使其明确开发目的,履行开发责任,要使其明白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多的关注生态效益,让开发者能够明白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载体,规划好生态资源这一客体,才能使开发者这一主体获得长久的收益。

3.3 探究开发模式

对于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打破只注重景区开发和管理的传统理念,必须将环境补偿纳入由开发到收益这个原始的循环系统之中去,形成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环境补偿——在开发,这一新的开发循环模式,从而使得生态旅游景区能够在保持原生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持久发展。

3.4 转变开发视角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生态旅游活动时,转变开发思维,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作为我们最主要或者是唯一的开发视角,提供最优的绿色生态服务,给游客创造最需要的心灵感受。

3.5 创新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它能够传播给游客一种生态环保理念,使游客能够学习到生态环保知识,从而变得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热爱自然。所以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应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需将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定格在原生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对于相应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将对应的生态知识融入其产品的始终;另外,生态旅游产品中所开展的项目活动也应符合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策划对应的生态项目。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旅游不是牟取经济利益的大众游,而只能是以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知识学习为目的的小众旅游,其最终目的是教育人们懂得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了解到不同的原生态文化,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旅游满足。因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我们应更多考虑当地原生环境的保护,更多的宣传其教育意义,更多的追求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云婷,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 张延毅,董观治.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展望 2008-11-13 中国投资咨询网

[4] 张辉 《旅游经济论》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146页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Ding Jiangtao, Zhu Chuangy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of sichuan)

Abstract: Eco-tourism is on the basis of the enhanced consciousne of peopl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ed a new and green tourism style.This article based on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of China, analysis some problems of the ecotourism at present, and then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 Ecological tourism;Existing problems; Development strategy

生态旅游的发展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论生态旅游发展[版]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总结(版)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打造生态农庄 发展生态旅游

丽水发展生态旅游SOWT分析

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