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生习作教学从何开始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0: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凤岗镇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论文

题 目:小学生习作教学从何开始

工作单位:凤岗镇翡翠山湖小学

作者姓名:罗梓新

联系电话:

日 期:

13431176693 2012年12月10日

小学生习作教学从何开始

摘要:习作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文采斐然、感人肺腑的文章来。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丰厚的阅读积累才能充实习作的材料,奠定习作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应从小开始,从兴趣开始,从阅读开始,从生活中开始,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开始、兴趣、阅读、生活、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困苦,也是小学生的痛苦。小学生往往由于缺乏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面对作文题无从下笔,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呢?

一、习作从学习语文开始

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这是自然,也是当然的。殊不知这恰恰是一个习作教学的误区。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习作教学了。从认识一个字,到组成一个词,到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再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我认为,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一年级“练句”,从能写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小学生习作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教师重在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要求不要高,只要学生能开口说、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为日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习作从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想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以至能写。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要分年级段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习作愿望。低年级段,每一次的写话作业评讲安排半节课的时间,每一篇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请孩子上台来讲读,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信心。小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强,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会更加的积极。中年级段,教师在文章中的评语十分重要,要特别讲究。

(一)鼓励为主。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

(二)评有所指。

这里的“所指”,即是要有真对性,要有的放矢,而不要千篇1腔,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

(三)生动有趣。

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大多是幽默风趣、知识广博、能说会道的。给学生写评语也是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语学生会竟相传阅,仔细体会评语中的“味道”。对于高年级段,我曾在《习作分享法》提到在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或送誊清文章后,教师再安排一定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分享佳作,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

1、组织交流齐欣赏。教师浏览学生初作后,先择比较好的文章,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在班上读或者小组读,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文章有哪些地方写得好,有什么不足之处,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在欣赏中帮助同学也提高自己。

2、个人集锦众人欣赏。要求每个学生定期把自己的最佳习作抄在本子上,放在班在的图书角供同学传阅,并鼓励学生互相品评,继续修改。有的学生给自己的亲人阅读,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最佳期习作复印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这样,一篇好文章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学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积极性。

3、张贴园地共同欣赏。努力搞好班的作文园地,定期张贴学生优秀习作,组织同学阅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同一期的作文园地中,教师可张贴两篇或多篇题目相同,在选材和结构上相近,但语言方面各有特色的作文。在分析比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每学期组织三四次,很多学生十分感兴趣,有的为自己能在习作在园地上占一席之地而感到自豪,激发了习作的热情。

4、收集成册推广欣赏。选取学生习作精品,编成班级“优秀作文册”每次习作后选几篇,能入选的自然欢喜,暂时未能选上的也决心争取,有的同学天真地说:“老师,我这次作文写得不好未能入选,留给我一个位置,我再写一篇,你给我改好。”天真活泼的话儿蕴藏着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啊!有条件的更可以倡导学生将写得好作品的上传到博客上,大家一起分享写作心得。这样,学生有了习作的成就感,习作的兴趣就更浓了。

三、习作从阅读开始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将语文教学分门别类,将其分解得肢离破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很多时候我们把这几个本来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几总分孤立起来了,使这种循序渐进过程、这个逐步提升的阶梯,发生的断裂和脱节。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习作的准,离开了阅读习作无从谈起。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表现能力。”⑴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 指导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中学习习作。《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并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⑵古人对读写关系曾作过极为精辟简明的概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狠抓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真正做到了“得法于课内,收益与课外”。因此,注重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利用集体的读书氛围来鼓励学生读书。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所得。如针对我校图书室开展了藏书不多的实际,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捐一本、读百本”的活动;针对目前家长对阅读的模糊认识,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四、习作从生活开始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⑶ 叶圣陶老先生地这句话精辟的论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他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 ⑶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便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表达无疑是艰难的,写起来就感到言之无物。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和感受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感兴趣,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生动。如:三年级开始写命题习作,这是一个新的台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首次命题作文教学的前两就作好准备,悄悄地把学生带进生活中的写作角色。首先,我带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我的意图当然不让学生知道,参观中也不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只管看、摸,说,在参观中你们在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呢?我们的生活、学习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写能写好文章。通过这些准活动,把学生带入了写作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作文的欲望。又如:记一次大扫除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在干、看、说、听等,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说一说,交流交流,然后拿起笔写下来。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可以指导学生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等实践,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在生活中习作,日记是一种最好的形式,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做过的、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应从小开始,从兴趣开始,从阅读开始,从生活中开始,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漫谈文艺创作》——茅盾 [2]《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3]《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 2000年版第二版

大学生创业从何开始?

加拿大本科留学准备从何开始

浅议小学生习作教学

小学生习作

小学生学习英语该从何入手

小学生合作习作教学初探

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初探

小学生习作 感恩

小学生习作评语

小学生习作2

小学生习作教学从何开始
《小学生习作教学从何开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