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董璐璐

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数学教学的“新”教师,经验是我最欠缺的。从担任这门课程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寻找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最让感受深刻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也许是我自己心急的原因吧,也觉得容易,估计学生能掌握得了,就仅仅按照教材讲授了一次,可单元测试一下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85%的学生这道题都错了,下课后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他们都说不理解。回到办公室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他们这些孩子能简捷的明白这个不算难的规律。通过上网找资料,看到高手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刚好下午第七节课是我的补习课。我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

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好不好?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猴王说:“好吧!给你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你们没办法,给你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

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 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 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

8 ÷2 =4

80 ÷20 =4 800÷200=4 (板书)

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看起来分的桃子是越来越多,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细心观察,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师:大家现在看,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又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然后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所找到的规律。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我们的同学都说得很精彩,都有自己的见解。

最后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

这一节课讲的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应用。

这样不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还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收获自己发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内容时候,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猜想、验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指令来完成推导规律的过程,学生不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发现怎样的变化时商就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通过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的认知,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适用于生活。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