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7: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欧洲哲学史》

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地位

西方哲学是哲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是哲学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主要揭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命题、思想观点和体系的本质以及一般发展规律,探索各流派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评价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价值。通过对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员能初步的了解与掌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并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视域,对增进理解和诠释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

(二)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哲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西方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希腊,西方哲学史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科学与逻辑传统。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西方文明的特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军队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战争时代所需要的军事人才。

(三)基本理念 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员积极思考问题,联系历史和现实从事科研活动,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学理念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理论批判和文化辩识能力。

2. 教学内容强调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3.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4. 教学评价采用闭卷考试、撰写科研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三) 设计思路

1. 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历史感、世界眼光和洞察力。

2. 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不断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融合到教学中。力求准确、客观、多方位地反映西方哲学史学科的思想内容,揭示其丰富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

3. 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采用研讨式、案例式、中外哲学思想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 多样的教学评价。把闭卷考试与课堂提问、论文写作、演讲比赛成绩等综合起来评定,体现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供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况及其背景,使学员把握西方哲学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中的内容、特点和各流派哲学之间内在的历史与逻辑联系,把握西方哲学史上出现的主要哲学基本概念、范畴、方法和各流派理论特点,学会历史而又科学地评价,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和理论批判水平,并学会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哲学方法论分析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分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基本概况和主要流派的思想、理论和意义。

(2) 把握西方哲学史发展的一般脉搏,领会西方文明发展的思想历程。

(3) 学会分析、批判各种哲学思潮,科学地进行理论评价。 (4) 能够独立地撰写一篇哲学论文。 (5) 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6) 能够联系实际提出一些重大哲学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论文写作,使学员把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运用规律并理解其重要性。

(3) 通过大量阅读原著,使学员领会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

(1) 使学员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价值认同。 (2) 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使学员坚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地批判各种社会思潮。

三、内容标准

(一)导论 哲学与哲学史

教学内容 :

1.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概况。 2.理解‚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把握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3.掌握西方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基本精神。 4.领会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主要思考:西方哲学思想在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地位;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哲学的时代价值和方法论功能;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价值意义;学习西方哲学史与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之间的价值关系。 教学要求:

1. 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法。总体介绍欧洲哲学史及其学科特点、学习方法、意义。

2. 以教员讲授为主,讲清‚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把握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3. 突出历史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与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科学思想、宗教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教学难点:西方哲学传统的特点和价值意义。

(二) 古希腊哲学

教学内容:

1. 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基本内容包括: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古希腊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古希腊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关系。

2. 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基本内容包括:伊奥尼亚学派的自然哲学思想;南意大利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 雅典哲学的繁荣。基本内容包括:智者与智者派;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柏拉图的理念论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形而上学。

4. 希腊晚期的道德哲学。基本内容包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道德哲学;斯多葛派的道德哲学;怀疑主义思潮;古罗马神秘主义哲学。 教学要求:

1.本章内容主要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各个流派的思想介绍,让学员明了西方哲学的发展源头,体会后来的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想萌芽,领悟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传统,摸清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脉搏。 2.要求学员了解从早期自然哲学发展到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体系化哲学的逻辑发展线索,理解并掌握各个流派重点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总体特点。

2. 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柏拉图的理念论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形而上学。 3. 古希腊哲学的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特点。

(三)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教学内容:

1. 基督教教父哲学的总体特点以及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基本内容包括:基督教教父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

2. 经院哲学的形成及其特点。基本内容包括:经院哲学的形成;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经院哲学的特点。 3.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哲学体系。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和哲学体系特点;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4. 唯名论的兴盛。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康。 教学要求:

1.本章主要通过对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的介绍,让学员体会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和后世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2.要求学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分析经院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懂得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历史表现形态。

教学重点:

1.经院哲学的一般特点。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含义。 2.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唯名论,唯名论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思潮。基本内容包括: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含义;人文主义的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人文主义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与现代人文主义的关系。 2.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加尔文。

3.自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库萨的尼古拉的辩证法思想;达〃芬奇的科学方法论;布鲁诺的哲学思想。 教学要求:

1.本章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和自然哲学思想的介绍,让学员懂得西方社会发展与人的思想解放之间互动的关系。

2.要求学会正确评价人文主义运动的历史地位、价值以及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

1.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评价。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教学难点:对人本主义的评价。

(五) 17——18世纪西欧各国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教学内容:

1.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培根;霍布斯;洛克。 2. 17世纪大陆唯理论。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3. 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贝克莱;休谟。 教学要求:

1. 本章通过对17——18世纪西欧各国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思想的介绍,让学员懂得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含义,哲学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把握这一时期哲学研究显著的科学认识论特点及其价值意义。

3. 要求学员对经验论和唯理论代表人物的思想以及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以及洛克经验论的总体特征。

2.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哲学的评价以及唯理论哲学的一般特点。

3.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比较。 4. 对贝克莱和休谟哲学的评价。 教学难点:

1. 对洛克经验论哲学的理解。

2. 对笛卡儿哲学总体思想的把握及当代评价。 3. 对贝克莱和休谟哲学的理解。

(六) 启蒙运动与18世纪法国哲学

教学内容:

1. 启蒙运动。启蒙与启蒙运动的含义、特点。

2. 启蒙思想家。培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孔狄亚克。 3.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百科全书派。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 教学要求:

1.本章通过对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的介绍,让学员懂得近代科学精神与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与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3.要求学员把握重要人物的主要思想并学会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 启蒙运动的特点。

2. 孟德斯鸠的‚法的世界观‛。

3. 卢梭关于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 4. 机械唯物主义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启蒙运动的评价。 2. 卢梭哲学思想的评价。

(七) 德国古典哲学

教学内容:

1.德国古典哲学的一般特点。包括: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般线索;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2.康德的批判哲学。包括:康德的哲学思想总体特征和体系特点;康德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康德的批判哲学对理论理性的考察;对实践理性的考察;对判断力的考察。 3.费希特与谢林的哲学。主要内容包括:费希特的‚自我——非我同一‛哲学;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4.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及其概念辩证法。黑格尔的体系哲学主要思想;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的总体特征及其评价;黑格尔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及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5.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人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上帝是人本质的异化;人是道德的主体。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本章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各种思想的介绍,让学员深深地懂得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明白德国古典哲学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关系。

2.要求学员搞清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与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对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重要思想和哲学体系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把握,并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他们的思想做一个科学的评价。

教学重点:

1. 康德批判哲学。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基本思想。 2. 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哲学的总体特征及评价。 教学难点: 1.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思想。

3. 黑格尔哲学,‚绝对理念‛的含义。

四、实施建议

(一) 预修课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思想品德修养。

(二) 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1.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课时为70 学时,分理论讲授、专题研讨和组织复习三个部分。各部分课时分配如下: (1)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学时 网络教学

导论 哲学与哲学史 2 学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共16) 员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1 自

第二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

5 主

第三节 雅典哲学的繁荣

8 学

第四节 希腊晚期哲学

2习

第二章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2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2 第四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 (共16)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6 第二节 17世纪大陆唯理论 6 第三节 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 4 第4 第六章 德国古典哲学 (共16) 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介绍 2 第二节 康德的批判哲学 5 第三节 费希特与谢林的哲学 2 第四节 黑格尔哲学 5 第五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2 (2)专题研讨 研讨内容

古希腊哲学精神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2 五

18

学 西方近代哲学与西方文明和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德国古典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终结 2 中西哲学思想传统之比较 1 (3)复习总结及科研辅导

复习考试 2 论文写作辅导 1

2.课堂教学

全面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批判能力与理论素养、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采取提前布臵问题让学员收集阅读资料后课堂讨论、交流看法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式、启发式等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这一平台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增强讲课的生动性、有效性。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让学员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哲学名著和哲学论文,学会专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辅导答疑,要求学员试写哲学小论文,善于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论辩能力和逻辑严密性水平。 4. 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西方哲学史网络课程这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加强教学互动和信息的反馈,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及时更新内容,帮助学员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增加信息量。

(三)教材选编与使用的基本设想

本课程的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物教材、powerpoint课件、电子教案等。

1. 文字教材:主教材选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赵敦华的《 西方哲学简史》,辅助教材选用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冒从虎等编著的《欧洲哲学通史》(上下)。

2. 课件:自行编写。 3. 电子教案;自行编写。

(四)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论文写作成绩。根据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权值,课程最终成绩考试成绩占70%,论文写作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学时少、要求高的矛盾,研制了网络课程,制作了教学录象、课件、电子教案、题库等,收集了大量电子文本、图片资料,按分类挂在网络课程平台上,便利了学员自主学习。目前,基于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环境下的西方哲学史网络课程已经建成并在军网上开通,可以实现在线交流、网络辅导。网络课程的内容将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六)保障条件

结束语 走向现代的西方哲学 (2课时,根据时间情况讲解)

结束语作为对全课程的一个总结,目的是要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西方哲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懂得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做好准备。要求学员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去看待和评价欧洲哲学传统,从中体会传统西方哲学的得与失,并结合当代实际去思考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

二、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化与整合

四、主客两分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最后有2课时用于考试。(由于国庆节

1、

2、3号放假,实际课时总量只有54课时)[思考讨论题]

1、试述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的一般线索。

2、为什么说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康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分析有哪些思想?

4、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5、试评价康德的时空观。

6、如何评价康德的‚二律背反‛思想?

7、如何评价康德的‚物自体‛思想?

8、如何评价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

9、康德的不可知论与休谟怀疑哲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0、黑格尔是如何批判康德的物自体学说的?

11、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12、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3、试评价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

14、简述黑格尔关于真理的思想。

15、试述黑格尔的异化思想。

16、试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关于‚上帝‛的批判。

结束语 走向现代的西方哲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结束语作为对全课程的一个总结,目的是要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西方哲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懂得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做好准备。要求学员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去看待和评价欧洲哲学传统,从中体会传统西方哲学的得与失,并结合当代实际去思考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

七、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八、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化与整合

九、主客两分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十、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讨论题]

1、西方哲学传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解决方案新在何处?

4、在认识论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发展?

6、通过欧洲哲学史的学习,你对科学精神有了什么样的新的理解?

7、谈谈西方哲学的逻辑传统的价值启示。如何看待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拯救现象‛问题?

8、谈谈你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

9、谈谈你对真理与价值关系问题的看法。

10、谈谈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参考书目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1978。 [英]B〃罗素:《西方哲学史: 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 [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英]A〃E〃泰勒:《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8。 严春友:《西方哲学新论》,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曾志:《西方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杜志清主编:《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李朝东:《西方哲学思想》,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俄]Вл.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李树柏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张志伟等:《西方哲学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英]A〃E〃泰勒:《苏格拉底》,周濂,朱万国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1995。 黄见德:《西方哲学在当代中国》,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英]索 利:《英国哲学史》,段德智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朱德生主编:《西方哲学名著菁华》,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

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90。 全国二十二所高等师范院校编著:《西方哲学名著介绍》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匈]卢卡奇:《理性的毁灭: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从谢林到希特勒》,王玖兴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德]卡西勒:《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杨适:《哲学的童年 : 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高清海等:《西方哲学史百题探释》,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 陈修斋主编:《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 1986。

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 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1981。

[美]F.梯利:《西方哲学史》上、下册,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197

5、1979。 高清海主编:《欧洲哲学史纲新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

张尚仁:《欧洲哲学史便览》,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

《欧洲哲学史教程》编写组编:《欧洲哲学史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 1982。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 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198

7、1993。 [苏]奥伊泽尔曼:《辩证唯物主义与哲学史: 哲学史论丛》,娄自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挪]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作家出版社, 1999。 [美]杜兰特:《西方哲学史话》,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 贺 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最好的学生?"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西方哲学 精品课程申请书

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介绍 教学队伍情况

课程梯队建设

所属学科及学校介绍 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的

思考题 西方哲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属于哲学系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

西 方 哲 学 教 学 大 纲

所属学校: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程,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满足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为适应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开设这门课在当今显得迫切而必要。这门课可在政法学院和文学院各系所开设。

通过对本课的教与学,使所学者能初步的了解与掌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并给他们提供更参考书目 精品课程推荐书 康德的理性为广阔的知识视域,对增进理解和诠释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便使他们在如今重视人才,尊重知识的时代,能一展宏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所学者必须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基本哲学命题、哲学家的基本思想观点,他们之间思想的内在的评判哲学(教学逻辑联系,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对它的评价。 课件) 课件讲稿大纲

第一章 西方哲学概论。主要掌握哲学的概念,本体论的概念。

视频录像

(三)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从宇宙论到本体论。主要掌握本原的概念,从发生学意义追问回主页

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无规定‛;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本原;爱菲斯学派、逻各斯;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以逻辑在先规定本体,本体论诞生。恩培多克勒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和‚奴斯说‛;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

第三章 从感性到德性。智者文化、普罗太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德性就是知识、精神接生术、认识你自己。

第四章 从宇宙论到本体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学派。 第五章 从此岸到彼岸。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存在先于本质、上帝存在的证明、灵魂、理智和唯神史观。

第六章 理性的光芒与独。唯理论的创立、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的唯理论 实体学说、属性学说、样式学说、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唯理论。

第七章 经验的原则与怀疑。经验论的创立、培根的哲学思想、经验论的片面化、霍布斯的哲学思想、经验论的体系化、洛克的经验论哲学、两种性质、两种观念、经验论的转向、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的知觉论、因果联系论。

第八章 理性批判与绝对哲学。康德哲学、纯粹理性批判、关于感性的理论、关于知性的理论、关于理性的理论、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批判、美学及先验人类学、自我和绝对哲学、费希特的知识学、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第九章 逻辑哲学的辩证法。哲学的本质、精神现象、纯粹理念的科学、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精神哲学、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四)教学时数

72学时,建议72学时。

(五)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使用版本

李朝东:《西方哲学思想》,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七)参考版本

赵敦华:《 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苗力田:《 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

黑格尔:《哲学西方哲学讲演录》第1-4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汪子嵩、范明生等编:《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79年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

二、本文

第一章 西方哲学概念

(一)教学要点

本章具有全书绪论的性质,重点叙述了希腊文明的兴起,西方哲学的概念以及西方哲学的历史形态和基本功用。通过本章学习,要弄懂西方哲学产生的特点,明确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学习西方哲学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修养和素质。

(二)教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希腊文明的兴起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第一次超越了神话而创建了哲学。研究、讨论西方哲学和文化,需要考虑到其语言和宗教背景。埃及和巴比伦人最早发明了算术、几何学和天文学,但主要是凭经验形成的;从一般的前提来进行演绎的推理,这是希腊人的贡献。

在哲学产生前,希腊世界的文化内容主要记载在希腊神话中,希腊神话有两个神祗体系: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系;奥林匹斯山的宙斯神祗。两种神话体系反映或塑造了希腊人性格的双重方面:一面是秩序和理性,一面是放荡不羁和本能冲动。前者产生哲学和科学,后者形成艺术和具有丰富仪式的原始宗教。

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希腊人在纯粹知识的领域里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欧洲人的科学艺术以及在精神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古希腊;希腊人几乎提出或提供了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文化所探究的所有问题和答案。

二、西方哲学的概念

英文philosophy(德文die Philosophie)在希腊文中是由动词‚爱‛、‚追求‛和名词‚智慧‛复合而成的,其最初含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亚里士多德指出,从事哲学思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闲暇‛、‚惊讶‛、‚自由‛。

西方哲学形成于对日常语言的改造并使之具有本体和逻辑特性。本体论(Ontologia)就是关于Sein/Being(存在、是)这个范畴以及与之相关范畴的哲学学说。西方人对语言现象的语法学考察对‚存在‛这个哲学范畴的形成是个决定性事件。希腊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在高度逻辑化和形式化的成熟的语言基础上产生的。Ontologia的原理不依赖于现象界的经验事实,但却要为说明和认识经验事实提供原理。

三、德谟克利特

1、原子和虚空用

不同时代的哲学家赋予哲学观念以各具特色的含义:

(1)早期哲学家赋予哲学以最早的、最普遍的含义是爱好或追求‚智慧‛。 (2)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哲学的含义就是‚科学‛。

(3)在智者和苏格拉底以及希腊晚期、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们里,哲学成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和实践。

(4)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哲学神学化了,神学也哲学化了,哲学处于神学的奠基、论证和捍卫教义的婢女地位。 (5)文艺时期和近代哲学是‚世俗的或现世的哲学‛。 (6)康德认为‚哲学是理性对其自身的批判活动‛。

(7)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概念式考察‛。 (8)‚现代哲学对理性的反叛和拒斥形而上学‛。

由此可知,要想从历史的比较中获得关于‚哲学‛的普遍概念似乎是不现实的。但是黑格尔说:哲学史本质上就是哲学本身。

哲学有什么功用:哲学是一种教养,一种精神血液。在柏拉图时代,哲学是一种‚珍爱的娱乐‛,但后来物质生活上粗糙的需要把人们从思想的高峰拉到经济角逐的市场中去了。做一哲学家不是只要有精妙的思想,甚至不是要创一个学派,乃是要这样爱智慧,照着它的启示而营造一种淡然素朴、怡然自足、慨然大度、毅然笃信的生活。‛智慧或真理不叫我们富贵,却叫我们自由。毕达哥拉斯说:哲学是最上乘的音乐。 第二章 从宇宙论到本体论

(一)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本原、自然、本体、数、逻各斯等概念,了解从米利都学派到毕达哥拉斯和爱菲斯学派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时数 6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本原到逻各斯

西方哲学即形而上学分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古希腊哲学刚产生时主要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自然哲学或宇宙论哲学是在扬弃神话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基本上分为两派:伊奥尼亚学派以某种具体的物质元素作本原解释世界,这一派成为近代原子论乃至整个古典物理学的先驱;南意大利学派则以数和数的结构为本原来解释宇宙,这一派对量子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泰勒斯是希腊‚七贤‛之一,曾因仰望星空探求宇宙的和谐奥秘而掉进枯井,并受到一位色雷斯的乡村少女的嘲笑。 (1)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在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命。本原即‚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的东西,也叫始基、元素、原则。 (2)万物充满神灵

泰勒斯的万物充满神灵,是说‚水‛是一种神妙的活动原则、生命原则,是引起万物运动的东西,即把水的能动力量视为一种神圣的原则和力量。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是原始的、朴素的。但他的水是始基命题则试图以理性思维对万物作出理论概括,标志着哲学的诞生。

2、阿那克西曼德

(1)万物的本原是‚无规定‛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成万物的本原只能是某种介于水与气或气与火之间的中介,它是一种比气和火浓厚又比水稀薄的‚无规定者‛。(2)宇宙生成论

阿那克西曼德用‚无规定‛的变化描述了宇宙的生成过程,这是最早的宇宙生成论和进化论。

3、阿那克西美尼 (1)气是世界的本原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综合了泰勒斯的‚水‛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规定‛的特征,表现出对‚气‛和‚无规定‛在早期思维水平上的综合。 (2)灵魂是气

灵魂是气,使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作为弥漫在宇宙间的神圣力量,在后来被理解为无所不在的精神——‚普纽玛‛。

从米利都学派中可以看到一种属于希腊人的典型思想倾向:对自然现象进行一种不计利害的观察和评述。这种纯粹的态度使他们能脱离感觉事物而提出具有普遍性质的‚定理‛,从知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实物走向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性实在。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数是本原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音乐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他们进而对此作出哲学概括:数的特征内在于音阶、内在于天体、内在于一切事物,所以数是万物的本原。它启示了后来西方哲学中极有影响‚逻辑在先性‛。

2、美德在于和谐

从数的对立关系出发,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十个对立的范畴,并进而认为,数的对立关系之间遵循一定的比例,比例产生和谐,和谐产生秩序。

3、灵魂观念

毕达哥拉斯第一次对灵魂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把‚灵魂不朽‛、‚灵魂转世‛、‚灵魂净化‛的宗教观念引进哲学。他们认为,灵魂转移的原因是因为有罪。对罪的惩罚,造成了灵魂的轮回;灵魂的轮回中可以带有对前世的记忆。灵魂转世是循环往复的,结果是实现灵魂的完全净化,由灵魂的净化实现灵魂的得救。

三、爱菲斯学派

1、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哲学因提出了‚逻各斯‛(logos)概念而获得特别重要性。他赋予该词以极强的哲学技术性含义:

Logos是语言、叙述、报告;是说出来的道理、理解的对象;是万物普遍遵循的规律、原则、必然性、命运;就是‚变‛或‚变化‛,就是‚从一切事物而有一和从一而有一切‛;Logos既是宇宙运动的原则,又是人的灵魂或思想的原则,是智慧。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指明了哲学探究的一种转向,即从对外在自然的研究转向对思想自身内容的探讨,转向对语言形式本身的真假的探讨。这对后来的智者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发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

2、世界的二重化

逻各斯的提出,由此造成了多重对立:第一,灵魂和感官的对立。第二,逻各斯与流变不已的世界的对立。 第二节 本体论的诞生

一、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巴门尼德是本体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把智慧的对象规定为‚存在‛,使哲学从‚自然哲学‛发展到本体论哲学。本体论哲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超越变动不居的感性事物之上,寻求一种无时间性的、最根本的终极存在。

第二,它把终极存在规定为真理的源泉,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永恒的存在。

第三,理性用来把握‚存在‛的工具是逻辑论证,它被看作是理性自身的功能。

1、意见之路——对自然哲学家的批判

巴门尼德彻底否认了自然哲学家在感官观察基础上把一种有规定的事物作为本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认为这是‚意见之路‛。所谓‚意见之路‛,就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不存在者必然存在‛,‚存在与不存在既同一又不同一‛。

2、真理之路——关于存在的学说

巴门尼德把‚存在‛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了。‚存在‛这个概念来自希腊文的‚是‛。在西文中,‚是‛既可以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它也可以单独使用。巴门尼德从‚A 是B‛这一普遍表达式中把‚是‛抽象出来,产生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本体论范畴——存在,它意味着‚能被思想、被表述的东西‛。

‚存在‛有何性质?第一.存在是不生不灭的。第二.存在是‚连续的一‛。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赫拉克利特由于提出逻各斯(语言、思想)与感知世界的分离,而从内部开始瓦解宇宙论哲学的基础;巴门尼德则通过提出一种逻各斯方法和作为思想对象的‚存在‛概念,从而最终使哲学和科学分离开来,这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二、芝诺的论辩

芝诺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了‚多‛、‚运动‛的不可能性,从而维护了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存在‚不动‛的原则。

1、反对‚多‛,论证‚一‛

存在如果是多,则它在数目上既有限又无限。这是矛盾的,矛盾就是不真实。所以,存在不是多而是一。

2、运动的悖论

A.‚二分法‛辩: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越过无穷的点。故运动是不可能的。

B.‚追龟辩‛: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C.‚飞矢不动‛辩:飞着的箭是静止的。

D.‚运动场‛辩:一半的时间可以等作一倍的时间。

芝诺的悖论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运动悖论表现为间断性和连续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而造成悖论的根本原因则是理智和感觉的对立。

3、现象的破灭

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语言、思想)到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哲学家们对人类朴素的世界观进行了一次颠覆性行动:用本质否定现象,用抽象思维否定感性知觉。这在芝诺那里发展到了极点。 第三节 拯救现象

在爱利亚哲学之后,出现了一个过渡时期,即拯救现象的运动,它要求抽象一般重新返回到感性具体,要求本质与现象相一致,并试图弱化爱利亚哲学所造成的本质与现象、理性与感性、逻辑与事实之间的冷峻对峙。

一、恩培多克勒

1、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主张用火、气、水和土那化生万物的四个根来解释事物。

2、恨说

万物的存在和生灭变化在于四根的结合和分离,而四根能够结合和分离则在于‚爱恨说‛。‚爱‛是结合、和谐、一致的力量;‚恨‛是分离、斗争、冲突的力量。爱使四根结合成事物,恨使事物彼此分离。

3、同类相知或流射说

根据恩培多克勒的理论,元素的结合或‚相爱‛,是一种同类趋向同类的过程,自然事物中这种物理性质,在心理学上就是‚同类相知‛的感觉论。他关于具体认识过程的理论是流射和孔道学说。认为人和外部事物是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的,人和物体具有一种接受外物影响的极小的通路,即孔道;物体或元素流出一种流射,当流射和孔道大小相合时,就产生了感觉。

二、阿那克萨戈拉

阿那克萨戈拉在哲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种子说‛和‚奴斯说‛。

1、种子与同类的部分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构成万物的种子隐而不显,却始终存在。种子在质和量上无限,因而是一切,万物也是一切。他用‚同类的部分‛来说明种子的结合和分离。

2、奴斯说——心灵的概念

‚奴斯‛(Nous)一般译作‚心灵‛、‚灵魂‛或‚理性‛。阿那克萨戈拉首次试图以此说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因和秩序。

3、异类相知说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认识是事物相反的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并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异类相知说‛,既认识是由冷而知热,由苦而知甜,从暗而知明,相同的感受使感官迟钝,相异的才能造成强烈的刺激,使感觉敏锐而鲜明。

三、德谟克利特

1、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这是西方最早的空间概念。和原子相比,原子是存在,虚空是不存在;但虚空并不比原子缺少什么,它也是存在的。

2、感觉论的认识论

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论上区分了思想和感觉。思想的对象是原子和虚空;感觉的对象是具体事物或现象,它所获得的是模糊的知识。德谟克利特的感觉论具有约定论的性质。感觉具有nomos (习惯)的性质。‚习惯‛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意思是人为造就的,并非依事物的本性生成。对感觉的约定论解释,否认感觉符合或来自事物的本性。这表明,他既认识到感觉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又有可能由此导致怀疑论倾向。

3、快乐主义的伦理学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快乐主义的幸福观。在他看来,两种原子形成两种认识,精致的原子形成理性认识,粗糙的原子形成感性认识;它也形成了两种快乐和幸福,即心灵的幸福、快乐和肉体的幸福、快乐。 第二章 感性到德性

(一)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智者文化 普罗太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 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二)教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者文化

智者文化是公元前5—4世纪流行于希腊的一种社会思潮。他们把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自然的宇宙论研究转向主要研究社会和人事,把逻各斯作为自然的‚真理‛转而关联于社会、法律等人文的‚德性‛,并试图以此来克服爱利亚学派和拯救现象者那里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

一、智者概述

1、产生和特点

‚智者‛(Sophistes,来自Sophia‚智慧‛)一词,意思应该是‚具有智慧的人‛。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专门指称那些传授各种知识、收取报酬、擅长逻辑学和修辞学的职业教师。智者不是为了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他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即培养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它产生的条件是: 第一,从哲学发展来看。智者文化一方面继承了现象论者对感觉和习惯的重视,又对‚感觉‛和‚习惯‛的过分抬高,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第二,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的自觉区分。

第三,当希腊其它地区注重于自然哲学的探讨时,雅典城邦则大力发展自己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文化生活。

智者们一般都具有相当高的语言才能和技巧。作为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的教师,智者的语言才能和技巧相当高。从积极方面说,他们对语言的把玩中虽然具有诡辩的特征,但却辨析了语言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揭示了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而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反映,因而揭示了概念对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

2、智者的历史地位

智者的辩论带有诡辩的性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倾向对既有的哲学成果具有破坏作用,因而历代哲学家都鄙视智者。但是,他们也有积极作用。

二、智者代表人物 普罗太戈拉

(1)新的社会历史观和‚人‛观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普罗太戈拉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观点:人有智慧、艺术和品德;能结成城邦和在社会关系中形成强大的力量;运用政治智慧和道德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治理社会的秩序。

(2)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成了世界的存在、真理、规律即知识都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知识归结为人的感觉,把感觉等同于个人的感觉;每个人的感觉各不相同,没有同一的尺度和标准,那么,根据各自的感觉就不能对事物的存在和性质作出共同的判断。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就必然导致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结论。

2、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是第一个从爱利亚逻辑本身来否定爱利亚哲学的人,他开始了从逻辑本身来否定巴门尼德哲学的工作。他提出了三个命题: 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第二节 苏格拉底

一、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用德尔菲神庙的这句名言改变了希腊哲学的研究方向,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自然‛。

二、德性就是知识 第一,‚正义和其他德性都是智慧‛。‚德性‛表示人或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人身上体现为节制、正义、虔诚、勇敢,它们作为心灵的内在原则,就是过好生活的艺术。这四种德性的逻辑整体就是‚善‛。第二,‚德性就是知识,无知即罪恶‛。德性就是知识,反过来说,知识就是德性。

第三,‚无人有意作恶‛。由于对理性的普遍知识原则的确认,没有人从认识上就自愿去作恶。只有知识和道德相统一,才能真正作到知行合一。

三、精神接生术

苏格拉底认为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和不确定的,真正的智慧、知识、美德是先天的、普遍的和绝对的,要靠教育启发才能发掘出来。在方法上,他把对善、精神的思辨考察放在一边,而特别注意在行动中去认识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方法——精神接生术。 第三章 从理念本体到伦理宗教

(一)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柏拉图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本体论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葛学派的思想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柏拉图的理念论

苏格拉底试图找到永恒而完美的伦理准则来医救人生,柏拉图则认为世风日下的根源在于政体的腐败,并想寻求最完善的政体挽救日益衰落的希腊城邦奴隶制。他描绘了一个由统治者、武士、生产者三个阶层组成的理想国;认为个人灵魂也有三个要素:理性、激情、欲望;由此产生四种德性: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个人的德性应与国家的政治原则(正义)相一致:统治者以智慧治理国家,武士以勇敢保卫国家,生产者以节制协调彼此的行为。而理想国的实现依赖于哲学王,即国王应象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

一、认识及其对象的区分

柏拉图在总结过去各派哲学的基础上,思辨地提出了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区分,即在个别的可感事物之外设定了一个普遍的、可知的理念领域。心灵有四种功能:幻想、信念、理智、理性;‚灵魂回忆说‛。二、早期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既具有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含义,又具有‚种‛、‚类‛、‚绝对实在‛、‚知识对象‛、‚真理标准‛等多种含义。‚太阳之喻‛;‚洞穴之喻‛。理念世界和可见世界如何联系呢:‚分有说‛和‚模仿说‛。

三、成熟时期的理念论

1、对前期理念论的批判

在《巴门尼德篇》第一部分柏拉图对前期理念论的‚分有说‛和‚模仿说‛进行了批判;但不可因前期理念论的缺陷就否定理念,必须重新研究思维方式。

2、理念论的新发展

《巴门尼德篇》第二部分柏拉图把理念认作‚最普遍的种‛,并通过八组假言推论来探讨对立的范畴体系的矛盾辨证运动过程。

3、范畴体系的对立统一——《智者篇》的通种论

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已开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揭示理念和感性事物的关系。到《智者篇》时,柏拉图选择了六个最普遍的理念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通种论‛。

4、柏拉图的哲学观——人们对真善美的‚爱情‛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真谛是‚爱情‛:凡人对不朽的真善美的追求。‚爱‛之神是真正的哲学家;‚爱‛是对美的爱,并在美的生殖中达到不朽;哲学是对永恒的真善美的‚爱情‛的追求。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涉及当时的一切知识部门,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发现;他论述问题常从思想简史开始,不作独断的结论,表现出追求真理的心灵探索活动。

一、《范畴篇》对本体的初步规定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研究了词的意义和词的分类,并由此提出和制订了三段论式推理以及以此为形式的逻辑演绎体系。 在逻辑学著作《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对本体进行了初步规定:十范畴学说;本体是‚存在‛的中心;个别事物是第一本体,‚种‛和‚属‛只是第二本体;关于第一本体的几点规定。

二、《物理学》的思想

自然哲学在古希腊时代也叫‚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包括运动观、四因论、宇宙论、灵魂论等。

1、运动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变化有三个组成部分:变化者或基础;缺失;形式。‚变化‛就是基础失去原来的形式而获得一个新形式。 运动有三类;此外,还有本体的变化。‚运动是潜能的现实化‛。

2、四因说 运动变化是有原因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四因‛可以归结为‚二因‛。运动系列及其‚不动的第一推动者‛。

三、《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学说

亚里士多德对原因的研究终将导致对最高原则或最终本体的思考,这门‚科学必须是在先的,必须是‘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

1、哲学对象的确定

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及其本质属性。

2、‚存在‛的中心意义是‚本体‛

‚作为存在的存在‛就是‚本体‛、‚实体‛。从本体与属性的关系看,本体是独立存在;从主词与谓词的关系看,本体首先是主词,其次是谓词;本体和它的本质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定义中才能揭示本体何以是存在的。定义是其所是的表达。定义的形式是‚属差+种‛,它所表达的本质总是普遍的类。

3、第一本体是‚形式‛

《形而上学》第五卷对本体标准的重新规定。本体的四个对象:质料、形式、共相、个别事物。质料不是本体;共相不是本体。本质作为形式是第一本体,个别事物则是第二本体。不和质料结合的‚纯形式‛就是‚神‛,它是不动的第一推动者,是纯粹的思想和纯粹的活动。它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

四、认识论思想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心划分为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三个方面。人心中的‚理性‛灵魂是人的本质。感性灵魂主要执行着感觉、记忆、想象等功能,它不能脱离感官而存在;理性灵魂主要执行思维、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功能。感性的对象是个别,理性的对象则是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的过程。 第三节 悬疑与宁静

希腊哲学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智慧高峰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哲学的活力和创造性渐趋消失,人们大多停留在对大哲学家的思想和著作进行注释、反思、消化和运用上,而缺乏创造性和深邃性。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一、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认为哲学是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产生幸福生活的一种活动,而不能解除灵魂痛苦的哲学是无用的空话。他的哲学包括准则学、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