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初读时,一个“愁”字便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通篇词不过四十四字,而语言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这首词上下两片对比强烈。上片写的是一种愁:古代词人经常登楼远眺,无病呻吟的个人闲愁。词人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愁,故才有开头“不识愁滋味”之说。他认为,词人是为了“赋新词”而“强说愁”。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是为了写词而发愁,是为了发愁而发愁。词的下片一转,一句“而今识尽愁滋味”似乎要说出了真正的愁思是什么,但是一句“欲说还休”却又把话吞了回去。这种愁才是真正的愁,它深藏在心里,不说便愁,想说又不能说。最悲者莫过于有话不敢说出口。只好借拖天气,不得不的一句“天凉好个秋”。全词以写天气结束,看似与愁无关。实则是写了真正的忧愁。这种忧愁不能说,说不出,与那种文人雅士故意的愁不同,是真正的愁。

上下两片的愁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了词人两种心情。一是哀叹他人不懂真正要为何而愁,为什么而担忧,所谓文人雅士只顾自己写词呻吟,故作多情;二是想说却不能说的心情。词人此时他忧心忡忡,担心着国家,尝尽了国仇家恨,历经沧桑,只能气结哽咽,把愁苦深深吞进肚子。

通篇看来,表现方法是委婉含蓄,不明言,只暗叹。但是却余味无穷,发人深省,让人共鸣。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欲说还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开篇读下来,荡气回肠,然而却是在梦中,只是作者拟想中的痛快淋漓的大战场面。

以酒浇愁,醉眼迷离。但却没忘亮起灯,仔仔细细地端详手里的战剑。这三尺长剑一下子就唤起了他在兵营中的戎马英雄生活的回忆。也是只有这种空有恢复中原却又受制于妥协投降的壮士才有这种看剑的悲壮情怀。入了梦,心仍旧在那沙场上。壮士的号角响起,军营连军营,每个人带着心中那份豪情,分着肉吃,听着弦乐。点兵之时,壮志雄雄。开战!骏马奔腾,犹如的卢名马。惊弓而起,雷霆霹雳。勇猛的壮士不辱君命,完成了心中的一统之梦。名声大震,垂名青史。梦里是完美的,是词人最真挚的渴望。整首词除了最后一句,完完整整的描绘出了一场恢弘的战争,表现了一个爱国壮士的一生追求。然后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把人从梦中硬生生地拉回了残酷的现实。没错,这一切只不过是梦,都不曾发生过。朝廷已经妥协,一心踌躇满志无处施展,一心忧虑反而越来越深。巨大的情感落差,却又戛然而止。前面振奋,后面沮丧,突然的收刹,更引人思考。

这两首词,讲了不同的事,却有着同样的情感。辛弃疾的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想起来颇有共鸣,也深有同情。

每首词的结尾都有发人深省的余味。一首是“欲说还休”却只“道天凉好个秋”;一首是单句“可怜白发生”打破壮士之梦,不作任何解释便悲痛地收声,戛然而止。

很经典的两首词,每次读都是感受颇深。故作鉴赏,仅为分享。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6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

辛弃疾词两首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说课稿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