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2:1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抓起。”建国以来,我国识字教学流派纷呈: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识字教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换偏旁识字法、情境识字法、拆字识字法……但这些流派、识字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没有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目标去建构。学生识字效率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近城市,走近乡村,走近教师,走近学生。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教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结合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更重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联系。阡陌相间,鸡犬相闻,处处荡漾着浓浓的乡情,农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乡间伙伴嬉戏玩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新教材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如果只靠在校短短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我校是一所刚建立的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但它的生源主要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来,少部分是外地民工的子女。据初步统计,一年级学生中家长能辅导孩子的只占10,家长不认字的占12,大部分都只有小学毕业。在乡村,像我校这种情形的学校、学生也不在少数。鉴于此,如何利用新教材在乡村小学进行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达成学生识字兴趣浓、效率高的目标,让学生早日进入阅读世界?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要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要博采众长,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的高速高效语文识字体系。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实践价值: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发展,注重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从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2、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识字成功的体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3、差异性原则:学生学前识字的差异及识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差异,因材而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人人学有所得。

4、发展性原则: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得到发展;二是参与实验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三是本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涵将不断完善、优化与延伸。 五.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一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统计法、抽样检测法、活动探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的综合运用。

七.课题预期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学习方法。利用农村的优势和特点,开展院落间学生的互帮互学。用丰富的社会、大自然的资源识字、巩固字

3、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八.课题成果形成

1、调查报告;

2、工作总结;

3、专题论文;

4、案例选编;

5、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期1年。(2003年9月~2004年9月)

(一)、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0月)

对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研究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7月)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探讨最优化的适用于本校乡村地区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对实验的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

本课题形成成果,写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指导小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

主要成员:

十一.课题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介绍

4.《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2003年第九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版)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