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做教育要会爱

《爱心与教育》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无数思考,也让我汗颜。整天口口声声地说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爱?李镇西老师撰写的《爱心与教育》给我们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初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出于学校的任务,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中时,给我的是感动和震撼。我看到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说:“拜读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我无数次流下了眼泪。”他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话过于做作,但其实,如果当你真正进入这本书的话,你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了。是的,对此我有深切的同感,或许我是一个感情丰富,容易动情的人,在拜读此文章时字里行间那一幕幕的感动也曾让我无数次眼眶湿润,心中涟漪波动,我为李老师给汪斌整整一个月煮蛋的举动;为李老师与宁玮间十余年的师生深情;为李老师对万同无私的关爱;为李老师陪伴程桦一起战胜自我的历程„„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了。

感动之余,我想,现在的人对感动好像有些麻木了,能让人感动的教师也确实太少了。我们可以经常领略教育家和名师的风采,他们足以令我们钦佩甚至敬畏,但是却让我们鲜有感动。读《爱心与教育》,是使我对一位教师感动多于敬佩的重新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个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李镇西这样的好老师。反思自己,我会毫不汗颜地说自己是爱学生的。但是问题是,我有像李镇西老师这般,爱学生爱的如此彻底,如此执着,如此义无返顾吗?这就是我们和李老师的差别所在。

能打动我的,是李老师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因为教师中不乏有众多的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确实难,难能可贵!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们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一问,我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和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所教学的班级也有万同似的学生,我也曾同班主任老师一起为改变这该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同样给予了许多关爱,但是该生却是如此的顽劣和反复不定,我时常会生气,会伤心,会失去耐心。会觉得该生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们已经尽了力了,不是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吗?此刻,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感到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苍白。《爱心与教育》一书在让我感动和震撼之余,我想,应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以李老师为榜样,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当然,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因如此,才能使孩子健康、自信、活泼地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才能成就教育家的《爱心与教育》。

爱孩子真的是很难,转化一个差生更是艰难。但李老师做到了。他的爱平等地洒向了每一个孩子。他的的教育手记让我看到了师爱的关键——真爱,所以持之以恒。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该是心血来潮,内心的宽容不只是套出真话的手段,真诚的关爱不只是语言的表达,真正的师爱,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的渡过一生——这是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多么沉甸甸的责任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做好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修养、理论修养、人格修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合格老师。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