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答: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三个发展阶段:(1)1978-1982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2)1982-1987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3)1987-1997年,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为9条,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党的十四大以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一书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展开为16条。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1)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2)明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4.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科学命题。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什么是“三个代表”

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6.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答: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事件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有三条尤为重要:(1)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摄取前进的不解力量;(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7.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答: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8.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对于我们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反对错误倾向的能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9.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什么意义

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发展成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10.简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答: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认识和行动,至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于是拘禁的核心是创新。于是拘禁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作过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步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告诉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首要任务、根本原则等方面着手。首先,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尤其是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必须澄清。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意义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1)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

质区别;(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

14.简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制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制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我国的国情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他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8.简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含义

答: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1)“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2)“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制度;(3)“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4)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不能动摇的。

★19.简述“三农”的重要地位

答:(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2)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

★2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以往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等问题的一种反思。

21.简述邓小平关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

答:(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地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2)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3)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4)邓小平的理论思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22.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受限制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3.简述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答:(1)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3)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低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4)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说机遇大于挑战。

24.简述“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25.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指资本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2)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3)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4)多样化的形式上有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跳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条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6.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1)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用的经济成份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连接,不可分割。(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京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京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7.简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1)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时间分配的公平。(2)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靠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和物质财富。(3)效率优先,即公平应当服从效率。

28.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时间都证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第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药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保证稳定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义法制。

★29.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努力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3)依法治国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治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水平,并且要进一步扩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一件找“社会这一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3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心,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以保证和支持。

3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中在建设的方针。

32.如何理解“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辩证关系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二为”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双百”是实现“二为”目标和方向的必由之路。离开“二为”谈“双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离开“双百”谈“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防止和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33.“四有”之间有何联系

答:“四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纪律观念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34.党的十六大报告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里把中国先进文化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向”、三个特点,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维系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35.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6.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答:91)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2)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3)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37.“一国两制”的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一国两

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3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体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有何联系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第二项原则“互不侵犯”,就是在处理国家间和国家关系中排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五项原则的核心;第四项原则“平等互利”,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第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4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里赶到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唯一的自治制度。

42.简述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答:(1)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和世代发展的要求。

(2)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3)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适当的工作充满活力。(4)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土问题。

43.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概括为:(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3)自我批评的作风。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简答题答案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简述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