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政治总 时事政治资料 鲁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资料精编版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一:党的十八大

1、十八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实质是以人为本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原因(意义):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根本保障”)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最基本国情即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原因(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6、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7、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原因(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8、材料一: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材料二: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等。

(2)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有助于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 (3)有同学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基本上都在校园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我们来说无责也无力。

答案提示:肯定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成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人共享,人人有责;我们在搞好本职的同时,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可以从建议监督、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益事业、环保事业方面贡献力量。 (4)为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提示: 国家:应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公民:应树立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开拓创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管理,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等。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二: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

一、2012年11月29日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材料

二、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总书记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1)时政背景材料1中的“一定能”的信心源自哪里?

①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④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2)材料2中的“三个‘必须牢记’”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①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和鼓舞。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因素有哪些?

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②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④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面临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威胁。

2、【云南梦、昆明梦】2012年云南省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滇富民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奋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三个强省”,全面推进美好云南建设。强调,打造“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美好云南”是全省各地共同的奋斗目标。 (1)除了“三个强省”外,你认为还可以实施哪些强省战略?

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轻工强省、旅游强省和富民强省等。

(2)云南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是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必须坚持继承创新,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请谈谈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云南优秀文化;②有利于提高云南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③有利于增强云南的影响力,树立云南人的良好形象;④有利于云南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3)请你以建设“_____强省”为题,任选两点谈一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文化强省:认真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积极对外宣传云南的优秀文化,自觉为弘扬云南文化做贡献;公共场所或外出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树立云南人的良好形象;去景区旅游注意保护文物和风景名胜,积极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 经济强省:关注家乡发展,积极为经济发展献策献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现不利于云南经济发展的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号召身边的人关注云南经济,自觉为云南经济发展做贡献等。

3、材料一: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等环节,“梦”、“钓鱼岛”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第一。 据介绍,在票选阶段,“梦”作为年度国内字便一路领跑。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该活动公布年度国内字结果时对“梦”字的解说是: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可见,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材料一中的诸多“梦”和材料二中的“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答:通过材料一中的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的逐一实现,有力的推动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前进步伐,激发民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每个人个人理想的实现,可以促进人民群众不断实现方方面面的梦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材料三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 ④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三:太空梦、航母梦等—科技创新是新动力

1、【热点】歼-15舰载机,“嫦娥二号”,运-20大型运输机,辽宁舰入列等科学成就。 (1)意义:

① 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某些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民族精神; ③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2)成功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航天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④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⑤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

2、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和王小谟。 召开原因: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3)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4)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A、提升核心技术,塑造民族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1)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品牌缺乏,反映了什么问题?

说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a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b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社会; c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d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e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1)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

①加强教育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③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社会。

3、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

意义: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 ④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 (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 (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

④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四:民生问题

1、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哪些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2、党和政府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④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弘扬顽强拼搏、同舟共济的抗灾精神; ⑥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为解决民生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战略国策有哪些?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三步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4、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 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1)“新愚公移山”的三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 这些“难事”的存在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基本国情?(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解决这些“难事”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请你为解决这些“难事”开出药方。

①最根本的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这些困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实践保障制度。 ③加大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3)“新三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问题将给我国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脱节问题)。 不利影响:

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③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 (4)请你为解决“新三难”,提建议。

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②深化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战略;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个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6、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有何意义?

①是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教育公平;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④有利于减轻人民经济负担,构建和谐社会。

7、【关注两会 关注民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3年3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指出:【机构改革】——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发展经济】——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保障民生】——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1)从李总理的讲话中,你看出了我国的发展思路有哪些? ①加强国家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②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2)李总理答记者问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请你列举近年来我国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改善民生?(三个方面即可)

原因:是由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财富创造的源泉。

举例:①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③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等。 (3)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①做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②学会合作与竞争;③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

祖国的发展;④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⑤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全球观念。

8、“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开辟“两会直通车”等,邀请两会代表、政协委员与网民面对面的交流,此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为广大网民表述诉求、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提供一个迅速快捷的平台:②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充分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科学执政、民主决策;④有利于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9、解决“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突出表现在: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是党和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五:先进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

1、我们学习先进人物、榜样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1)热爱祖国、情系祖国;(2)敬业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 (4)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5)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胸怀大志;(6)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7)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习先进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意义有哪些? (1)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有助于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等。

3、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4、了解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后,某校立即为此开展系列“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答:①办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2)请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出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 答:主题班会,主题:“…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① 组织同学们观看先进事迹的相关图文、影像资料 ②自由发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洪战辉先进事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请老师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XXX学习④为…开展爱心捐助 (3)结合材料谈一谈开展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弘扬社会正气,推进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5、材料: 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3月5日已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到2013年已历经50年而不衰。 (1)我们应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 答案提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等等。 (2)有人说,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也过时了。你怎么看? 答案提示: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原因: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健康成长,当今时代,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其中就包括弘扬雷锋精神。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新的时代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典范和楷模,但雷锋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力量之源。 (3)请结合“弘扬雷锋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探究主题,谈谈你对这两位爱心中学生行为的看法。 答案提示: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两位中学生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勇于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②助人为乐、奋不顾身等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两位中学生用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中华传统道德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③她们用行动为我们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六: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营养餐)

1、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可能运用到的法律: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你的校园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或不和谐现象有哪些? 答:校园食堂卫生不达标、学生意外伤害、校园周边交通差、校园暴力、学生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等。

3、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 答:(1)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我们要珍爱生命;未成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受到社会特殊保护;(2)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重视校园安全,就是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3)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4)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4、面对安全隐患,国家、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建议) 答:(1)国家:应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立法;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安全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2)社会:创造条件,保障校园安全;确保学校设施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3)家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教育未成年人,同时对未成年热进行安全教育。(4)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设施;(5)青少年自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教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安全自救的常识和技能。

5、目前,我国青少年存在哪些不良道德倾向?有什么危害?

(1)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等。

(2)这些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3)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7、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建议。

(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

(2)社会:创作出版各类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家庭:家长要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子女,及时解决子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4)国家: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吧、娱乐市场经营环境等。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七: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发展

1、疆独、藏独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1)不可能得逞。 (2)①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的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藏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2、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2)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

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7)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我国的民族政策: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新型的民族关系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6、云南、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建设以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平、团结、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事务的原则,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调动了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②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③各民族地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⑤各民族地区的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等。

7、云南、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8、国家加大云南、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9、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保护各民族文化。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八:美丽中国(资源、环境、人口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的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和谐,家庭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6)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如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济上: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政治上: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③加强民族团结。

文化上:①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民族文化。③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

人与自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4、我们中学生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些什么?

(1)在家庭:尊重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与父母和睦相处等; (2)在学校:遵守纪律,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认真学习等; (3)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保护大自然,培养正义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

5、产生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①没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意识淡薄;②人口持续增长,又以高消耗、高污染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欠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6、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具体表现:

资源问题的具体表现:资源短缺:①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②人们节能环保意识淡薄,资源利用率低,能耗大,浪费与破坏严重;③资源分布不平衡;④资源质量不高 ⑤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7、我国的国策战略有哪些?

实施的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你提建议,出点子)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立法工作。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⑥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9、有关建议或措施:

节约用水的建议:①关紧水龙头 ②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③使用节水装置 节约用电的建议:①随手关灯②使用节能电器③夏天空调温度调整不低于26度。

节约资源的建议:①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依靠科技创新,循环利用资源 ③从我做起,保护资源,珍爱资源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倡议:①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②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③节约用纸,把废纸收集起来送回收站④循环使用教科书⑤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或建议: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②植树种草,绿化环境③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④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空调;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随手关灯、水龙头;④停止室内电器的待机状态;⑤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等。

10、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或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 1)因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

11、为什么“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发展新概念会被广为接受? 答:(1)“低碳经济”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人类的长远发展需要;(2)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3)、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责无旁贷;(4)低碳经济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

12、国家、企业、个人在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取得成效的原因)(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具体作答,注意答题的角度) 国家:(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快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循环经济。3)发挥政府的作用,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企业:(1)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2)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3)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个人(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13、央视报道,全国十个城市雾霾严重超标,其中石家庄、邯郸、保定包揽全国雾霾程度前三甲,北京是第4名.石家庄勇夺冠军让石家庄人很受伤,心情十分不爽,让我们如何出家门? (1)请你谈谈雾霾天气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2)作为石家庄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石家庄作贡献? 答:(1)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制约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良好习惯,为建设生态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14、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

答: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15、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依靠什么?为什么?

答: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因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才能在开发、研究新能源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16、谈谈中学生应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答: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注重消费“绿色产品”,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如:少吃烧烤食品、过度包装食品等,并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对于可回收的物品积极回收;树立环保意识,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落实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作起,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买菜购物时使用布袋、竹篮,使用无磷洗涤剂、无氟家电,节约水电能源,不乱扔废旧电池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等。

17、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2)这是由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的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资源形势相当严峻:(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18、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答:国家方面: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⑥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企业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盾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②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迸行技术改造,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个人(青少年)方面: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19、请你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活动形式。并说说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活动: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③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器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氏袭永续发展。

(1)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关乎着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未来工作的中心。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因此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使二者协调发展。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培养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1、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哪些?

最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 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科技国情: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在某些领域处在世界前列,但仍面临发达国家的压力。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九:民族传统文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万万不能丢,因为:

①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瑰宝; 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③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自觉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②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3、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我们应如何对待?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

②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要排斥,也不宜全部吸收,而应取长补短,在尊重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4、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确保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5、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出现“汉语热”等中华文化热,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等。

原因或意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瑰宝;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③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所长,广泛地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6、说一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1)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呈多样化,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既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2)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体现了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

7、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的认识理解。

(1)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2)保护文化遗产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可以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全民族的精神支撑;

(3)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4)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就是对对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护。

8、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出金点子? 国家:(1)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使保护文化遗产有法可依。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影、报刊等媒体,对外宣传本国的文化遗产。 (3)利用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教育。

青少年:①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 ②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③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增强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所长,广泛地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维护国家安全(钓鱼岛、南海问题)

1、(1)《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的发布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提示:①《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的发布说明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历史法理依据,日本窃取钓鱼岛始末以及美日对钓鱼岛私相授受的非法无效。 ②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也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

③我们应坚决反对日本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④我们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①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国家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有同学说,我们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保钓是国家和大人们的事情。你的看法呢?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作为中学生,受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自觉维护国家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学生肩负着者民族复兴的重任,捍卫钓鱼岛主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所以,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大力宣传国家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3、我国目前面临着局部的领土、领海争端的挑战,你有什么高招可以使我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答: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③加强国防建设,威慑侵略者,防患于未然;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责任意识;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⑦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谈判解决领土问题。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一:厉行节约 开启新风

1、中国触目惊心的餐桌浪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相关报道称,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数量巨大,在餐馆、食堂和家庭中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是800万吨和300万吨,相等于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是否惊出一身冷汗?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资源承载能力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每年有

2、3亿人的口粮被浪费,是难以承受之重。继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之后,民间也发起了“运动”,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光盘运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每个人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去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行为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终身,当这种观念深植于内心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时,也许就不需要外在的口号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了,“光盘运动”也就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1)“舌尖上的浪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为了更为有效的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 动”。网民发起的“光盘行动”为什么能得到强烈响应? (3)响应“光盘行动”,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消费? 答:(1)“舌尖上的浪费”会造成大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等。

(2)①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③“光盘行动”是爱惜民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④“光盘行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等农产品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要使有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必须同时做好开源和节流,坚决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3)①学会做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②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购买物有所值、经济适用的商品。③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④学会绿色消费。⑤注重满足精神。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二:习主席首次出访聚“娇”

1、中国为什么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高举这一旗帜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是实现这些奋斗目标的需要。③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是寻找机遇、应对挑战的需要等。

2、习近平答新华社记者问: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应该怎样做? (3)构建和谐世界,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科技创新能力。③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④求同存异,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经济新秩序。⑥开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5、取得成就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坚持党的基本路(3)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培养全球意识,以开放的心态认识世界。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④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作出贡献等。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三:伟大成就、改革开放

1、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2、从我国改革开放(建国6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和经验?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5)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6)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7)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四:美丽春城、幸福昆明、精彩南博

1、首届南博会定于2013年6月6日—10日与第21届昆交会同期举办。本届南博会以“促进中国——南亚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宗旨,以“相互开放、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主题,力争打造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展会,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国和南亚国家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

2、昆明市获得南博会举办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③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⑤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和谐、共同发展;⑥有利于传播节约、环保、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⑦有利于推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如何实现“七彩云南,和谐城乡”,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强民族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

4、昆明的发展成就: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线不动摇;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⑦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6、昆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①昆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成就;②经济全球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使昆明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③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挑战:①地区竞争日趋激烈;②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③民生问题突出;资源、环境问题严峻。

7、如何让城市更加美好?(又好又快地发展)

经济上: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扩大对外开放;③坚持共同富裕。

政治上: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政治文明。

文化上: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②加强昆明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③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社会建设上:着重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环境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打造品质昆明-----品质要求

实力之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促进昆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科教兴国。 魅力之城……①加强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②大力发展旅游业;③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活力之城……①坚持改革开放;②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鼓励科技创新。 生态之城……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居之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平安之城……依法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治安管理。

9、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富强的昆明,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爱家乡、投身家乡建设)

①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关心昆明的发展;积极宣传昆明的发展成就;②积极行使批评建议权,为昆明的发展献计献策;③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热心公益,做文明的小市民;④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勇于创新,掌握报效家乡的本领。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五:其它

一、2012年11月8日至1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会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大会召开期间,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海外主流媒体每一天都及时作出报道和分析评论。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4、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假如你是一名十八大代表,你怎样做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 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不辜负人民的重托等。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分别是什么?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有哪些/?

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真实中国”的认识?

⑴当今中国,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⑵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⑶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什么意义?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⑴牢牢把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⑶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⑸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十

一、经济增长新模式—--科学发展道路(低碳经济)

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十二、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b.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 c.加大教育、科技的投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鲁教版中考政治最新模拟(二)

中考政治_时事政治素材_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时事政治资料

中考时事政治资料

鲁教版九年级政治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政治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政治测试题

鲁教版初一地理总复习提纲

中考政治 时事政治选编

中考政治模拟试题(鲁人版)

中考政治总 时事政治资料 鲁教版
《中考政治总 时事政治资料 鲁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