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陕西商洛:精准扶贫挖净穷根[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4:0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级公示 指标量化 撤庸选贤

陕西商洛:精准扶贫如何斩断穷根?

人民日报记者 龚仕建 方敏

起早摸黑的,张大哲把荒了好些年的地又开垦了起来。

他咋又锄起地来?张大哲家里所在的陕西商洛市,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大沟深的黄土地上,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勤奋种地,却老是挖不断穷根。

张大哲倒有自己的心思:“去年镇党委副书记来我家结对扶贫。他调研后帮助我种芍药。我半信半疑地种了几亩,就赚了近万元,今年还要扩大规模!”他的兴奋劲也感染了左邻右舍,之前不看好干部帮扶的村民也心动了。

农民有了劲头,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不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2014年以来,商洛市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广泛开展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建立贫困档案、量化扶贫指标、严格考评等方式将干部与村民粘在一起。

如今商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一年了,效果如何?记者赶赴商洛进行了调查。

建立贫困档案,以公开保公正

提出口号容易,落实口号却很难。

扶贫要做到精准,首先要摸清农民的现状、致贫的原因。商洛市商南县就组建了164个摸底调查组,将7283户贫困户纳入首轮帮扶对象,逐户逐人建档立卡。可是工作才开始,就有不少富裕户凭着和一些干部有关系,在扶贫摸底时也要偷偷挤进来。

还好市里对此早已经出了应对之策。见到这个“阵仗”,试马镇荆家河村支部书记朱有财搬出“公示和评议”这个法宝:村里组成了由26名群众代表和4名村干部参与的30人评议团,将第一轮摸排的84户按照新一轮贫困标准线重新审核,按照“户申请—村组评议—镇审核—县定审”的程序,经过县镇村三级公示,最终确定了70户。

记者在商洛各地采访时,看到镇里的电子大屏、白墙上的榜单,都显示着村镇干部和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手机号等信息。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之高,让人印象深刻。

“目前,全市对1717个村、1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逐一筛选识别,筛选出符合包扶条件的1031个贫困村、14万户贫困户,作为‘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的包扶村和包扶对象。”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小慧说。

干部班子撤庸选贤,脱贫指标精准量化

在精准扶贫攻坚中,全市3.34万名干部职工与7.39万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可干部若还是像以前一样工作流于形式该怎么办?

丹凤县庾岭镇窑沟村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班子结构老化,村子里缺乏核心活力。县发改局包扶窑沟村后,主动和镇村沟通,大胆推荐了2名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的“能人”充实到村委会班子。新班子上任后,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启动了全村产业发展。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全村一半的人成为两个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县发改局又整合各类资金7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用于以奖代补扶持产业发展,如此以来,全村联动拨穷根的氛围基本形成。 在商南县江西沟村的王有林家,记者看到县委农工部包扶干部田传宏与王有林签订的承诺书,“协助购置农用三轮车1辆,积极联系运输货源,帮其增加营运额50%以上外,王有林也要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力争到2016年年底,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的目标”。量化的承诺书,让王有林心里觉得踏实有盼头。

扶贫的“移民搬迁+园区建设+消费市场培育”模式

王有林所住地方交通相对便利,有了小产业后一年赚个3万元不成问题。而住在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山区里的农户怎么办呢?以往的办法是给偏远山区里送水送电修公路,可是扶贫多年,却打不破“扶贫—脱贫—返贫”这个怪圈。

“要彻底走出这怪圈,根本出路就是搬出这些生态脆弱区域”。如今,大家换了思路,却又遇到新问题:有的农民费力从深山里搬了出来,却发现‘不种地了也没工作’。农民就想着再回去,怎么办?

“要解决搬迁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实践中,商洛市探索出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的精准扶贫模式。

5月11日,记者来到了镇安县的花园小区,见到了陈永金、费婷玉夫妇。李克强总理曾经在前年快过年时来到他家做客。回忆起当年情景,陈永金还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当时和我一样刚从深山里搬出来的农户有200户,大家也都愁怎么找工作。”

还好县上根据村民实际,在花园小区的对面相应地建设了一个中小企业孵化园。费婷玉就在孵化园里的宏泰电子陶瓷场打工,月收入1500元左右。虽然收入不高,但足以满足日常开销。

在这里,记者看到,街道两旁,大到发展加工工厂,小到开一个粮油店,这里的店铺各式各样。“这里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为产业园区提供劳动力,园区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人口和产业聚集又形成了消费市场,许多贫困户又投入到二三产业中。”李小慧说:“这里的二期工程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届时可解决小区2000多人的就业。有了这些园区,就将移民安置点的农民“粘”住了,园区的发展也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强化考评倒逼干部作风实起来

在商洛采访,常能碰到市县过来的驻村干部。“双包双促”的扶贫政策又让干部脚下“沾上了泥土”。可是这劲头一过,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把包扶工作实绩与包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对作出成绩的记入档案,成绩特别优异的优先提拔使用。”商洛市委组织部部长周德喜说,为了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市、县区、镇办三级分别制定考核办法,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

采访中,记者经过商南县的过风楼镇,水泥路面干净漂亮。小栗园村的高大爷告诉记者,是村子里来的“第一书记”李五一为民办事的成果。原来,过去村干部不稳定,顾自己的多、顾村子的少。李五一成为村子的“第一书记”后,梳理村民意愿,根据轻重缓急筹措资金建起了文化广场,修通了断头路,联系公司在村里搞培训,将订单业务送到贫困户手中……一件件实事也树立起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已经有干部在扶贫中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了,而有的干部还是老样子就被问责了。”这样的消息在干部中间也流传着,也互相激励着。随着“双包双促”的推进,各级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包扶的贫困村当作“比作为”的“赛场”,发挥部门单位优势,把资源向包扶村和贫困户倾斜。目前,商洛市实施包扶项目6800个,为贫困户办实事6.11万件,全年已有2.66万户9.3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商洛发展大局,也是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我们会将扶贫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主阵地,以实际行动向全市父老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商洛市委书记胡润泽说。

记者手记:

解好扶贫这道题

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关键点是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在商洛的丹凤县,扶贫干部将精准扶贫形象成为了一道算术题,就是试着让干部们做好“对象识别+贫困劳动力完全创业和就业+年均收入3万元”这么一道题。

这样一道贫困难题如何破解?丹凤县就探索出一套方法,即:“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外出务工+园区就业+城镇就业+市场创业+移民搬迁”。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李久敏说,具体的途径,就是做好“加法”,利用农产品、惠农补贴、劳务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做好“减法”,加强打工维权,千方百计减少损失;做好“乘法”,重点支持能人创业,发挥市民化产生的倍数效应和带动作用;做好“除法”,突出重点人群,实打实计算每一户的收入,不简单以“人均收入”来衡量扶贫效益。

千百年来,贫穷像一盘深钻进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如今在市县各部门和包扶干部的帮助下,正在逐步发生着改变。干部和群众一起想办法、出气力,只要同心协力,穷根再深也挖得净。

精准扶贫还需思想“拔穷根”

茶叶产业谋发展 精准扶贫拔穷根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陕西商洛:精准扶贫挖净穷根[推荐]
《陕西商洛:精准扶贫挖净穷根[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陕西精准扶贫 商洛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