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清平乐.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知道词的有关知识,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重点:

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大致了解词的特点

1.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读题。(强调中间停顿,“乐”正确读音) 3.简介词的特点

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4.由题想象,导入学习

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二.指导读词

1.自己读三遍(要求读准确)

2.指名读词,相机正音。(强调“翁媪”、“剥莲蓬”正确读音) 3.指导读词,读好押韵 三.赏析词意

(一)词中有画

1.一首词,一幅画。轻声读词,尝试想象画面,再交流汇报。 词中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指导读好“低小”。

(2)引导体会“青青草”,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3)理解词句大意

(4)引导学生结合词句和插图想象画面中还可能有什么,感受景美。

(5)带着感受读句。 词中人

预设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出示词句。指名读

(2)理解“吴音”(上海、苏州、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方在春秋时期地属吴国,这些地方的口言也叫吴音。相较之北方人说话的干脆利落来说,吴音更绵软,轻柔一些,所以有人也称这种口音的特点叫“吴侬软语”。这词中,指的是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 (3)引导想象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理解“相媚好”。

(4)想象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

(5)指导读句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

(1)引导想象大儿动作,神情,结合“盛夏”体会大儿的勤劳。

(2)齐读此句。 预设三“中儿正织鸡笼”

(1)引导学生观察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称赞。

(2)齐读此句。

预设四“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指名读句。

(2)引导理解“亡赖”是反语,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3)理解“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

(4)引导想象小儿当时的动作和心情,尝试揣摩他的内心想法。

2.展开想象,加深体会

(1)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画面,结合刚才的理解,加入合理想象,写成小练笔。

(2)个别展示、简单点评。

(二)词中有情

1.交流对词中这户人家的印象。(引导体会他们其乐融融的生活及他们的贫穷) 2.引导悟情

贫穷的他们为何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因景而醉: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老俩口身体健康。 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生活详和,安宁。 3.了解作者,体会感情

(辛弃疾:南宋时期的一位优秀的词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出生在一个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年代。他二十岁便奔赴战场,为国杀敌。经历二十余年沙场征战,浴血搏杀,他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4.感受作者看到这样一户老有所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睦家庭时,陶醉的心情,并有感情齐读全文。 四.作业设计。

1.背诵《清平乐.村居》。

2.运用想象,结合词的大意,尝试把《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小作文。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