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丫口田小学张云岳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语言的教学。语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别人用他自己的语言所要告诉学生自己的人、事或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别人自己要介绍的人、事或物,并且要让别人能通过学生的语言感受到学生介绍的人物形象、事件或物的象征等。那么,如何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呢?这将是我下面介绍的重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一 小学生心理及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儿童一般到7周岁就可以上小学一年级。这阶段的小学生正面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最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希望做老师最好的学生,取得荣誉,做其他同学的榜样,可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是能过一天算一天;他们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对未来的充满热情和激情,可是很多外界的事物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会为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努力奋斗,而对不感兴趣的事则避而远之;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常依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做事,所以有时总是后悔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总之,他们的自制力和控制力都较差。这段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又由于学习的压力,很容易使他们走向两个极端,心理素质稍好和得到正确引导的学生可能会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其他的由于无法纾解自己内心矛盾的学生可能会走向另一个自暴自弃的极端。

二 德育教育及其作用

德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指对社会成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它包括了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

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那么他的实际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创造世界的人。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它的实效性决定着小学教育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更具高尚品格的、适应社会的、创造世界的人。

三 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人格魅力是德育的先导

小学生这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外就是行为习得,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学生甚至可以把教师的对他影响巨大的直接的这种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比如教师的语言、板书设计、仪表甚至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利用好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小学六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这六年的时间足以让像一张洁白的纸张的学生变成老师的一个影子,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

2、课堂教学过程是德育教育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文章,一般都离不开这几个主题:关于爱国的、关于环保的、关于合作的、关于孝顺的等。总之要么就是批判或否定,要么就是歌颂和肯定。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批判或否定什么,赞扬和肯定什么。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怎样 ?教学的效果就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那么如何把握好教学过程,让德育教育自然的渗透到教学中呢?一是吃透教材,明白教材要告诉你的是什么。二是设立场景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心里,引发学生的等同感受,学生立刻就能理解课文要告诉他们的内容了。比如在我上到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争吵》的时候,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上课,而是请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就闹得不行的两个学生来再

现了那天他们吵架的情景,再请他们两个讲讲吵架过后的感受以及现在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之后我再引导同学们回到课文:有两个小朋友也吵架了,我们去看看他们的“争吵”吧,同学们一读完课文,他们就明白了课文讲的什么内容,和课文内容一联系,就知道自己做法是不是正确的。三是成立课堂小组学习,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意识到个人与小组之间依赖的关系,团结互助的重要。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3、作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内省

关于作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装,二流的文章是语言的化装,只有一流的文章,才是生命的化装。叶圣陶先生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小学生的作文,不是干巴巴的几句话,就是从其它作文书中抄的长篇大论,或就是谎言满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话可写”的情况呢?就中国目前的教育来看,大多数的儿童教育还处于被支配期,学校里老师讲学什么或怎么学?在家里,家长天天问学什么了怎么学的?他们无法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东西。然而现实是小学生是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社会里,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反映。所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感情打动人。俗话说“文如其人”,文章就是本人品行的外在表现,高尚的作品来源于高尚的人品。学生只有学会“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才能学会真诚,这就是作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体现。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人。所以,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4、开展活动是德育教育的外化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主题活动。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里,我开展了一个关于搜集学校环保标语的活动。一条“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的生命的可贵,对生命的尊敬,也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

也可以有效利用纪念日、节日来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生除了自己的节日,还有其他革命英雄纪念日:三·一五学雷锋,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等,比如在三·一五学雷锋日,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班开展了一个关于纪念英雄的主题教育“唱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重之情,激励学生珍爱生命,勤奋学习。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教育,需要定规划、分步骤去实施。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环节,利用好这个环节,德育教育就不再是难事。

参考资料:

路俊菊;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品行[J];探索与求是;2003年Z1期

王玉萍;陈文;中新两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之比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严庆;青觉;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回顾及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葛琳;当代中小学感恩教育之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许映建;中小学生创造素质及其教育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李晔;师生信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doc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