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尔基 海燕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2: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燕》的创作背景

《海燕》作于1901年3月。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工业危机和失业痛苦并没有能迫使工人运动停止,也没有把它减弱,相反,工人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使得工人斗争更加带有革命性质。工人革命斗争的发展,对农民运动发生了影响,学生的反政府运动也更为强烈。列宁在1901年12月写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一文中这样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示威运动正由于种种原因而在下新城、在莫斯科、在哈科夫再次高涨起来。民愤到处都是增长,把这种愤懑汇合成为一道冲击到处横行霸道、肆虐逞凶的专制制度的洪流,愈来愈必要了。……当人民的愤懑和公开的斗争到处开始迸发火星的时候,首先和主要的是供给大量的新鲜空气,使这些星星之火能够燃烧成熊熊的烈火!”

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刻,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现名高尔基城)到了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接着3月4日他又参加了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亲自

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他还在一些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写的抗议沙皇政府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之后,就根据自己在彼得堡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译为《迎春曲》),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海燕》。估计这篇作品的写作时间,不会早于3月14日和晚于3月24日。

玛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英译Maksim Gorky, 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海燕 高尔基

高尔基海燕

高尔基 《海燕》

海燕高尔基

高尔基 海燕

海燕之歌高尔基

朗诵:海燕●高尔基

《海燕》(高尔基)练习题

海燕高尔基教案

朗诵:海燕●高尔基

高尔基 海燕
《高尔基 海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