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0: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样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视为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词牌名;“天狼”,原指“天狼星”,这里指昏庸无道的当朝统治者。

3、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B、《朝花夕拾》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指的是“藤野先生”。

C、《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个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建造的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他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D、《名人传》描述了三个名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契诃夫,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也有着痛苦、挣扎和矛盾。

4、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⑤句重新进行排序,力争让语段语言连贯,语序得当,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为(2分)

①在长期、反复的观察中,人们发现了天地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掌握其运行规律。②在古代,人们对天与地的认识主要通过观察进行的。③当然,掌握规律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期间可能犯过无数次错误,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④进而凝练成一个个农耕实践的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比如月令、物候、节气等。⑤或许正是这些错误和沉重的代价,激发了先人的斗志,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从中吸取教训。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A、①④②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5、古诗文默写(共14分)

(1)直接默写(5分)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⑤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望月有感》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述手足离散各在一方,孤苦凄惶的句子是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面对死亡,直抒胸臆:“

”,表现了他慷慨赴死的崇高民族气节。 (3)整段默写。(选做其一,不写题目及作者)(5分) ①《爱莲说》开头至“不可亵玩焉。”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整首词。

6、在运动会期间,海洋市

7、初三某班举行了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活动内容】:设计人物名片 示例:【人物】 诸葛亮

【推介语】“未出茅庐而知道天下三分”

【推介理由】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在辅佐刘备之前,他已判断出三分天下的政治走势。他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蜀国的建立与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活动要求:请你仿照上面示例,从“范仲淹、孟子、鲁迅、莎士比亚”中任选一个,设计一则推介语,并写出推介理由。 【人物】 _______________ 【推介语】______________ 【推介理由】_____________

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⒂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⒃“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⒅“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⒆“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⒇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有删改)

8、选文

材料三:感冒和流感相似,但也有不同。感冒即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常常有比较明显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流感一般伴有寒战和高热,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即便发热也是中度或轻度的,没有寒战。感冒的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流行性感冒则是病人成批出现。普通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时可以服用康泰克药物;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择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服用一些退烧药物对症治疗,如羚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大部分感冒和流感有一个共性,它们都是病毒性疾病,迄今没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治疗药物。(选自《大众健康》)

材料四:美国普拉瑟教授对“睡眠与感冒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在124名实验志愿者的鼻孔中滴入了能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其中48人“成功”患病。通过数据统计,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受试者患感冒的概率是睡眠7小时以上者的4.5倍;睡眠5~6小时的受试者患感冒的概率是睡眠7小时以上者的4.2倍,睡眠,6~7小时的受试者和睡7小时以上的人患感冒的概率不相上下。(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五:医生不建议感冒患者擅自使用消炎药进行治疗,不当使用消炎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为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消炎药也就是抗菌药物,抗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治疗普通感冒,且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只有当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感冒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由于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感冒症状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当然,感冒治疗时,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安慰同样必不可少。当家人感冒时,可以借助舒适的休息环境、温暖的食物、轻揉的抚触等,或者帮助其回想过去对抗感冒的经历,都能有效缓解感冒患者的症状,减轻感冒对身体造成的不舒适感。(选自人民网)

材料六:防治流感,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少食用高脂肪类和辛辣类等刺激性食物,可以适量多吃山药、百合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功效的食物,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正气御邪,又有一定清解上焦热邪的作用。同时,饮食也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以适量喝点汤汤水水,比如白菜豆腐汤,就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选自《北京日报》)

15、材料一种加点的词句主要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16、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流感的哪些方面内容?(3分)

17、材料四中普拉瑟教授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它们都是病毒性疾病,迄今没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治疗药物 ..

19、小李的爷爷,奶奶都患了流感。爷爷发烧,咳嗽,引发了肺炎;奶奶,浑身无力,四肢酸痛。小李父母建议他们都要去乡村诊所输液治疗。假如你是小李,请你综合选文材料内容,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出行及治疗建议。(5分)

(三)阅读《傲气与傲骨》,完成20—24题(14分)

2018·中考语文样题

傲气与傲骨

刘学柱

①徐悲鸿有句响亮而饱含哲理的话:“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②所谓傲气,一则骄傲自大,二则盛气凌人。骄傲自大是自我估价问题。或自己确实高人一等,优人一筹,先人一步;或自己并无过人之处,只是虚妄之见,抑或一时错觉。不管哪类情形,都是对自己作了较高的衡量和认评。盛气凌人是态度问题。之所以这般态度,是自我感觉有了资本,自满自足,盈气于内,形于外表,大有叉腰于道,不可一世,舍我其谁的味道。

③傲气也许只是闹闹脾气,或习惯不好,但其负面效应却不可小视:其一,损害了自身形象。那模样、那姿态,乖张恣肆,惹人生厌,令人生气。其二,导致裹足不前,不思进取。一股傲气,功夫都用在表现自我,哪还有心思再接再厉?如此这般,当初到底如何姑且不说,单说此后,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懈努力者,自会创佳绩,写辉煌。到了那时,自己的傲气恐怕要变为泄气了。

④人不可无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⑤傲骨,一则注重内涵的积蓄,二则坚守节操,维护正义。注重内涵的积蓄是内在修养问题。它决不仰附于人,也不蔑视他人。它的内涵十分深沉,总是从各方面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它踏踏实实、朴朴素素。不管它现在状况如何,终必出类拔萃,卓然超群。坚守节操是人格问题。优于他人也好,还是低人几分,它却自有主心骨。在别人乞怜于己时,并不轻做姿态,做救蛇农夫,忘却了原则和尊严;在别人利诱威逼时,铮铮铁骨,宁折不屈。傲骨与软骨、媚骨、酥骨、懒骨截然不同,它认定了总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它一身正气,令人钦佩。

⑥傲骨不是清高、冷漠、孤傲。它守的是信念,为的是真理。它不哗众取宠,而是甘守寂寞。就像黄山松,枝枝劲骨,傲然挺胸,只守人格,并不为任何别的什么。

⑦傲骨是一种深沉。它能冷静地剖析自己,就像鲁迅不断用解剖刀解剖自己。它会保持自我,奋发图强,就像中华民族面对列强诸国,自有一副傲骨。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傲”字,傲者,自诩而不仰慕于人也。二者也有本质的区别:“傲气”教人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傲骨”教人自尊自强,正气凛然。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大相径庭,高下优劣,令人唏嘘。

⑨人不可无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⑩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立场,就会正确处理任何复杂的事,就会赢得普遍的尊重。傲骨会给人增添动人的个性色彩,同时也显示出做人的应有风范。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选文②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述傲气的?(3分)

22、作者在论述“傲骨”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取其中的一种,举例说说其作用。(4分)

23、请在文章

(四)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25-29题(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

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鼓不成列可也。”(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指子鱼。

⑤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25、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3分)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6、选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公将鼓之

萧鼓追随春社近..B.及其未既济也

其真无马耶? ..C.公伤股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楚人未既济

扶危济困 ..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神弗福也 :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__________ ..(3)又何间焉 :__________ (4)牺牲玉帛 :__________ ...

2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国人皆咎公。

29、下列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战役进程的描述来突出曹刿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B、【乙】文中楚宋交战,宋国军队战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国丧失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C、【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公都善于听从属下建议,认识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④ 2018·中考语文样题

D、【乙】文中宋公认为作战要讲道义,“不鼓不成列”,【甲】文中齐师败绩,曹刿不让追,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

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长春市 中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大连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