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宝鸡市科技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宝鸡市统筹科技资源基地建设

调 研 报 告

为全面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宝鸡市政府于2009年9月组织了由市科技局牵头,财政局、发改委、工交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参加的统筹科技资源基地建设专题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宝鸡本土政府资源、优势产业资源、社会资源、国家省在宝资源、经济区域间(天水)资源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宝鸡科技资源的优势和特点

(一)产业基础条件雄厚,优势明显

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8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91户,企业九大产业领域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格局。截止2008末,宝鸡规模以上企业80%拥有技术研发机构,达到省级以上认定标准的有75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长岭、秦机、宝钛、恒通),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试验室、植物化学试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工业研究分院2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个,科技孵化器6个,市属科研所5个。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8户(重新认定数),规模以上民营科技工业企业132户,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户,市级创

1 新型试点企业24户,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技术创新领域主要集中在钛及稀有金属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石油钻采装备、铁道电器及高速道岔、精密数控磨齿及机床、传感器、真空开关、纺织电子、砖瓦机械等行业。拥有名牌产品53项,累计有60余项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自主研制开发了“1.2万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X80高强度管线钢φ1219×18.4mm螺旋埋弧焊管”、“VTM260/5精密、数控五轴联动复合机床”、“大规格磨齿机”、“高速铁路道岔”、“磁悬浮轨道”、“城轨交通接触网”等多个国际国内第一。“汽车齿轮”、“机载雷达”、“钛及钛合金”产品全国销量第一。拥有“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有国家级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产业园区以及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二)科技服务基础条件健全,信息化程度高

作为国家第一批城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宝鸡市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城市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建成了装备制造业配套产品服务、科技文献查询服务、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六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服务系统,并链接市县两级和12个科技工业园区工作网络,规模以上企业加盟会员单位近300户。在88

2 户高新技术企业中,5万元以上设备仪器有262台,其中质量检测设备仪器223台,其他(加工、试验等设备)设备仪器39台,100万元以上18台,50万元以上46台,进口设备仪器141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正在建设中,并拟与陕西省和天水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联网。

围绕全市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农村科技、党员教育、远程教育及农业专家大院以及涉农水利、气象等九大专业子网重构为一体,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列入国家第一批信息化试点的推进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围绕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整合工作,于2007年开工建设1.3万平方米的宝鸡市科技中介服务大厦已完成过半,预计将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宝鸡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将有一次质的飞跃。

(三)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企业R&D位全省前列 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宝鸡市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财政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由2008年的18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由2008年的1100万元增加到140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由2008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园区经济发展资金5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合计市财政共投入1.94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4.3%。在科研投入中,本级财政投入3290万元,占1.52%,带动企业科研投入17.9亿元,占2.2%(全省0.77%,全国0.81%),宝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高新技术企业执行国家政

3 策减让税金1.31亿元。市财政会同省财政共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03户企业落实省财政生产流动资金贴息2764万元,市财政按1:1给予了配套,撬动银行贷款16亿元,加上正在申报的第三批90户企业流动资金贴息,预计可撬动银行贷款30亿元。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宝鸡科技创新能力。

(四)成果产出与转化能力强,效果显著

2008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6项、国内领先水平的2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18项,有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新产品170个。全市企业与48所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项目52项,获得专利授权309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

实施的国家863计划“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以及“YK7220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X80高等级管线钢用高强度高韧性高焊速埋弧焊丝”、“新型秸杆草块饲料加工机械设备中试转化”等15个国家火炬、星火、重点新产品、成果转化项目,实施进展良好。

实施的32个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有13个项目已经完成,攻克了89项重大关键技术,申请专利61件(申请国外专利1件,申请发明专利8件),已授权专利29件,开发新产品和新产品样机57个,新增销售收入61.28亿元,实现利润

4 3.6亿元,税金2.95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342人。

企业自主投资32亿元建设的航空结构锻件、铝钼钛中间合金、PCD模具片材料、纳米钯炭催化剂、高效燃煤锅炉、地铁钢铝复合轨等4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展良好,部分已投产。

(五)人才资源“高弱低强”,“宝鸡技工”全国著名 2008年,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9.62万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6.2万人,占人才总数的31.6%,占全市总人口的1.6%。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3410人,中级职称人数19644人,分别占创新型科技人才总数的5.3%和31.8%,高、中、初级创新型科技人员比例达到1:5.36:11.5,接近国内外公认的1:6:14的合理比例。这些创新型科技人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4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4人,获得国家、省级各类称号的专家166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拔尖人才183人。

全市共有文理学院等大专院校6所,2008年在校学生33853人,当年招生10959人,毕业9459人;有宝鸡技工学院等中等专业教育学校8所,2008年在校学生16079人,当年招生5494人,毕业4650人;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368个,教学点2317个,结业学生238449人;有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公共基地13个,专业技工学校(企办)38所,结业190000人。“宝鸡技工”品牌全国著名。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宝鸡的科技资源现状与分布、科技人才队伍状况、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和专利情况。对宝鸡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铁道装备、电子信息、机床工具、食品医药、能源化工、新型建材等九大优势产业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并就宝鸡今后统筹科技资源基地建设工作如何加强顶层建设和宏观管理,自上而下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状况,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协调有序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有机联系;如何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机制,加强企业间科研力量的互动,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加强与省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外力来弥补自身高端创新型人才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初步提出了宝鸡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

(一)总体思路

宝鸡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指导,以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科技资源,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以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为载体,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为平台,逐步形成研发机构引领,

6 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服务平台支撑,交易中心拉动,重大项目支持,政产学研金高效服务,相关人才、成果、信息等科技资源聚集的特色产业基地运行模式,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人才聚集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第一次核心。积极探索科技资源统筹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新路子和新经验,与关中—天水区域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形成合力,力求在产业链竞争中形成新的品牌效应和典范,为宝鸡经济社会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宝鸡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建设6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创业基地。按照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建设钛及钛合金和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两个技术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整合已有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宝鸡资源中心;整合全市现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服务,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以创新科技体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为手段,整合本地及西安、杨陵的科技资源,倾全市之力将钛及钛合金和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五百亿元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宝鸡建设成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

(一)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在“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基础上,到2012年,在机床工具、航空装备安全、铁路道岔、砖瓦机械,能源化工等领域建设3个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6个。

1、建设行业技术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在特色产业基地中,优先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钛及钛合金和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分别建设行业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010年,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物流企业参与、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方式,在钛及钛合金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建设行业技术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建设百亩商品物流交易市场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以技术和商品的市场交易聚集全国乃至世界的同行企业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开展世界范围的行业高层峰会和论坛活动,聚集世界钛产业顶尖的人才和技术,将钛及钛合金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国内一流、影响世界的中国钛谷集散地。

2012年,建设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建设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全市已有钛锆镍新材料、专用汽车、精密数控机床、石油钻采装备、焊接钢管、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设备、白酒、纺

8 织测量与控制、新型节能建材装备等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有4个在特色产业基地内。在发挥好基地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的基础上,开放全市所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信息、人才等科技服务。

2010年,启动建设航空安全系统集成、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锅炉、风电装备制造、光伏太阳能发电面板制造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力争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

到2012年,建成良种高产奶牛繁育和节能墙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钛锆镍新材料、石油钻采装备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

3、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特色产业基地内,根据产业特点和产业链配套紧密程度,建设研发合作、产业链合作、技术标准、市场合作等不同形式的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企业内部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之间的研发、配套、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自主创新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0年,建立钛及钛合金和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在其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宝鸡资源中心

在整合全市已有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建设宝鸡资源中心。到2012年,共建设

9 装备制造业配套产品服务、科技文献查询服务、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科技成果库、企业需求资源库、专利信息资源库、特色产业基地技术交易平台、产品物流交易平台等12个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成能共享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全部资源的宝鸡资源中心,为宝鸡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及 “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区域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

(三)深入实施宝鸡市“6333”科技创新工程

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为平台,加速实施宝鸡市“6333”科技创新工程。

到2012年,在宝鸡九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铁道装备、电子信息、机床工具、食品医药、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和潜在优势产业(航空安全系统集成、铁道过分相系统电器、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前纺装备系统优化、砖瓦机械真空开关及断路器等)中,建设6个特色产业基地和30个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在6个产业基地内实施3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3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不断提升实施“6333”科技创新工程的成效和水平。

(四)进一步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宝鸡市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几年来实施了科技部 “城市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

10 了87户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企业产品设计“甩图板”,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6个月,产品制造工作效率平均提高25~35%,产品成本降低20~30%。

2012年,在特色产业基地内重点培育100户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继续推进以“甩图纸、甩帐表”为主要内容的“两甩工程”,加快物流、资金流合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面向特色产业基地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品销售、工业分包、网上产业链协作等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竞争力。

(五)创新科技工作新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创新科技工作新机制,建立会商、协调制度,统筹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资源向特色产业基地聚集。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实施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促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

1、建立市级议事协调机制

在“宝鸡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结合市科技局技术开发与研究、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市工交办企业技术中心创建认定、市中小企业促进局信用担保及

11 研发中心建设、高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劳动教育职业培训等工作业务,建立市本级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预算前沟通、预算中筛选、预算执行评估和评价,形成相对统一的科技事权形成机制和科技财权匹配机制,强化科技预算的集中使用和执行监督。由市政府统一协调管理特色产业基地科技资源调剂和匹配,形成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的合力,支撑园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部省科技会商机制

为有效地统筹中省和地方的科技事权,用好中省资源,我市在与省科技厅建立了会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与科技部相应的联系制度。继续加强与部省沟通、会商,共同研究宝鸡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解决产业发展中共性和关键性难题,开创目标统

一、分工协作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促进《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

3、建立统筹社会资源机制

建立与政策银行、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战略合作机制,与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抵押担保贷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落实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基地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产业集群化协作配套,壮大宝鸡经济规模。

4、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继续实施宝鸡市二十一世纪人才战略,加大宝鸡市高端人才

12 引智工程和科技型创新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薪金报酬、住房待遇、子女就业等优惠政策。通过资助优秀学科带头人以自由选题形式开展学科前沿探索,培养本地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生产领域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引进和转化,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引进外地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宝鸡技工”建设,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规模化熟练技工队伍。完善和优化宝鸡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倍出的、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优良创业环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六日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县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设施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对基层人行科技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宝鸡市科技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定稿)
《宝鸡市科技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