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改革目标描述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新课程下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显然,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它任何学科替代不了的,而尤其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高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掌握甚少,中学地理教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殊不知,许多教师在抱怨学生不爱上地理课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许多地理课堂的“地理味”不够浓,地理课本身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讲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彼。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则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怎样才能形成兴趣呢?一个稳定的兴趣,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每节课运用多样的引言,是抓住学生的关键。一个好的引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地理教师应平时注重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素材,选择要恰当新颖,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例如:

1、“地理谜语式”:由“容千山万水,纳五湖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猜一“地理名词”引入“地图”一课。

2、“地理诗歌式”: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提问:“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3、“数字警醒式”:在讲我国人口问题时,可用缓重低沉的声音朗诵一则材料:1995年2月15日,作为一道历史的分水岭将永远载入我国人口发展史册。 1

这一天,我国人口达到12亿!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立在赤道上,可绕地球50圈!“12亿人口日”的到来再一次向我们亮出了人口问题的“黄牌”。从而警醒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人口问题,引入新课。

4、“新闻报道式”:如讲地震时,可播送新闻材料:“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这时,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何特点?怎样才能预报地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5、“设疑探究式”:由“据科学观测,日本列岛逐年靠近我国大陆,每年西移2.6厘米,上海地每年东移1厘米,中间间距每年合计缩短3.6厘米,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入新课“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总之,引言要“新巧”,即要有“新”意,要“巧”妙入题,趣味盎然,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真提炼、组织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严密、符合逻辑,应当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应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对知识才会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1、巧借古诗文:能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如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如讲长江三峡时,可共同吟诵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联想其水流湍急的情形。

2、引用歌谣谚语:恰当引用,则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如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子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感受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

3、自编顺口溜:如讲“中国的疆域”时,为记忆我国领土的四端,可编成顺口溜:头上顶着黑龙江(漠河),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便于学生加深记忆。

4、穿插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习兴趣。如讲国界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欧洲荷兰和比利时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两国的边界线正好在这里通过。于是这个只有8000人的小镇,设有两个市长,两个警察局和两个税务机关。更有趣的是,比利时有一家的住所正处在这条国界线上,厨房属于荷兰,卧室却在比利时境内。于是就出现了吃在一国,住在另一国的奇特现象。“题外话”的恰当引入,富有情趣,学生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兴趣大增。

5、形象的比喻:如在讲到“日本”时,因其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同时又资源缺乏,需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口工业原、燃料,所以把它喻为“穿着西装

的‘国际叫化子’”是再恰当不过了。又如在讲中国政区轮廓时,可把广东省的轮廓看作“火腿”;湖北省象一顶“大沿帽”;陕西省象一位跪在地上的“秦始皇兵马俑”;黑龙江省则象“天鹅”;云南象“火鸡”,等等。这就充分发挥师生的想象,贯以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就自然生趣,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形体语言的形象表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讲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时,可将左手掌心朝下,五指分开,左手腕上戴的手表比作“帕米尔高原”,拇指比作“喜马拉雅山”,食指比作“喀喇昆仑山”,中指比作“昆仑山”,无名指比作“天山”,小指比作“阿尔泰山”,其中拇指和食指、中指间为“青藏高原”,中指与无名指间为“塔里木盆地”,无名指与小指间为“准噶尔盆地”。

当然,教学语言还应清晰直观,幽默诙谐,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富有音乐性,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理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

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光碟、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图等直观教具,或借助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地图。(包括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板图板画,填充图等)。

地图是按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它不仅能以其特有的符号和注记直观地展示整个地球,且还能据需要表示小区域的具体细节。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因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填图的方法,通过师生双边共同活动,如抢指图、指图抢答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通过指图竞赛,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习惯,变“学会”为“会学”,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 所以,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的成功之母。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等)进行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有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的特点,新鲜,生动,省时,方便,直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一改传统教学的单调、死板,可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既有助于地理理论与地理实际的结合,又有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通过把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与愉悦并存的境界,为兴趣教学增加了生机。如播放美国黑人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

球》MTV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巴西的热带雨林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令人震撼的歌声中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课型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起到了独特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活动促进地理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保证一定长度,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睛看地图、动脑筋想问题,练习笔头、语言,练习双基。

1、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通过歌曲、舞蹈、相声、小品、诗词、猜谜语、做游戏、编顺口溜或用地理知识改编语文课文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让学生增加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增强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我校从1997年以来开展的“奇趣地理”课前三分钟知识演讲”就是学生自主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事例。每位同学人人参与(可独立也可合作),时间三分钟左右,内容为学生感兴趣的与地理有关的所有知识,如简介国家或城市、观光旅游、民风民俗、佚闻趣事、环境保护、考古、世界之谜、天文、科幻星球太空、军事战争等。资料来源可网上下载、图片(照片)或实物传阅、剪报、明信片、邮票、各类书籍及杂志,各种光盘(如Discover)、电视节目(如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等)、或者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等等。要求选题奇、趣、新,参与者既演又讲,富含幽默感,仪态自然大方,表演得当,语言简洁明了,声音宏亮,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可播放录像、VCD、DVD、幻灯片等,可讲评书、相声,猜地理谜语、讲地理笑话,导游、知识竞赛、快板、小品表演等。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此项活动已成为地理兴趣教学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同学们感叹道:

“有了课前3分钟,全班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地理这门不大好理解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内容不仅与课堂内容有关,而且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日本、万象等一切的一切都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课前3分钟把这些知识搬到了教室,搬到了自己的脑海中,满足了我们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和愿望,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伙伴。”

地理课前3分钟真的很棒!一可调动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使大家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轻轻松松地就学到了地理知识。二可通过每堂课接收一个地理小知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可谓积少成多,这样我们就可以贮藏好多好多的小知识,不断吸收地理课前3分钟的“营养”,逐渐成了“博学”的“小百通”啦。且会使我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轻松,更容易。还能锻炼口才,增加胆量,学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做人的道理。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它使我在课内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中得以解脱,让我在平常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刚开学时,我对地理一窍不通;可到了后来,增加了课前3分钟,同学们五花八门的介绍,令我耳目一新,原来地理也是那么的生动有趣,一点儿

也不枯燥,就像一道菜一样,尝了才知道是那样的深奥、趣味,真是味道好极了!”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地理知识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及创新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不少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和赞叹声中找回自信;此外,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小老师”的辛苦,更加懂得应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与老师和同学间的理解、信任,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使师生都受益匪浅;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一把钥匙,希望藉此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两方面。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环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它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从而使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技能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二课堂活动。

开展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做地理游戏,进行天文和气象观察,并通过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宣传地理法规,办好地理园地,地理墙报等,或者进行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环境监测以及绘制校园平面图并为校园绿化和美化提出合理建议,撰写地理小论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环境,接触社会,力求把书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是从目前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我们认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的活动。地理新课标指出“要紧紧抓住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明确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组织指导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组建课题小组,师生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实施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自主进行课题试验、资料收集,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并撰写课题进展报告,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和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现象观察、实地考察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获取详实的数据和信息,将资料、数据汇总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究检验,修正归纳,然后形成研究结果,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地理环保小论文,我们选送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参加2004年全国中学生地理小论文的评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其中《纸飞机背后的危机》、《电池自传》均获全国特等奖;《南河整治的后续调查与分析》、《成都人的休闲娱乐》等十余篇荣获全国一等奖。组内三位老师均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地理组也因此获得全国团体组织一等奖。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对家庭节水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举行了“家庭节水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的地理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

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求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之以情,教之以趣”,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